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间游戏的回归: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
摘要
关键词
传统民间游戏;游戏价值;文化传承
正文
一、引言
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日益融入时代、走进人们生活,不断赋彩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增进人民家国情怀。创造性地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赋予的重要使命。传统民间游戏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儿童接受教育、习得规范、认识社会和融入社会的重要渠道,也是传授知识、传承文化、传播文化的重要途径[1]。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化技术的日益更新,传统民间游戏受到主流文化及声光游戏、互联网游戏等的冲击,逐渐远离或消失在儿童的日常生活中,使得儿童尤其是乡村留守儿童的精神生活逐渐匮乏。因此,传承与创新传统民间游戏,充分理解传统民间游戏的价值意蕴,系统规划传统民间游戏的生成路径,对于丰富儿童的精神生活,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及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传统民间游戏回归的重要价值
(一)文化传承:增强师幼文化认同
传统民间游戏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民族性和传统性,是培养与提升民族认同感与民族精神的有效形式之一[2]。一些传统民间游戏可以让人了解与认识到先辈们所创造的历史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如放风筝,起源于我国春秋战国时期,最开始是古代劳动人民用来作为测量和传递信息的工具,后来成为一种民间的娱乐游戏。其品种繁多,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是中国灿烂文化的缩影,有助于增强教师、儿童的文化和民族认同感。传统民间游戏还能传承团结合作、坚持不懈、自强不息等民族文化精神。如跳大绳、老鹰抓小鸡、丢手绢、舞龙、拔河等游戏,这些游戏都需要参与者有团结互助、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等精神,才能使得游戏有序精彩地开展,也有助于民族文化精神的形成与延续。总之,传统民间游戏的回归,对增强师幼的民族自豪感、文化认同,提升文化自信等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资源利用:丰富幼儿园教育内容
传统民间游戏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具有鲜明的民族和地域特色,是感受与传承本土生活和本土文化的重要教育资源。如踢毽子、跳房子等游戏可以作为幼儿园健康领域教育资源,木头人、拍手等可以引入幼儿园语言领域教育;丢手绢、舞龙舞狮、老鹰捉小鸡等则是很好的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资源。可见,丰富多样的传统民间游戏是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和教育活动的重要教育资源。同时,传统民间游戏还是幼儿园建设园本化课程的重要载体。幼儿园课程建设的过程,就是幼儿园基于本园所的实际情况及周边可以利用到的各种资源进行园本化的过程[3]。幼儿园挖掘与利用传统民间游戏,不仅能够丰富幼儿园的教育资源,还能延续儿童文化和创造幼儿园文化,让幼儿教育充满游戏精神。
(三)课程研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传统民间游戏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也是幼儿园课程重要的教学资源。传统民间游戏内容丰富、种类繁多,需要幼儿教师在基于幼儿园课程开发价值的基础上对传统民间游戏资源进行分析、筛选和创新,选择恰当适宜的传统民间游戏作为课程资源来研发出新的课程活动方案。这样的课程方案是幼儿教师利用传统民间游戏资源原创的课程,是幼儿教师专业创造力在幼儿园课程实施中的具体体现[7]。将传统民间儿童资源融入幼儿园课程中,可以提高幼儿教师发现、挖掘和研发幼儿园课程资源的能力,进而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将传统民间游戏在幼儿园课程活动中传承与弘扬是时代赋予幼儿教师的使命,也能提升幼儿教师对幼儿园课程文化特性的理解,提高幼儿教师建设园本课程的能力。
(四)游戏自主:提高幼儿身心素质
