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框架下学分银行创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彭璐

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湘潭市,411100

摘要

高职教育书证融通,鼓励学校积极参与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有关内容及要求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同步参与职业教育“学分银行”试点,探索建立有关工作机制,使学历、非学历教育、职业培训之间的学习成果实现相互转换,推进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建设新模式。


关键词

“1+X”证书;学分银行;书证融通; 学分转换

正文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高职院校要书证融通,鼓励学校积极参与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有关内容及要求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同步参与职业教育“学分银行”试点,探索建立有关工作机制,对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能够体现的学习成果进行登记和存储,计入个人学习账号,尝试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与转换,加快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为技术技能人才持续成长拓宽通道。

新的“学分银行”模式,从学分转换对接体系、学分转换、兑换评价体系、学分保障体系等方面重新构建学业评价体系,让学生多渠道取得的学习成果都能在学业成绩里面得到体现,使学历、非学历教育、职业培训之间的学习成果实现相互转换,推进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建设进度。

 “1+X”证书框架下学分建设的价值取向

在传统的育人模式下,学生只需要在规定的年限内修足一定的学分就可以获得相应学校的毕业证书,但对于社会发展的需求而言,学生的学历证书不具备针对性,既无法满足学生个人就业的需求,也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学分银行的存在则为“1+X”证书制度的落实提供了基础,一方面,学分银行极大地提升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灵活性,让学生拥有了更多的发展可能;另一方面,学分银行的建设提升了“1+X”证书制度的价值,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借助1+X证书制度考取所需职业证书,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

“1+X”证书框架下实施学分建设能够有效提升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效果,而这种培养效果提升的基础主要在于“1+X”证书制度与学分银行之间存在一定的融合基础。在学分银行建设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了“1+X”证书框架在学分银行建设中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比如:其在X证书转化的过程中有3点要求。第一,每门课程只能和一个X证书实现转换,多个X证书不能重复替换同一门课程。第二,毕业总学分中,规定X证书能够转换专业课程学分的上限。第三,规定了不同级别X证书可以转换的课程的具体学分。“1+X”证书框架下学分银行从某种程度上看是一种考核评价制度,它不仅涉及对正规学习成果的评价,更重视对非正式、非正规学习成果的评估和认证。评价方式上强调多元化,如答辩、访谈、现场操作和材料证明等,实施上重视过程性评价[1]

二、“1+X”证书框架下学分建设的认证转换

“1+X”证书框架下高职院校学分银行建设要科学制定全面、系统的学分认定认证标准,以为学习成果认证提供依据。

第一,1+X证书框架下制定学分认证标准体系必须在学习成果的类型和地域上实现全覆盖。对于学习成果类型,学分银行学分认证标准要对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实现学习成果认定的全面覆盖。为此,学分银行学分认证标准要纳人各类社会职业培训学习的成果,并积极向远程教育、成人教育等多样学习中取得的学习成果拓展。对于学习成果的地域覆盖,教育部可以以部分高职院校为试点,在详细调研和评估的基础上将其中可行性强的学分认证标准推广到全国的高职院校,推动高职院校学分银行学分认证标准建设的统一化和体系化。

第二,“1+X”证书框架下高职院校学分银行制定学分认定认证标准,关键还要构建明确的转换标准体系。这里的转换标准是指技能等级证书能够转换为多少学分的衡量标准,是1+X证书制度有机融人学分银行建设的关键所在。由于学习者的学习形式、学习场所、学习过程、学习时间存在差异,学习成果类型复杂多样,不同的学习成果对应到学时、学分上也存在差异。这就要求学分银行制定学分认定认证标准要从量和质两方面进行仔细考量。从量的角度看,需要准确了解学习者获得的某项学习成果所花费的有效学习时间的平均值,即学习者一般情况下习得某项技能所需的学习时间。从质的角度看,要对标学历教育课程学分,解构相应的课程能力口标,精准判断与职业等级证书的一一对应关系,依据实质等效的原则分类分级,精准制定学习者多样化学习成果体现出来的学时学分值,为学习成果认证提供更加科学、客观的依据洲。建立健全学分银行学习成果标准认证体系,认证与转换是学分银行的两个核心流程环节,只有确保学习成果标准体系能够在银行模式中落地执行,才能够推动不同的学习标准与成果统一化,规范化。当前高职院校相互之间的教学计划,教学课程,教材内容和考试标准都是结合自身教学实际确立的,其差异化非常明显。另外,高职院校之间的教学水平也参差不齐,因此在学分银行中如何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共建,实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关键点在于建立跨学校,跨专业的学习成果认证标准体系,其体系内容包含学分标准的统一制定,教学内容的统一安排,转换规则的统一实施等基本内容[2]

.结语

服务学生多元化成长目前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使命。借鉴国家开放大学的学分银行制度设计,探索五年制高职院校学分银行制度建设、学习成果与课程置换办法,借助信息化手段进行管理,进一步思考选课体系与“1+X”证书制度与学分银行的融合。以实质等效为原则,使学生在校期间取得的非学历教育成果得以认证、积累并转换成学历教育成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分银行是我国高职院校教学体制变革的方向之一,是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符合终生教育理念。要确保学分银行扎实稳步,高质高效地推进,需要政府持之以恒的教育资源投人和全面完善的政策引导,需要高职院校加大对学分银行理论的深人研究,掌握科学的指导思想,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还需要国家整个教育体系进行转型升级,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学分银行的建设可以帮助高职院校完成专业课程知识与能力之间的联系,提升人才引导和培养的效果,提升校内、校外教学资源的运用效率,促进“1+X”证书制度的有效落实,学分银行的建设改革了学校的学习成果转化规定,实现了“1+X”证书制度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建设[5]

参考文献:

[1]. 孙静懿. [“1+X”证书制度下学分银行建设探索与研究.科技咨询[J].吉林长春;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2021)06(a)- 0119-04

[2]. 姜锐. [“1+X”证书框架下高职院校学分银行建设研究. 中国管理信息化][J]. (2021)19-0207-02

[3]. 茅徐斌. [“1+X”证书制度理念下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建设的价值、困境与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20,41(36):27-3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