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融合对小学数学课堂互动性的影响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马春雨

山东省鱼台县实验小学,山东济宁 272300

摘要

小学数学课堂互动性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以及知识的吸收效率,但传统课堂的互动形式单一,互动主体有局限,很难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将本文结合一年级数学教材特点,从信息技术对课堂互动性的影响和创新路径展开研究,希望通过信息技术,打破传统互动的壁垒,丰富互动形式,深化互动深度。


关键词

信息技术融合;小学数学;课堂互动性;教学创新

正文


引言

一年级是学生开始系统学数学的阶段,这个阶段课堂互动性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基础认知的构建。但是传统小学数学课堂互动多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单向模式,互动范围很窄,只在师生之间,而且受课堂时间和空间的影响,很难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机会。信息技术有可视化、交互性、趣味性等特点,能为课堂互动提供新的载体和思路,人教版数学教材内容以1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加减法、图形的认识等为主,这些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为信息技术融合提供了丰富的互动场景。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深入分析信息技术融合对课堂互动性的影响,探索创新互动路径,最终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一、信息技术融合对小学数学课堂互动性的影响

(一)拓展课堂互动主体范围,打破师生单向局限

传统小学数学课堂互动多集中在教师和学生个体之间,或者教师和少数学生群体之间,这容易让部分学生变成互动旁观者,很难参与到课堂交流中。信息技术的融合能打破师生单向的互动局限,拓展互动主体范围。像是通过班级互动平台,教师能同时接收全体学生的反馈,实现“教师—全体学生”的批量互动,并且借助小组协作工具,学生之间能开展实时交流和互助,让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互动机会,避免因课堂时间有限,导致互动覆盖不全的问题,从而提升整体课堂参与度。

(二)丰富课堂互动形式,激发低年级学生参与兴趣

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对抽象的数学知识理解能力较弱,但传统互动形式以语言交流为主,很难长时间维持他们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的融合能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更易接受的互动形式,像是可以通过动画演示,把数的组成转化为动态场景,或是通过游戏化工具,把加减法计算设计成闯关任务,再或是通过触控设备,实现图形拼摆的即时操作1。这些互动形式很贴合一年级学生,符合他们的认知特点和兴趣偏好,能把被动听讲转化为主动参与,让学生在趣味互动中感受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三)深化课堂互动深度,助力数学思维初步构建

传统小学数学课堂互动多停留在知识记忆层面,比如常问3+2等于几、长方形有几条边等问题,互动深度不够,很难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信息技术的融合能提供支持,帮助提升互动深度,像是可以通过动态演示工具,引导学生在互动中观察数学现象的变化过程,理解知识的形成逻辑,或是通过对比分析工具,让学生在互动中发现数学规律,总结解题方法。这种深度互动能帮助一年级学生跳出机械记忆的误区,在思考和交流中初步构建数学思维,为后续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四)优化课堂互动反馈,实现个性化互动适配

传统小学数学课堂上,互动反馈大多是集体回应,教师很难马上知道每个学生懂没懂,容易出现反馈慢、没针对性等问题,满足不了学生不一样的互动需求。信息技术能优化互动反馈的方式,比如用即时答题工具,学生交了答案后,系统能很快出数据报告,教师能清楚知道学生哪里没学好,并且还可以给不同水平的学生推不一样的互动内容,这样能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互动里得到针对性的指导。

二、信息技术融合下小学数学课堂互动教学的创新路径

(一)依托动态情境创设工具,构建生活具象化互动场景

信息技术能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和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结合,通过动态情境创设工具,比如PPT动画、短视频,构建生活具象化互动场景,这样可以让一年级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知数学知识,降低理解难度,并且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促进互动自然发生。以10以内数的认识”单元为例,教师就可以依托动态情境创设工具设计互动教学,先利用PPT动画展示动态场景,画面先出现3名跑步运动员,并提问“大家看看跑道上有几位运动员?谁能说说你是怎么数的?”鼓励学生举手回答,分享计数方法。然后画面增加2名运动员,继续提问“现在运动员变多了,谁能数一数现在有几位?你发现人数比之前多了多少?”引导学生对比两次数量变化,开展小组讨论互动2。最后,画面出现不同数量的跳绳、接力棒等道具,让学生以小裁判身份,分组统计道具数量并向全班汇报,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观察和表达主动参与,既掌握了数的认识方法,又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

(二)运用游戏化交互工具,设计任务闯关式互动活动

一年级学生对游戏有天然的兴趣,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个特点,运用游戏化交互工具,比如在线答题游戏、触控拼图软件,设计任务闯关式互动活动,把数学知识转化为富有挑战性的游戏任务,让学生在闯关过程中主动参与互动,完成知识学习。以20以内的退位减法”单元为例,教师可以运用游戏化交互工具设计互动教学,像是使用在线答题游戏平台,为学生分配小勇士角色并开启闯关,第一关城门计算关,屏幕出现12-516-9等退位减法算式,学生在触控屏上输入答案,答对就能打开城门,教师实时查看全班答题数据,对答题较慢的学生进行一对一互动指导。第二关宝藏寻找关,屏幕展示藏有宝藏的地图,每个宝藏位置对应一道减法应用题,比如地图上有15颗宝石,拿走8颗,还剩几颗?学生分组讨论解题思路,派代表说出答案,答对能获得宝藏积分。第三关守卫挑战关,小组之间开展答题PK,每组轮流抽取算式答题,答对得1分,答错就由对方补充,最后积分最高的小组获得数学小勇士团队称号。

(三)借助即时反馈工具,搭建全员参与式互动平台

传统课堂互动教师很难快速获取全体学生的反馈,容易导致互动覆盖不全,教师就可以借助即时反馈工具能解决这个问题,比如投屏答题板、在线投票软件,搭建全员参与式互动平台。以“认识图形(一)”单元为例,教师可以先在电子白板上展示不同图形的实物图片,比如魔方、罐头、篮球、书本,让学生使用答题板的图形分类功能,把图片拖拽到对应的类别中3。答题完成后,系统自动统计全班分类正确率,要是发现有30%的学生把魔方误分到长方体类别,教师就要立即组织互动讨论,提问“大家看看魔方的每个面都是什么形状?和书本的面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学生观察实物模型并分享发现,接着让学生再次使用答题板,修改分类结果,系统实时更新正确率,直到全班正确率达到95%以上。通过即时反馈工具,教师能精准把握学生的认知漏洞,互动指导更有针对性,同时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图形分类的互动中,避免了少数学生回答、多数学生旁观的问题。

三、结语

总的来说,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信息技术融合能拓展互动主体,丰富互动形式,深化互动深度,而且它很契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能让数学课堂互动从被动参与转向主动探索。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合理选择信息技术工具,确保信息技术始终服务于课堂互动质量的提升和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最终助力低年级学生,开启愉快的数学学习之旅。

参考文献

[1]韦文清.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互动课堂的融合与创新[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0,(11):56.

[2]曾蓥松.有效互动成就精彩课堂——小学数学课堂师生有效互动的探究[J].教师,2020,(13):80-81.

[3]李武东.整合信息技术,实现小学数学课堂高效互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08):9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