对于幼儿来说,游戏是其自由生命的基石,也是最能反映其精神世界的文化形态。传统民间游戏一是可以促进幼儿动作的发展和提高体育兴趣。有些传统民间游戏需要幼儿运用多种动作才能得以开展,如老鹰捉小鸡游戏,需当小鸡的幼儿要紧紧拉着前面幼儿的衣服,并且要随着“母鸡”的移动方向进行转动,躲避被老鹰抓住。这过程中可以发展幼儿跑、抓等基本动作和提高幼儿的闪躲和反映能力,可促进幼儿大肌肉动作发展和身体的全面发展。同时,在还能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到体育游戏的快乐,激发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二是可以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传统民间游戏具有趣味、灵活、随机、易学等特点,幼儿在游戏中能够学会自制、坚持、团结合作、互帮互助、分享等行为,还能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促进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如抬花轿、跳大绳、拔河等游戏,需要幼儿合作、互助、遵守游戏规则才能保障游戏完成。三是可以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很多传统民间游戏配有儿歌,儿歌富有节奏性,朗朗上口。如“老狼老狼几点啦”游戏,幼儿在一问一答中前进,有助于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四是可以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一些传统民间游戏需要幼儿开动脑筋思考、猜想等,如七巧板、九连环、下围棋等游戏,需要幼儿边操作边思考,怎么才能顺利完成游戏,有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五是可以塑造幼儿良好的品质。有的游戏需要他们长久坚持、有耐心等才能成功,如“我们都是木头人”游戏,需要幼儿在游戏中不能随意乱动,要听领头人的指令,有助于培养幼儿遵守规则、坚持和耐心等待等品质。六是可以丰富幼儿的精神生活。随着城市文明的快速发展,幼儿被电子游戏或是游乐园游戏等包围,游戏精神逐渐失落[4]。传统民间游戏扎根于真实的乡土大地,材料简单、易学、充满趣味,且随时随地可以进行游戏,幼儿能体验质朴无华的游戏带来的快乐,让幼儿的精神生活得以丰盈。此外,传统民间游戏对治疗有神经发育障碍的儿童有积极影响[5],还能让幼儿熟悉自身的身体,认识外面的世界,熟悉社区和社会,促进儿童的个性、身份认同和情感功能的提升[6]。总之,幼儿在自主玩传统民间游戏中,其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能得到有效发展与提升。
三、传统民间游戏回归的生成路径
(一)资源选择是传统民间游戏回归的先决条件
传统民间游戏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资源,对传统民间游戏资源进行合理有效选择与挖掘,才能更好促进传统民间游戏在幼儿园的应用。首先,幼儿园和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了解传统民间游戏,并进行素材的收集。如通过文献资料的查阅了解传统民间游戏的历史、内容等。其次,幼儿园和教师要基于幼儿的发展水平,从地域的自然、文化及社会的特点出发,对收集的传统民间游戏素材进行筛选,挑选出适合幼儿发展的传统民间游戏素材。还要根据幼儿各年龄班发展的特点和各领域活动目标对传统民间游戏素材进行归类。如捉迷藏游戏可适合小班幼儿开展健康领域活动,促进幼儿下肢大肌肉动作的发展,提高幼儿快速跑的能力。最后,幼儿园和教师需要对传统民间游戏资源进行改编与创新。要使传统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更好地传承下去,要尽量吸收传统民间游戏的精髓,并根据实际情况对传统民间游戏的内容、玩法、材料及形式等方面进行改造创新,以满足幼儿游戏的愿望[7]。如抓石子游戏,幼儿需要将石子抛起按数量接住空中落下的石子。石子比较坚硬,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可能会被石子砸到而产生危险。出于安全性考虑,可对材料进行改造,用废纸揉成为石头,这样就可避免幼儿在玩抓石子游戏中受伤。总之,合理选择适宜的传统民间游戏资源是其回归的先决条件。
(二)价值挖掘是传统民间游戏回归的关键基础
传统民间游戏作为优秀文化的传承,有其独特的教育价值。但并不是所有的传统民间游戏都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因此,要深入挖掘传统民间游戏的文化价值和对幼儿发展的价值。一是要确保传统民间游戏具有积极的文化价值。随着时代的变迁,有的传统民间游戏的文化价值与当今时代的文化价值有冲突,不太适宜再被直接利用。如捉迷藏游戏,要求幼儿把自己藏好,不要被发现,否则就输了。而求胜心的孩子可能会忽略危险而投入到游戏中,这与提高安全意识的教育理念相冲突。由于幼儿的认知能力和安全意识还未很好的形成,捉迷藏游戏可能就不太适合幼儿开展。二是要以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为出发点,挖掘出符合幼儿发展需求的价值。传统民间游戏类型多样,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价值各有侧重,如有的传统民间游戏对幼儿的身体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价值,如揪尾巴、拔河、两人三足、小老鼠上灯台等体育类游戏,对促进幼儿走、跑、跳等大肌肉动作的发展。有的传统民间游戏在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也有其独特的优势,如抬花轿、老鹰捉小鸡等游戏,需要多人的合作才能开展,可以帮助幼儿“去自我中心化”,同时在游戏中要遵守一定的游戏规则,可以提升幼儿的规则意识,对幼儿的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等发展有重要的价值。总之,传统民间游戏内容丰富多样,但需要充分挖掘传统民间游戏的文化价值和对幼儿发展的价值,才能为幼儿提供更适宜的传统民间游戏。
