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小学班主任管理创新实践研究
摘要
关键词
“互联网+”;小学班主任管理;家校协同
正文
引言
在数字化教育改革推进背景下,小学班主任管理的核心目标已经从维持秩序转向精准育人、协同共育。但是,传统小学班主任管理多以“线下沟通+纸质记录”为主,家校沟通常靠家长会、电话等方式,存在信息传递不及时、反馈不充分的问题,且对学生的成长管理多停留在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表面方面,缺乏对学生个性特点、学习习惯的动态追踪。“互联网+”技术有便捷的沟通平台、智能的数据分析功能、丰富的资源整合渠道,能打破传统管理的局限,重构班主任管理的流程与模式,所以,探索“互联网+”背景下小学班主任管理的创新实践路径,是提高小学班级管理质量的重要课题。
一、“互联网+”背景下小学班主任管理的新机遇
(一)“互联网+”提升家校沟通效率,强化协同育人效果
传统小学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多受时间、空间限制,比如家长会很难让所有家长参加,电话沟通没法传递详细的学生成长数据,这导致家校协同育人存在断层。“互联网+技术”通过即时通讯平台、家校管理APP等工具,能实现家校沟通的即时化、可视化,班主任可随时上传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活动参与视频等,家长能实时查看并反馈意见,同时,平台支持多人在线交流,可针对学生共性问题开展线上研讨,针对个性问题进行一对一沟通,打破了家校协同的时空壁垒【1】。
(二)“互联网+”拓展班级管理维度,实现精准化育人
传统小学班主任管理多以统一要求为主,对学生的关注集中在纪律遵守、学业成绩等方面,缺乏对学生个性成长、习惯养成的精细化追踪。“互联网+技术”通过智能管理系统,能拓展班级管理的维度,可记录学生的课堂发言频率、小组合作表现、兴趣特长发展等细节数据,通过数据分析梳理学生的个性特点与成长需求,还能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生成个性化管理建议,为班主任制定精准育人方案提供依据。
(三)“互联网+”优化资源整合能力,丰富班级管理内容
传统小学班主任管理的资源多依赖教材、学校提供的活动素材,内容单一且缺乏创新性,满足不了小学生对多元知识、趣味活动的需求【2】。“互联网+技术”能整合教育平台、数字资源库、线上活动工具等各类资源,为班级管理提供丰富支撑,比如可获取与学科教学匹配的趣味活动方案,下载适合小学生的成长教育课件,借助线上工具设计互动性强的班级活动,同时,“互联网+支持资源”的实时更新与共享,班主任可根据班级实际情况筛选适合的资源,将资源与班级管理、学科教学、学生成长有机结合,让班级管理内容更丰富、更有吸引力。
二、“互联网+”背景下小学班主任管理创新路径
(一)构建实时互动闭环,强化育人合力
传统家校协同管理常因信息不对称导致各自为战,“互联网+技术”能搭建家校协同管理平台,构建“信息共享—实时反馈—协同行动”的闭环管理模式。比如,在“表内乘法(一)”单元教学中,班主任可以借助家校协同APP开展管理,先在APP上创建乘法学习家校协同圈,上传该单元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还有学生课堂上的乘法口诀背诵视频、习题完成情况,然后发布亲子协同任务“家长与孩子一起制作乘法口诀卡片,每天开展10分钟口诀接龙游戏”,并设置任务打卡功能,家长可上传游戏照片或视频,班主任实时查看并点评,最后,针对部分乘法计算薄弱的学生,班主任在APP上与家长一对一沟通,推荐适合的家庭练习方法,比如借助生活场景练习乘法应用,并跟踪学生的进步情况【3】。通过这种“互联网+家校协同”管理,家长更清晰地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主动参与教育过程,帮助学生攻克学习难点。
(二)动态记录成长数据,实现精准管理
小学生的成长具有阶段性、个性化特点,传统管理难以动态捕捉学生的成长变化,“互联网+技术”通过智能成长档案系统,能实时记录学生的学习习惯、行为表现、兴趣特长等数据,生成个性化成长报告。比如,在“厘米、米的认识”单元教学中,班主任可以借助学生成长追踪平台开展管理,先在平台上为每位学生创建数学实践成长档案,记录学生在单元学习中的表现,比如课堂上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准确性、作业中单位换算的正确率、参与校园测量小达人活动的积极性。然后平台通过数据分析,自动标注需要关注的学生,比如部分学生在用米测量较长物体时存在误差,平台会提示班主任重点指导,最后班主任将成长档案分享给家长,针对问题学生建议家长在家中引导孩子测量家具、房间长度,强化对米的认知,并在平台上同步家庭练习效果。通过这种“互联网+个性化成长追踪”,班主任精准掌握学生的学习问题,家长明确家庭辅导方向,帮助学生扎实掌握数学知识。
(三)联结多学科资源,丰富班级管理形式
传统班级活动设计常与学科教学脱节,难以借助学科资源提升活动的教育价值,“互联网+技术”能整合多学科数字资源,设计跨学科班级活动,将班级管理与学科学习、品德教育、实践能力培养有机结合,班主任可依托互联网平台,获取跨学科活动方案、素材,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同时,通过线上工具记录活动过程,分享活动成果,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班级管理更具趣味性与教育性【4】。比如,在“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单元教学中,班主任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设计班级植物生长数据追踪跨学科活动,先在班级种植区种植多肉植物,借助线上数据记录工具,引导学生每天用数学知识测量植物的高度、叶片数量,记录浇水、晒太阳的次数进行数据收集与整理,然后通过互联网查找植物生长的科学知识,比如多肉植物的耐旱特性,并制作植物成长手册,进行语文写作与美术绘画,最后在班级微信群分享学生的植物成长数据报告与成长手册,家长可点赞、评论,鼓励学生持续参与。通过这种“互联网+跨学科活动整合”,班级管理与数学数据收集、科学知识学习、语文表达有机结合,既提高了学生的学科应用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意识,丰富了班级管理形式。
三、结语
总的来说,“互联网+”为小学班主任管理创新提供了广阔空间,从家校沟通、成长追踪到活动设计,“互联网+”技术正在打破传统管理的局限,推动小学班主任管理向智慧化、协同化、个性化发展。在实际实践中,班主任需明确“互联网+”的辅助工具定位,并要结合班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科教学需求,灵活设计“互联网+”管理场景,让技术真正服务于班级管理效率的提升与育人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贾存瑞.“互联网+”背景下小学班主任管理创新实践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4,26(10):50-52.
[2]孙金华,赵金山.“互联网+”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与实践[J].基础教育研究,2022,(14):11-13+20.
[3]古嘉宾.试论互联网背景下的中职班主任管理创新[J].文理导航(中旬),2018,(12):97.
[4]李棵.“互联网+”背景下小学班主任管理班级之表扬策略[J].新课程(上),2018,(04):2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