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专业“跨界”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
关键词
高校教育;艺术设计专业;跨界;培养策略;
正文
1当代艺术设计专业教学问题
1.1 课程设计单一,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目前的艺术设计专业跨界人才培养当中,主要有三种模式,第一种是课程融合模式,通过在艺术专业课程当中融入心理学、美学、新媒体技术、计算机软件设计等学科的内容,提升学生能力。第二种是产学研结合模式,基于校外基地,使学生可以从理论到实践,实现不同课程的学习,提升创新能力。第三种是校企合作模式,通过学校和企业不同设计类目的衔接,让学生走进不同企业,体验不同艺术设计方法,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整体而言,目前的课程设计虽然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但是课程内容较为单一,缺乏与其他学科以及学习内容的深入融合,难以满足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和学习需求。很多教学融合性课程,流于形式,课堂氛围并不活跃。
1.2 缺乏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智慧课堂的融合
目前跨界人才培养教学当中,主要依赖于传统的教学方案,通过表面形式的理论融合以及行为互动的实践融合,保证人才的社会适应性。虽然在部分的教学当中,也引入了“翻转课堂”“信息化教学”“项目化学习”等内容,但是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智慧课堂的搭建,却始终缺乏系统性方案。对于现代化艺术人才的跨界培养而言,信息技术以及现代化课堂是必要的形式,可以增强学生对于跨界的认知,提升学生各个方面的综合能力。结合大数据,了解学生特长和优势,分析学生特点,保证课堂有效性,保证学生能够在某个跨界领域可以深耕,所以建立综合性教学平台,融入不同的教学模块和教学内容,是可以寻求到切入点的。
1.3 缺乏国际融合的前瞻性
跨界人才的培养,展开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国际艺术设计先进教育模式的衔接,了解未来的潮流和趋势,增强对艺术的认知。但目前的合作,主要集中在与企业、与社会组织的合作,而很少有学校能够从国际视角出发,增强跨界交流,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大多与实际的市场需求也相去甚远,并且最终导致新一辈的人才,无法在国际立足。
艺术设计与世界接轨融合是必经之路,既可以向先进设计理念进行借鉴吸收,又可以进一步展示中国传统文化以及现代文化的魅力,提升中国艺术设计的影响力,所以急待建立完善的对外交流机制。艺术设计专业跨界人才培养当中,如何运用国际化视野,如何进一步与世界接轨融合仍然是亟待探索研究的问题。
1.4 缺乏规范化的可应用机制
在跨界艺术人才的培养当中,目前的实践模式,主要以课外实践为主,没有一个长久的可以应用于艺术设计学习当中的实践机制,包括学习机制、课程机制、反馈机制以及调节机制等,由此导致诸多的实践不具有应用性。对于跨界艺术人才培养来说,可应用性是基础,也是艺术创新的根。倘若在实践教学当中,无法形成较为系统的应用机制,将导致人才培养出现严重缺陷。
2 艺术设计专业跨界人才培养策略
2.1 设计交叉课程体系,满足人才需求
2.1.1 实现学科交叉开放性教学理念的创新
跨界人才对个体素质的要求较高,在人才培养思路上,需要实现学科交叉开放性教学理念的创新。需用综合创意、审美、创新去打破单一专业接线模式,实行多维共进。从宏观角度出发,可以建立“大设计”课程,将相关学科以及艺术设计不同学科的内容交叉,通过交叉创新和融会贯通,全面更新教学理念。此外,细节方面,从微观视角,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学习兴趣为根本,保证交叉学科设计的持续性、互动性和高效性。将具有相同特征的学科课程或者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建立1+N机制,构建良性循环。
2.1.2 实现整体贯通的系统课程体系创新
在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当中,需要探究一种符合实际的整体性、系统性教学机制,通过整体、层次、关联,实现教学衔接,优化改革,保证课程体系的连贯性。在课程分配上,结合具体的情况和学生的需求,保证层次和贯通性,循序渐进推进理论、实践和各类社会活动学习。
2.1.3 实现共融设计的探索性开放式创新
在艺术设计专业跨界人才的培养当中,需要保证融通性和开放性,强调多形态、多角度的有机聚合,不断地与时俱进,强化创新。积极鼓励学科教师不断的加强培训,学习跨领域设计的方法、理念和教学模式,提升学生整体素质。在跨领域设计培训和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保持课程的开放性和设计的开放性。让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思想,进而获得知识建构,培养艺术思维。
2.2 实现传统教学与智慧教学的有机结合
跨界人才培养最为显著的特征便是跨界性,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跨界人才培养教学中,需要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传统教学与智慧教学的结合。整固以基础核心课程和特色课程为主导的学科系统。实现资源共享,建立开放互动、运作高效的跨专业实验教学平台,综合设计相关的理论模型,并通过在线平台,获得反馈。将学理深度逐渐拓展到学术高度,立足于当代设计思想,注重传承设计、实践设计、艺术与科技、人才与创新。用智慧教学,利用信息化网络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学生的具体需求和学习要求,可以将多种内容结合在一起,合并成不同板块,每个板块设计一个主题,学生可以在网络平台上,选择自己所喜欢的内容,重点探究。在线下教学当中,教师也可以根据选择不同主题学生的人数,自由组建课堂。
