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壁垒,融合育人——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跨学科教学实践
摘要
关键词
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跨学科教学
正文
引言
新课标倡导教师突破学科壁垒,积极开展跨学科教学活动。在主动响应新课标号召时,小学数学教师转变传统教-学-练育人模式,主动顺应教学改革发展趋势,结合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有效融合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鼓励学生变换视角,用多学科知识解决数学难题,实现举一反三。
一、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跨学科教学实践意义
跨学科教学符合新课改提出的教学要求,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力举措,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较为明显。
首先,有助于促进学生深度学习。跨学科教学高度关注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的紧密融合,教师将语文、科学、地理以及美术等知识融入课堂,增强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站在其他学科视角深入分析数学问题,探索知识本质。在个性化探究、理性思考和迁移式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深度迅速提升。
其次,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实效。作为对传统教-学-练育人模式的有效革新,跨学科教学优势较为明显,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强化学生对数学原理的理解及掌握。数学教师灵活融入多学科知识,全面开拓学生视野,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互助,整体的课堂教学质量显著提升。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跨学科教学实践对策
(一)创设融合情境,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新课标倡导教师以培养学生数学学习思维为起点,高度关注学段和学科衔接,综合评估学生身心发展水平,鼓励学生深入分析数学现象,认真思考数量关系,独立解决数学难题。基于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可以设置融合教学情境,鼓励学生自由发言,灵活融入语文阅读元素,带领学生分析大小关系并比较数量,鼓励学生灵活利用数学语言各抒己见,比如在讲解“两位数乘两位数”时,教师可以结合语文知识设置融合情境,展示含有数字的古诗词,适当调整教学语言,引导学生深入感知情境,自主提炼数字,独立完成计算任务。在身临其境认真计算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灵活利用条理清晰、细致严谨的语言分析数学算理,规范理性地表达所思所想,以较强的数学思维主动探索知识奥秘,实现进阶式学习和高效吸收。
(二)实现数形结合,提升学生审美素养
数形结合是较为典型的数学思维和学习方法,在跨学科教学中,教师应理性分析数与形的逻辑关系,将数学与美术知识相结合,全面提升学生审美素养,培养学生几何直观,鼓励学生用数学思维思考和分析问题。比如在讲解“图形的运动”时,教师可以直观展示含有平移及轴对称元素的美术作品,灵活导入平移和轴对称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深入分析美术作品构图,用直观生动的美术图形展示抽象难懂的数学理论知识。在激活学生的思维后,教师可以将课堂教给学生,鼓励学生利用美术绘画技巧中的“基线”自主绘制轴对称图形并对图形进行平移,逐步培养学生数形结合意识和思想,提升学生审美素养以及几何直观素养,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铺路。
(三)加强科学探究,发展学生高阶思维
在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组织开展跨学科教学活动时,教师应高度关注学生高阶思维,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事物本质,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的距离,促使学生在细心观察、自主实验和理性推测中掌握知识原理,形成较强的高阶思维,真正做到轻松上阵。其中科学探究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有力举措,教师可以灵活融入科学知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深入分析科学原理,思考科学原理背后的数学知识。比如在讲解“可能性”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开展投骰子以及抛硬币活动,鼓励学生站在科学视角自主预测最终的结果,分析反复投掷之后不同点数出现的次数并认真计算出现概率。很多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能够保持严谨踏实的科学研究态度,认真记录不同点数的出现频率并绘制表格,直观呈现最终的投掷结果。
(四)注重实践应用,增强学生应用意识
数学是小学阶段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综合与实践教学尤为重要,是学科学习中的关键领域,有助于学生感知真实情境和现实问题,灵活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知识发现和解决问题。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时,教师应高度关注实践探究,提升学生应用能力,增强学生应用意识,促使学生从“学知识”转向“用知识”。比如在讲解“位置”时,为了强化学生对数对的理解,确保学生灵活利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教师可以灵活融入地理知识,展示标准地图,引导学生自主定位地理坐标,促使学生在动手操作和实践探究中逐步形成区域认知。为了增强学生知识印象,教师可以利用希沃白板以及多媒体展示校园平面图,引导学生自主标注图书馆、教学楼以及操场,分析利用数学知识描述校园位置的方法。借此机会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增强学生应用意识并丰富学生实践探究经验。
(五)创设文化情境,增强学生家国情怀
在跨学科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融入文化元素,科学创设文化情境,用红色文化元素强化学生情感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家国情怀,增强学生文化认同以及文化自信。比如在讲解《认识图形》时,教师可以展示七巧板,用这一传统益智玩具带领学生了解基础图形,鼓励学生认真分类和识别七巧板中的不同图形。在增强学生知识印象后,教师可以站在历史视角讲解七巧板的历史由来,让学生意识到七巧板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拼板玩具,是中国人发明的智力游戏,顺势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并激发学生自豪感以及家国情怀。
结语
综上所述,在坚持素养导向,积极开展跨学科教学活动时,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进程越来越快,终极育人目标得以实现。学生能够转变对数学学科的刻板印象,灵活迁移语文、美术、科学和地理知识,自主探索数学知识奥秘,实现学以致用和触类旁通。数学教师应做好前期摸底工作,主动创设融合情境,高度关注数形结合,积极加强科学探究和实践应用。确保学生在跨学科融合课堂中出色完成数学学习任务,形成较强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苏婷.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跨学科教学策略分析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2025(4):142-145
[2]向鹤.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跨学科教学实践路径研究[J].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教育,2025(6):131-13
[3]张韧.基于核心素养开展小学数学跨学科教学的实践策略[J].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教育,2025(3):089-0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