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为源,书写精彩——初中语文作文指导的思考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孙明霞

新疆阿克苏市第四中学

摘要

作文教学指导方法众多,教师要有筛选和创新意识,做好生活对接,在习作命题、素材积累、构思指导等方面进行方法传授,让学生主动进入到习作环节,以顺利启动学生习作思维,形成崭新写作体验。学生对习作的感觉呈现差异性,教师对此需要有理性思考,引导学生深潜生活之中,合理运用生活素材,对习作进行构思和拓展,以提升习作设计品质。学生有一定生活体验认知基础,这都是习作操作基础,如何合理利用这些生活素材,如何科学规划习作思路,这是教师要特别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

初中语文 作文指导 教学思考

正文

学生对作文的感情可谓是一言难尽,有人怕,有人爱,有人愁,也有人喜,不管是哪一种情结,都需要正确对待。特别是学科教师,要围绕学生普遍关注展开思考和设计,为学生准备更多习作活动,让学生在深入实践中建立作文思维。在作文命题、素材积累、结构设计、互动评价时,积极与学生生活做对接,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学生习作思维的顺利启动。作文教学关涉内容众多,教师需要抓住一些适合的切点,为学生带来针对性指导,切准学生学习心理,这样才能赢得教学指导的主动权。

一、命题设计生活化,启动学生习作思维

习作命题有不同形式,全命题、半命题、话题、材料作文等,都属于常见命题形式,常规教学下,一般由教师来命题,在具体操作时,要做好生活对接,以启动学生学习思维。

1.捕捉生活亮点

命题是习作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也是关系习作指导成败的关键因素,教材中有一些习作命题内容,教师要做好筛选和创新设计,推出一些学生最为关注的题目,能够有效触动学生生活思维,这样才能为学生顺利进入到习作思考环节创造良好条件。教师习作命题要与学生生活高度对接,让学生关注生活、描绘生活、解读生活、感知生活、体悟生活,这样的作文才有更强生命力。如果有可能,教师要吸纳学生的参与意见,推出一些适合的习作题目,让学生主动进入习作思考环节。

如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写作:热爱生活,热爱写作》,教师与学生一起阅读习作提示,对教材提供话题做集体研讨,学生大多会从这些话题中做出选择,这样很容易导致内容上的雷同现象出现。为此,教师适时出手做提醒:这次作文是话题作文,在题目选择时,要贴近生活,也要写出新意,要对这些话题做延伸思考。如“新的校园、新的环境”“校园里有这么一个有趣的地方”都是从校园面貌和环境角度展开描写的,大家看到的都一样,写不出独特性,如果能够写新的生活环境下发生的新故事,这样便有了生命力。学生根据教师提示展开思考,一些创意题目不断涌现出来,教师深入到课堂,对学生题目设计做观察,挑选一些新意十足的题目做重点推介。如“新老师,好厉害”“中学生活故事第一讲”等。教师对这些题目的特点做分析,鼓励学生从中获得一些启示,推出有创意的作文题目,矫正自己的写作方向。

2.切准学生关注

学生对作文的感知和体验呈现差异性,教师对此需要更多学情调查,唯有掌握学生心理动态,才能做出最为理性的设计,成功激发学生习作思维。学生生活范围比较狭小,家庭和学校是主要活动场所,家庭生活和学习生活几乎占据学生的全部经历,教师在作文命题时,既要做好生活对接,还要避免出现雷同,很多内容都被写过千万遍了,学生自身也会产生厌倦感,在命题方向选择时,要做好规避,尽量推出一些新角度,让学生“讲述独一无二的故事”,这应该成为教师作文命题的基本原则。

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度有共性也有个性特点,教师在习作指导时,要有比较到位的学情调查,这样才能给学生提供最直接的帮助。如写“最棒的同桌”这个话题,学生大多会选择学习好、纪律好、刻苦好学等正面展开描绘,将同桌塑造成“高大上”的样子,这很容易陷入思维惯性,也让读者感觉虚假。教师需要对学生关切点做梳理,引导学生从生活现实出发,对真实的同学进行个性化描述,凸显其有血有肉的一面,而不是人为拔高。可以写同学有一些特殊的爱好,或者是某一些方面有特长,这样能够塑造一个个性特点鲜明的形象,可读性更高一些。描写一个人物形象,要体现真实性,自然要做好生活对接,也需要有一些艺术创作,将几个人的事情融入到一个人身上,这是合理的创作。学生对同伴最为了解,不能要求学生刻意回避同伴的缺点,而是需要做真实描绘,用事实说话,不能过多地议论和煽情。

二、素材积累生活化,对接学生习作认知

习作需要素材支持,学生素材大多来源生活,教师需要在素材搜集和整合方法方面做出关注,指导学生做素材处理,为习作提供更多适合的写作材料。

1.搜集生活素材

学生搜集习作素材时,很容易陷入惯性思维窠臼之中,讲述“老故事”成为一种普遍选择,一个故事反复讲述现象,在学生习作中并非个例,虽然学生生活经历很多,值得书写的素材也有很多,但学生整合素材的能力显然不足,不知道如何积累素材,有了素材不知如何做筛选,处理素材不懂取舍,这都会导致素材应用的不恰当。因此,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布设和组织,为学生提供更多素材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素材积累,也要掌握素材应用要诀,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其作文整体品质。

教师指导学生做生活素材选择时,要做出方向指导,这样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多操作启示。如教学第二单元《习作:学会记事》,这篇作文是叙事记叙文,要求学生要进入生活之中,选择适合的事情展开阐述:叙事需要先找到适合的事情,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都是大家最为熟悉的,每天都有事情发生,在素材选择时,要追求事情的代表性、典型性,还要追求独特性,“讲述独一无二的故事”,一直是我们的不懈追求。不妨多关注家庭和社会生活,找到一些适合的切点,对选择事件做详细介绍和展示,要理清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等环节。学生接受习作任务后,开始了紧张地搜索,找到一些故事资源进行反复筛选,教师深入到课堂,对学生筛选情况做观察,及时做出一些指导,让学生找到最为适合的素材。