2.3 通过国际交流促进全球一体化发展内涵下的艺术设计跨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艺术设计专业与其他专业不同,其是开放的、互动的、交流的。因此,在跨境人才的培养当中,需要建立宏观视野,积极的走出去,注重落实,长期培育,协同创新。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企业、设计师等,推动联合教学,构筑国际化系统包括:国际化师资、国际课程、国际工作站点等。积极地开展各类设计讲座,积极推动国际设计展,融汇东西方艺术设计的主流理论,让设计人才走出去,持续性地拓展专业学科的国际影响力、辐射力、竞争力。将教学链、科研链、产业链进行整合,培养高端设计创智人才。在国内,建立与科研机构、其他高校的线上合作课程和线下工作站,联合开展教学、讲座、比赛、艺术交流,保证学生参与其中,提升学生的互动交流水平和积极性。
2.4 针对市场需求开展教学内涵建设,不断夯实校企合作人才联动培养机制
艺术设计专业跨界人才的培养,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抓好实践性课堂教学,加强产学合作,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形成“内强课堂,外联企业”的应用型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具体而言,一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加大实践教学环节所占的比例,将专业主干课程与实践教学内容相结合,课程教学和上机学习软件相结合,课堂教学和工作坊实践相结合,专业课程和社会课题、企业项目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学科竞赛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实战训练,为学生积累实践经验,打下坚实就业基础。二是强化工作坊建设。把工作坊实践和课堂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如在陶艺工作坊、模型工作坊、雕塑工作坊、首饰工作坊、设计基础工作坊等进行相关设计制作和材料试验。工作坊全天开放,为做设计的学生服务。指导教师和聘请技师全程指导学生的实际工艺和材料运用,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供有益平台。三是加强产学合作。充分利用现有实践教学基地项目,教师也充分利用自己的企业信息资源,使学生有实际项目支持,提升创作积极性,企业项目也指导学生开展了针对性的市场研究等活动,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将来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2.5 形成多维整合的科艺贯通教学
艺术设计专业跨界人才的培养当中,因为学习内容日渐增加,所以可以将其中的精髓提炼出来,进行多维整合,实现科艺贯通,强调思维系统观。以“独立教授+项目导向”的协作模式为基础,从研究解决市场问题转变为对研究如何创造社会价值问题。通过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对个体需要进行分析,结合学生需求,发挥主体作用,推动“专业跨界+学科跨界”双剑合璧教学,保证艺术+多维度设计+数字技术+X的融会贯通,X可以是管理、策划等。通过这一模式,引发学生的新观念,实现学术研究与创意实践并重。同时,积极的与社会组织以及机构合作,围绕智能化建设的要求,对不同方向,开展“智·创·生·活”的设计探究,跨界整合设计思维、系统解决生活需求、挖掘生活本质与价值。
3 结语
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随着社会发展,课程设计的内容也不断的变革和丰富。由于现阶段社会对设计人才综合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为了满足市场需求,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培养跨界人才。艺术设计跨界人才的培养,是艺术多元化和融合发展的需要,也是现代化艺术设计困境突围的重要手段,必须予以重视。而现阶段的艺术人才培养当中,尤其是教学课程体现当中,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因此,结合实际给出具体的艺术设计专业跨界人才培养策略,针对艺术人才培养实践的时代需求,展开具有指导性的实践教学研究。在今后的艺术设计专业跨界人才的培养中,需要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将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更加紧密地衔接在一起,将不同学科内容更加紧密的衔接在一起,以期保证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前瞻性、科学性。
参考文献
[1] 张新宇,孟照东.论公共艺术多元化与跨界人才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20(11):21-23.
[2] 孔令强.全媒体时代数字媒体艺术人才的培养模式[J].青年记者,2020(11):102-103.
[3] 孙惠柱.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人才培养国家体系——兼论当前艺术人才培养的悖论与前景[J].艺术百家,2019(3):35-39,61.
[4] 高颖.基于“协同创新”的高校艺术设计人才跨界培养模式探索[J].新美术,2013(11):78-82.
[5] 荆翡.创业型大学艺术设计专业实践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21(2):73-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