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育中德育渗透浅析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刘胜娟

河北省沧州市河间市卧佛堂镇第一初级中学,062453

摘要

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初中语文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还应对其道德素养进行引导与培养。在实际教学中,应结合德育理念,充分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应对此加以重视,并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将德育理念科学合理的渗透进日常教育中。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德育;理念渗透

正文


一、德育理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德育理念贯穿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在实际教学中,需要通过多维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意志和行为,构建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在此理念下,初中语文教学应将德育的内涵融入文学素养的提升。通过文学作品的学习,学生能够欣赏文学美,更能从中领悟到作者所要传达的深层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促使德育不再是枯燥的教条,而是变得生动、具体,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内化。

德育理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阅读和分析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学生不断地与文本中的道德问题进行思考,以此锻炼思维能力,并引导学生思考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逐渐建立起自己的价值体系。德育理念的深入实践,为学生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学生在初中阶段就能够培养出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其在未来的生活中将做出有益于社会的选择,成为具有高尚品德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公民。对于个人的成长以及社会的和谐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理念渗透的方法

(一)教材选择与利用

初中语文教学的德育理念渗透在于通过教材的精心选择与利用,将道德教育的元素自然地融入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在此期间,教师应挑选蕴含丰富道德教育资源的文本,如经典名著、历史故事、英雄人物传记等,使学生在阅读和学习的同时,能够不知不觉地受到德育的影响。

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为例,该单元收录了臧克家的《说和做》一文。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文中对闻一多先生的的描述,展示一个争取民主的战士所具有的积极性。通过对闻一多先生言行的描写,学生能够学习到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领悟到积极奋斗精神的重要性。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学到重要的语文知识,更通过文学作品中的具体案例,实现德育理念的渗透。在实施这一策略进行教学时,教师需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能够识别并提取出文本中的道德教育元素,并将其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此外,教师还需要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使得德育理念能够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

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理念的渗透过程中,要求教师在教材的选择与利用上投入极大的精力,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保证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德育的熏陶。通过对经典文本的深入挖掘和恰当的教学引导,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培养成为有道德、有责任感的社会公民。

(二)情境创设与引导

教师精心设计的活动,使学生在参与中深刻理解和体验道德规范。在实际应用中,应在课堂上创设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更愿意主动参与。例如,在教授《孙权劝学》这篇古文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使其在小组内部进行角色扮演或辩论等活动。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能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并在实践中感受到道德规范的具体应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使其站在不同人物的角度思考问题。这种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中人物的思想和行为,同时也能够促进对自己行为的反思。通过角色扮演,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道理,认识到人的成长和变化是不断进行,从而激发持续学习的动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辩论等活动,让学生就某一道德议题展开讨论。这种形式的活动能够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使其在不同的观点中寻找到自己的立足点。在辩论中,学生需要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培养道德意识和公民素养。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可以对表现最佳的小组给予奖励。这种正向激励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还能够帮助其建立起努力学习的积极价值观念。借助此类教学活动,学生能够在知识层面获得提升,更能够在道德层面得到成长。

(三)课堂讨论与反思

教师通过鼓励学生就文本中的道德议题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道德判断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明确讨论内容的不同观点,拓宽视野,增强理解力。例如,在教授《阿长于山海经》一文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出一系列问题,如文章描写了什么内容?以及通过内容看出阿长是个什么样的人?这些问题旨在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挖掘其中的德育元素。教师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使其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这种分组讨论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在小组讨论期间,使学生之间了解不同的观点,还能够让其在听取他人观点的同时,学会尊重和理解不同的意见。这样的讨论过程,是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的一种锻炼,有助于形成独立而成熟的思考能力。

(四)写作与表达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德育理念应通过各种写作和表达的形式,如作文、日记等,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对于道德问题的看法和感受,加深学生对德育理念的理解,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以《邓稼先》一文的教学为例,教师在授课时,关注文中的重点内容。通过对邓稼先先生无私奉献给国家的事迹进行详细讲解,教师引导学生记录下这些重要的信息,并深刻理解背后的爱国情怀。帮助学生构建起正确的爱国价值观,发挥出德育渗透的教育效果。在此过程中,学生去深入思考邓稼先先生的事迹,以及对学生个人的意义。通过对道德问题的探讨和写作,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性,并将爱国精神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通过写作与表达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化对德育理念的理解,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使学生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中体现出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出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创新,保证德育理念能够有效地渗透到学生的心中。此过程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表达,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为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教师榜样作用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德育理念的实践者和传播者。对此,需要通过自己的行为和言语,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并树立起正确的道德榜样。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的一言一行都应该体现出德育的理念。在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上,教师也要有意识地进行引导。例如,在书写黑板报时,教师应该展现出认真负责的态度。为学生书写出优秀的黑板文字,传递认真负责价值观。教师的认真态度,无形中向学生传达了对待工作应有的敬业精神。再比如,对于使用过的粉笔头,教师可以通过合理利用这些看似无用的小物件,能够有效引导学生认识到节约资源的重要性。这样的行为虽小,却能在学生心中种下珍惜物品、不浪费的优秀品质。教师在这些小事上的引导,实际上是在进行着价值教育的实践。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材中大部分内容与德育理念相关联。为提升初中学生的思想建设,需要将德育理念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对此,可通过合理选择教材、创新教学方法、转变教师角色以及写作、记录重要的德育教育认知,可以有效地将德育理念融入到语文教学之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德育理念的渗透,教师的德育教学能力会不断增强,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方国强.德育理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与实施[J].吉林教育,2024(25):51-53.

[2]妥静.浅谈初中语文单元主题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4(11):223-22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