(三)课程建设是传统民间游戏回归的重要平台
幼儿园作为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有助于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在幼儿园建设一个科学性、适宜性和可行性的本民族传统民间游戏课程体系,对幼儿园的教育改革和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着双向的促进作用[8]。幼儿园将传统民间游戏有机融入幼儿园课程建设中,有助于幼儿园本土化课程的建设和发挥传统文化对幼儿园和幼儿发展的积极作用。一是幼儿园要将传统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园实际情况,设置合理的集体教学活动目标,选取适宜的传统民间游戏素材,幼儿在玩生动有趣的游戏中各方面得到发展,实现教育目标。二是将传统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幼儿园可以相对固定一个游戏场所,针对幼儿的发展需求,投放形式多样的传统民间游戏材料,如沙包、花绳、挑棍儿、铁环、皮筋等,鼓励幼儿自主、自由地探索传统民间游戏的多种玩法。三是将传统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中,如幼儿园可以开展节日里的传统民间游戏,对春节的舞龙舞狮、端午节的划龙舟等传统民间游戏进行改编创新,组织幼儿玩舞龙舞狮和划龙舟的游戏。总之,幼儿园建设完整合理的课程体系,是传统民间游戏发展的重要平台。
(四)环境创设是传统民间游戏的根本保障
幼儿园创设良好的环境是幼儿游戏活动有效开展的保障。一是幼儿园要为传统民间游戏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即幼儿园要为幼儿提供玩传统民间游戏的适宜空间、适宜时间,保障幼儿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去探索和尝试多样的传统民间游戏。同时,幼儿园要提供安全卫生、适宜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特点和丰富多样的传统民间游戏材料,保障幼儿安全、有兴趣地开展游戏。二是幼儿园要为传统民间游戏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即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同伴关系,保障幼儿有伙伴共同开展游戏,在与伙伴的交往过程中获得社会性的发展。其次是帮助幼儿与家长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创设良好的家庭生活氛围,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和游戏的发展。最后要重视媒体网络环境创设,发挥数码产品和网络积极的正面影响,运用现代数字化技术与互联网新媒介等手段,将传统民间游戏以恰当、合理的方式展现出来,作为一种新型的宣传和推广媒介来促进传统民间游戏在幼儿园的发展[9]。 总之,根据传统民间游戏活动创设合适的物质和精神环境,是幼儿开展传统民间游戏的重要保障。
四、结语
传统民间游戏具有民族性、本土性、生活性、趣味性、简便性等特点,能够满足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需求,深受幼儿的喜爱。也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资源,需要充分去挖掘资源和系统构建游戏课程,让传统民间游戏回归幼儿生活,唤醒幼儿的游戏精神,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林继富.民间游戏教育资源内涵及其价值转化路径[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23,15(05):1-10+164+153.
[2]陈育梅.民间游戏与文化传承[J].民族论坛,2005(10):30-31.
[3]郑智梅,潘晓云主编.民间游戏走进幼儿园课程的实践探索[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9:7.
[4]孙敏.打破手机之困:农村儿童的精神生活之困和出路[J].今日教育,2023(06):10-11.
[5] Rahman M, Raja K, Rashid M, et al. Listing of Indian folk games for potential therapeutic benefits in children with neurodevelopmental disability[J]. Games for health journal, 2020, 9(6): 453-460.
[6]KECSKÉS M. The role of folk games in education[J]. Practice and Theory in Systems of Education, 2013, 8(1): 19-24.
[711]罗红辉.民间传统儿童游戏的传承与创新[J].学前教育研究,2014(11):67-69.
[8] 巩玉娜.传统民间游戏与幼儿园课程构建[D].山东师范大学,2012.
[9]宋博,吕韶钧.童年的回归——2019东北亚民间游戏文化论坛综述[J].华夏文化,2019(04):61-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