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用一体:基于POA的中医药英语教学模块设计与案例解析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朱媛媛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市,301617

摘要

在“新医科”与“新文科”建设深度融合的时代要求下,中医药事业的国际化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复合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研究尝试通过系统实施“驱动—促成—评价”的教学流程,重塑教学内容与方法,旨在为有效破解教学困境探索可行路径,并为培养兼具家国情怀、国际视野与专业传播素养的中医药人才提供实践依据。


关键词

POA,中医药英语教学,案例解析

正文


一、引言

作为中医药院校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英语教学不应再局限于通用语言技能的传授,而应致力于系统培育学生运用英语传播中医药文化的能力。然而,当前教学实践中仍普遍存在目标定位不清、与中医药专业教育衔接不足等问题,致使学生即便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也难以准确、流畅地用英语阐释中医药的核心概念与文化精髓,这一现象可称为“中医药文化失语”。其根本症结在于教学中长期存在的“学用脱节”,严重限制了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实效。针对这一现实问题,本文基于一个典型案例,以文秋芳教授创建的“产出导向法”(POA)为理论指导,尝试构建一个以产出任务为驱动、强调学用结合的中医药文化英语教学模块。

二、教学模块构建的理论框架与设计原则

在理论适切性方面,POA强调“学用一体”,注重输入性学习与产出性运用的有机结合,十分契合中医药文化英语教学的实际需求。学生语言学习的目的不再抽象,而是围绕“用英语传播中医药文化”这一真实交际任务展开,从而激发学习主动性。POA主张“学习中心”,强调教师应发挥中介作用,有选择地提供输入材料,科学设计交际场景,为学生完成产出任务搭建合理框架。此外,该理论重视“全人教育”,引导教师在教学中自然融入“医者仁心”“大医精诚”等具有思政内涵的元素,在提升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增强其文化自信与职业使命感,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在模块设计过程中,遵循以下几项原则:一是产出导向原则,将具有实际交际价值的任务作为教学起点与终点,例如介绍中医名家、阐释中医治法或回应国际关切的议题等;二是选择性学习原则,输入材料紧密围绕产出任务进行筛选,帮助学生开展有针对性、高效率的学习,避免输入过程的盲目与低效;三是循环递进原则,将总体产出目标分解为若干具有逻辑关联的子任务,每个子任务均经历“微型驱动—促成—评价”的循环过程,通过小循环的逐步推进,最终整合实现单元总目标,有效缩短从学习到运用的距离。

三、基于POA的“驱动-促成-评价”教学模块实施路径

为体现POA理论在中医药英语教学中的适用性,“为学生超市设计药膳茶饮英文标签”作为教学案例,展示其具体实施流程。该任务贴近生活实际,语言难度适中,有利于学生初步建立文化传播意识。

在驱动环节,教师设定真实交际场景:在校内超市推广一系列适合不同体质的养生茶饮,供我校国际留学生了解中医药食疗文化。要求学生为其中一款基础茶饮(如枸杞菊花茶)设计英文产品标签,需包含名称、配方、适用体质与简要养生说明。学生以小组形式尝试撰写初版标签,在此过程中自然暴露出术语不准(如reducing internal heat代替clearing liver-fire)、文化信息缺失及表达结构松散等问题,从而激发对相关知识的学习需求。

在促成环节,教师分阶段提供学习支持。线上环节通过教学平台推送一些和任务主题相关的语料。例如,药食同源食材的双语介绍、体质分类简明指南、海外市场类似产品的英文标签范例。线下课堂主要采用工作坊形式,由老师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中外健康饮品说明文的语篇差异,重点讲解如何用贴切的英文描述"滋阴润燥""清肝明目"等概念,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研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消费者可能存在的理解点与兴趣点。

评价环节采用多元评估方式。由每个小组展示最终完成的茶饮英文标签,师生共同根据评价量表中“信息准确度、术语规范性、跨文化适切性、视觉呈现效果”等维度进行打分,并选出最佳设计随后,由老师选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关注中语言表达习惯差异。比避免“上火”一词直译get fire,推荐选用experience symptoms of excessive internal heat等更易于理解的表达在任务结束后,鼓励学生提交反思日志,总结自己在翻译策略、文化转换等方面的学习收获与不足。

基于此案例的教学流程将看似复杂的中医药文化传播任务转化一项可操作的学生实践项目,帮助其语言产出的过程中,逐步掌握用英语讲述中医药养生智慧的基本能力。

四、教学实践的效果评估与反思

通过对这一教学实践的评估与反馈收集可见这一案例设计在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激发英语语言学习动力等方面展现出积极效果,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在能力提升方面,评估数据显示学生语言输出质量得到明显改善。药膳茶饮标签设计任务,学生在中医养生相关术语准确性、信息完整性和文化适应性等方面均有明显的进步。特别是在中医药特色表达的英语转换方面,从初期生硬的逐字直译逐渐意识到要选择更加符合英表达习惯的得体翻译

学习动机方面,访谈结果显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发生明显转变。课程反馈表明,这种以真实场景任务为导向的任务设计学生更清晰地认识到英语学习的实用价值。一位学生在课程反馈中提到"通过药膳茶饮英文标签的任务,我不仅学会了如何用英语介绍中医药知识,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作为中医药文化传播者的责任与成就感。"可见,这种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建构"的转变,是外语教学改革重要成果的体现

然而,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若想在课程实践中成功开展并持续推进这类教学模块,需要任课教师具备扎实的中医药专业知识、熟练的英语应用能力和新时代教学技术运用的综合能力。同时,构建中医药文化英语教学资源库、案例库,收集整理各类真实语料和教学案例。基于中医药国际化背景,开发更多贴近实际应用的教学模块和任务,如中医药文化短视频脚本创作中医药健康咨询情景模拟、中医药文化产品推介等,持续优化教学内容与形式

 

参考文献:

[1] 阎莉,王珊珊.基于产出导向的中医文化ESP课程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J].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23, 22(11)

[2] 翟书娟, 李梦茹等.产出导向法视阈下中医英语教材的设计与编写——以《中医文化交流英语》为例[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 22(02)

作者简介:朱媛媛(1981.9- ),女,天津人,硕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文化与健康传播学院教师,讲师。研究方向:外语教学、国际新闻传播等。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