2.组织学生研讨

面对素材问题,教师不能代替学生思考,需要做出必要引导,让学生自己做交流和思考,对素材做科学整理,让适合的素材能够获得适合的应用,为习作构建和展开创造良好条件。初中学生思想比较活跃,对习作的感知和体验也比较丰富,教师针对学生习作期待展开具体设计和组织,让学生发挥集体智慧,对素材做科学处理,以满足学生习作的现实需要。如果有必要,可以推出一些典型案例,组织学生做专门讨论,对素材整合方法做集中研究,学生从研讨中获取的学习经验是最可贵的。

要写好一件事,需要做好选材,也需要进行环节梳理,有条有理地展开故事,但在习作操作中,很多学生在选材问题上会出现一些不理性的认识,选出的材料没有典型性,讲述故事也没有可读性。教师要组织学生对诸多素材做集体讨论,这样能够提升习作的设计品质,矫正选材中的偏差。如这样的素材:一个学生成绩出现了波动,遭遇到家长和老师方面的“冷暴力”,这个学生有些承受不住,选择了离家出走。这个素材好不好呢?教师要求学生展开集体讨论,学生开始冷静思考,对这个素材进行评价。经过一番讨论,大多数学生认为,这个素材不能选用,其道理很简单。家长与老师都看重成绩,这是可以理解的,但这件事没有更多正面意义,却带有一些负面成分,自然不能选入习作之中。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组织学生对一些素材做重点讨论,让学生在集体讨论之中做出取舍决定,给学生创造更多心理触动,促使学生展开理性思考。

三、构思指导生活化,丰富学生习作感知

习作素材齐备后,如何进行结构设计,这是很多学生比较头疼的事情,教师要做好对应指导,结合学生生活认知,以及掌握例文方面的情况,给学生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1.接轨生活事件

习作结构安排环节,学生大多没有列写作提纲的意识,也没有起草的习惯,大多会直接书写,这种跟着感觉走的写作,很可能出现一些结构安排上的失误。如详略不当、主次不明等。教师对此需要有预判,针对学生习作问题做研学设计,在习作构思和安排上做出一些具体的指导,甚至要为学生做出写作规划,理清写作思路,让学生建立结构构建意识。结构安排包含众多内容,题目、开头、结尾、衔接、过渡等环节安排,以及情节、人物、环境等要素设计,都属于结构规划范畴,教师要做好对应指导。

如教学第三单元《习作:写人要抓特点》,教师先组织学生在素材整理:在我们身边有许多人可以写入作文,在具体选择时,要做好筛选,也需要对这个人物进行细致观察,找到其突出特点展开重点描绘。学生根据教师制作展开广泛搜集,推出一些典型人物形象,教师要求学生进行集体讨论,对这些备选的人物做评价,以确定描绘对象。在学生互动交流时,教师适时做出指导,让学生自然进入到习作环节。在人物特点描绘时,教师组织学生做方法讨论,推出一些典型形象做具体分析,传授一些描写方法,让学生在肖像描写、对话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中凸显人物性格。写人记叙文写作不仅要凸显人物性格特点,还要揭示人物思想品质,教师适时做出引导和启示,让学生自然进入到作文设计环节。教师有意识对接生活展开引导,要求学生关注人物特点,让学生顺利进入到习作构思环节。

2.指导学生构建

学生对作文构建缺少意识也缺少方法,教师要有意识做出对应设计,给学生传授一些适合的学法,让学生顺利进入到习作构建环节,在结构安排上快速成长,为后面的习作操作奠定基础。学生作文构建问题集中体现在夹叙夹议、主次不明、详略不当、开头臃肿、铺陈过多、大段抒情、点题不当、过渡太多等。作文构思和内容安排高度重合,教师要正视学生习作存在的典型问题,针对性做出指导,为学生展示一些正面案例,对作文构建规律做客观梳理,促进学生习作思维的顺利启动。

写人物需要抓特点,围绕人物选择事件,都需要一些方法的支持,教师在具体指导学生展开习作构建时,要发动学生进行方法研究。如围绕一个人物选择一些事件,需要有主次之分,突出其性格特点,在揭示人物品质和教育意义方面,要利用多种含蓄的手段,而不是说教,这样才能给学生以构建提示。作文点题是习作难点,学生的点题功夫都不到家,教师要推出一些常见的点题方式。如名言、歌词、俗语、领袖的话,能够升华主题;运用问号、省略号等,可以引起读者的思考;古诗句名句,能够提升其文学性。在作文开头和结尾对接和照应时,教师要给学生以更多操作提示,让学生顺利进入到操作环节。学生习作方法欠缺是普遍现象,教师针对性做出指导,让学生展开学法研究,都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示。

习作是学生个性学习行为,教师展开学情调查,对学生习作心理有理性把握,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示,推动学生学习思维的启动,特别是对接学生生活展开习作指导,给学生带来更多鲜活直接的体验,其助学作用会更为丰富。学生生活经历比较丰富,习作对接点众多,教师要在学法方向做出积极探索,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辅助,以提升其习作品质,培养良好习作思维习惯,全面提升其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徐莉.浅析生活作文让生活有滋有味的对策[J].考试周刊,2021A4):28-30.

[2]周卫红.根生活,言而有度——浅谈中学生活作文指导策略[J].作文,202116):44-45.

[3]陈娟.论生活作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策略[J].考试与评价,202210):85-8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