高职护生行为管理——一例“问题护生”行为转化探究
摘要
关键词
高职护生;行为管理;问题护生;行为转化
正文
一、“问题学生”含义
所谓的“问题学生”,界定与说法无固定统一标准,对于班主任来讲,该说法过于笼统,甚至大部分班主任并不愿意下这种定义。但仍有教育者认为,与同一年龄层次学生相比“问题学生”,主要是受到来自社会、家庭与学校等多种不良因素所影响,进而导致其自身在思想认知及心理行为等层面偏离正常状态,并需要由外界进行帮助和干预下才能有效解决问题的学生群体。
二、个案研究背景
小赵(化名),女,于2017年9月1日入学。入学后班主任即多次发现其行为举止表现颇为异常(孤僻、沟通困难等)。经过了解,家庭情况较为复杂,父亲为一级精神残疾,无法正常沟通与交流。母亲照顾整个家,但文化程度低,对学生的教育缺失。学生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情感和性格也受到很大的影响。2017年11月,该生被医院诊断为焦虑状态。学生性格内向,不善于与其他人交流和言谈,经常自己独来独往,生活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经常无视班级规定,自说自话的安排自己的活动。如不与她人交流、经常会违反相关班规、晚上不住在宿舍等异常行为举动。
三、个案学生异常问题
通过观察,发现小赵同学在学校言行的主要心理表现:孤独焦虑心理、无规则意识、没有集体感,对集体活动没有热心,但学习成绩尚可。形成该行为的主要原因有很多,其中与教育、家庭生活环境和同学的不合群关系密切。
3.1 行为习惯式“异常”
小赵同学常常无视班级、学校的相关管理规定,经常出现一些异常的行为举止。如:不按时回到宿舍睡觉,会在空教室或活动室睡觉,利用桌椅当床、不注意个人卫生等情况。
3.2 个人性格“异常”
小赵同学喜欢独来独往,不愿意与同学、老师交流和沟通;没有好朋友,不和她人分享自己的事情,生活在自己的空间里。
3.3 成长环境“异常”
小赵同学家庭成长环境独特,妈妈年龄偏大,母女之间的沟通有严重的代沟,同时,又缺失爸爸的关心和爱护,多种因素长期影响,导致小赵同学认知偏差。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塑造了小赵的性格,有着与同龄学生不一样的想法和认知。
四、测量数据和结果
通过心理老师和学生交流、量表的测评,并借助心理测评软件对该生进行综合的评价。通过测评结果,心理老师可以从测评报告上分析该生的智力、能力倾向、人格、心理健康等方面特性和行为,并对测评者给出相应的心理建议。该生的测评结果如下:
五、个案学生问题解决步骤DAIE
第一步(D):明确问题define problem 问题分为紧急处理的问题和常规处理的问题,处理问题时要分清轻重缓急;也可以从单纯性问题、两难问题和棘手问题进行分类。我们在处理学生问题时,按照问题的情况,明确问题的类型,有计划、有条理的处理问题,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二步(A):分析问题analyze problem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可以从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进行分析,也可以从表面现象和内在问题方面进行分析。通过深入了解和分析学生存在的相关问题,才能对症“下药”,进一步妥善解决和处理好相关问题。
第三步(I):改进措施improvement measures 因人施教,采取个性化解决措施。十指有长短,作用各不同,因人施教即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改进。同时,也要把因人施教和统一要求相结合,注意协调发展。我们遵循学生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学生身上潜在的特点,调动学生积极向上的一面。通过班主任、家长、社区等共同努力,老师多给学生展示自己的平台,时常进行思想沟通,了解学生目前的心理状态。不断发挥学生自身的优势,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转变学生为人处世的观点,丰富学生校园日常生活,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促进学生关键能力的发展。
六、个案心理问题的启示
6.1家校合作,共同育人
许多学生出现心理问题,与家庭环境的影响是密不可分。该生的情况也是一样。该生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导致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偏差。因此,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可以通过与班级学生、家长的合作,达成共识,从而全面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这需要一段时间的共同努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家长在思想上要保持高度一致,结合学生在学校的状态,及时通过电话、QQ、微信等方式和家长取得联系,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校的言行举止。同时,在与家长的沟通中,有效了解发生在家里的事情,从而因人而异,对症下药。还可以通过组织亲自活动,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不断增加亲子关系。
6.2优化学生自身发展
学生的生活环境不同,人生偶遇不同,导致心理健康出现问题也不同。因此,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开展针对性心理辅导,要遵循针对性原则,根据系统评估和学生心理特点,开展针对性心理沟通和辅导,不断优化学生自身发展。
6.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主题班会课或心理老师在开展健康辅导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乐观看待周围事物,让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并形成良性健康的循环。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七、结语
“问题学生”的产生,其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本文关于一例问题学生的研究和分析。通过个案分析,了解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出现的原因,教师才能有的放矢地因材施教,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进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重塑健康的人格。当然,这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的成长环境已经逐渐开始复杂,除学校、家庭以外,也比较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医院人际关系的影响。因此,心理老师在进行辅导策略时,要从多个角度出发,为学生打造一体化健康的成长环境。当然,除客观因素外,还有很多主观原因,需要学生自己要勇敢接受挑战,正确面对生活、学习和人际关系,不断克服困难,主动沟通和交流。只有这样,才能逐渐走向正轨,不断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参考文献】
[1]田奉维. 全媒体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J].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20,36(1):66-71.
[2]王子月. 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新媒体工作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0,36(3):44-48.
[3]刁婧,徐杨. 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J].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1(1):52-54.
[4] 谢宗谟.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措施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22 (22):172-174.
[5] 孙晓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2,41 (2):101-103.
[6] 郑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优化策略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 (22):123-124.
[7] 肖建卫,张兆强,张姿,等.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22(15):177-180.
[8] 赵松芳.高校“00 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21 (8):64-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