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研究
摘要
关键词
高中数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正文
科技极速发展,社会持续前行,革新成了带动时代前进的动力。高中数学教育是培养和发展学生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不能只是知识传授。这是关乎学生个人未来的发展,也是适应社会变化、促进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要求。所以怎样在高中数学教育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成了当下教育领域急需破解的重大课题。
一、高中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一)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必然选择
在如今这个全球化、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社会对人才的创新需求与日俱增。数学属于基础学科,其思维与方法融入诸多领域之中,高中阶段是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就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复杂的难题,用独特的眼光和灵活的方法去应对各种问题[1]。有利于学生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在未来的科技、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用创新的思维为社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
(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
全面发展是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等各方面协调发展。数学创新思维能力能够破除学生的思维定势,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的欲望。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数学这门学科上更加深入地研究,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起到迁移的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同时创新思维能够培养出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的学生,培养出具有坚强意志的学生,使学生在做人方面,在各方面都能得到更高的发展,真正的全面发展。
二、高中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
(一)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基础。在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会感到心理的安全和自由,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2]。教师通过鼓励性的语言、包容的态度,让学生觉得自己的想法有价值。这样一种氛围能够消除学生对于错误的畏惧,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当中去,主动探究知识背后的秘密,从而为创新思维的培养营造出良好的心理环境与内在驱动力。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时,课堂开始时,教师出示两个班级学生名单的集合,A集合是参加数学竞赛的学生,B集合是参加物理竞赛的学生。提出问题:“这两个集合可能存在怎样的关系呢?”引起学生的热烈讨论。有同学觉得A集合里的学生有可能全都在B集合里,也有同学觉得这两个集合可能有些重叠。接下来教师让学生用数学的语言描述这些关系,很自然地引出了子集、真子集的概念。然后让同学们举例生活中集合的关系,例如班级男生集合与全班学生集合等。在讨论的过程中,同学们都在积极地思考,并且不断地冒出新的想法,有一个同学想到了用图形来表示集合的关系,教师立即予以肯定并引导他继续完善。这样一种贴近生活而又富有探索性的氛围,让学生们积极投身到学习当中来,在思考和交流之中迸发出了创新思维的火花,对集合间基本关系的认识也就更为深刻一些。
(二)激发自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自信是学生创新潜能发挥的重要因素,当学生充满自信的时候,就会敢于尝试新的思路和方法,不怕失败。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予以肯定和鼓励,让学生感到自己的能力。通过层层递进的挑战和成功的喜悦来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自信的学生在碰到数学问题的时候会更勇敢地去突破常规、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提出自己的想法,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必修二第八章“基本立体图形”时,教师拿出正方体模型,让学生观察,思考:“除了我们学过的面、棱、顶点之外,还能从哪些方面来研究一个正方体?同学们先别急着下结论,大胆想象,换个角度观察、触摸模型。”不一会儿有学生举手说:“从空间对角线看,正方体有4条空间对角线,它们把正方体分成不同的部分。”教师马上表扬他观察细致,并让他想想这些部分有什么特点。接着又有同学提问:“如果把正方体切割开,能切成哪些不同的立体形状?”教师觉得他想法挺新颖的,教师就组织了组里人讨论,在讨论中学生们的思维越来越发散。经过不断地鼓励和引导,学生不再惧怕提出自己独特的想法,大胆探索立体图形的奥秘,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有效地培养。
(三)注重倾听,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到见解
教师的倾听就是对学生思维的尊重与认可,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角度,也许学生自己独特的看法中蕴含着创新的火花。教师认真聆听学生的想法,学生会感到自己被关注,这样就能更好地投入到思考当中。同时教师通过倾听可以了解学生思维的过程,发现学生思维中的闪光点和存在的问题,从而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地指导和反馈。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交流中完善自己的想法,提升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选必一第三章“椭圆”时,讲解椭圆的定义之后,教师提出问题“若改变椭圆定义中的一些条件又会得到什么图形呢?”同学们陷入了沉思,这时有一个同学站起来说:“如果把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改为距离之差为常数,会得到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呢?”教师就仔细听着他的想法,眼睛里满是鼓励的神色。他又把自己的初步想法说出来,有点不太对头的地方,可是思路蛮新的。教师先肯定他的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思维方式,再带动全班同学一起讨论。在大家的努力下,发现所得到的图形是一个双曲线。其他同学也受启发提出了更多的有创意的问题。聆听学生的独特见解,尊重学生的想法,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思考空间,引发更多的创新思维,把课堂变成思维交锋的场地。
结论:高中数学教育里塑造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是长久而艰难的工作,经由营造气氛、诱发自信、重视聆听等手段的执行,可切实改善学生的革新思维能力,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形成稳固根基。未来高中数学教育要持续深化改革,更新教学办法和手段,为培育更多具备革新精神与操作能力的新时期人才尽力。
参考文献:
[1] 黄海龙,董海峰.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考试周刊,2020,(59):69-70.
[2] 梁秋健.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创新思维培养对策[J].数学大世界(下旬版),2020,(3):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