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核心素养落地生根:小学语文利用趣味教学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探索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刘素丽

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第三实验小学 274500

摘要

在教育改革要求之下,教育领域的核心任务是核心素养的培养。而小学语文在基础教学教育阶段中十分关键,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有关键性作用。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大多更侧重在知识的讲授灌输,对学生学习兴趣和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够重视,导致学生积极性不高。而趣味教学法能以学习兴趣为基础,将趣味性的元素融入教学中,从而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故本文将重点对小学语文利用趣味教学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进行深入探究,为小学语文基础教育提供可参考的范例。


关键词

核心素养;小学语文;趣味教学法

正文


一、语言建构素养:把趣味融入“读、写、说”日常环节

语言建构和运用是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骨架”,其决定了学生学习语文能力的强弱。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大多是采用让学生机械模仿的模式,这种方式也让学生语言的学习变成了形式,很无法内化成学生的语言知识。而趣味化“说”和“写”“说”是语言运用的“练兵场”,只有将趣味基因镶嵌在日常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让语言生动起来,才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夯实素养培养的基础。

趣味化“读”可激活学生的感知,如设计“角色朗读闯关”活动,让学生在《小蝌蚪找妈妈》中模仿角色用不同的语气朗读和对话,在演绎中逐渐掌握基础的句式特点和情感表达。趣味化“说”能搭建表达支架,如可让学生在课前三分钟进行“趣味分享”,围绕“课间趣事”等生活化的主题自由表达,进而提升学生语文口语的逻辑性。趣味化“写”可降低创作门槛,布置“词语魔法拼图”的写作,让学生把重点单词组成的卡片随机抽取后编写断句,串联成小故事,继而让词汇积累和创意表达形成联结,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浸润在“读、写、说”的趣味之中,摆脱机械模仿的枯燥,让学生在日常的反复实践中进行积累和提升,让语言建构素养渗透和扎根在日常的教学中。

二、思维发展素养:用趣味任务带动“问、思、辨”

思维发展提升是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维度,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逻辑推理、批判分析与创新思维能力。但是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常是采用“教师提问、学生应答”的单向模式学生习惯性接受结论,缺乏主动思考提问以及理性辨析的机会,这也让语言思维训练浮于表面。如果要解决当下的这个困境,就需要紧扣“问、思、辨”三个核心环节以趣味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趣味中开启思维引擎的阀门,激活思维潜能,实现素养落地。

趣味任务能对“问”赋能,让课堂提问从学生的“被动应答”“主动探究”转变,可设计“课文侦探”“故事漏洞搜寻”等趣味任务。如以《坐井观天》为例,设计“井底探秘行动”,引导学生对插图中的细节进行观察,自主提问对自己的问题进行探究,激发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想象。趣味任务能促“思”,让学生依托具象化的任务,梳理清楚语文逻辑的脉络。因为小学二年级学生具有具象化思维的特点,所以在教学《羿射九日》时,教师可开展“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类任务,如“情节积木拼搭”任务,让抽象的思维变得可视化。在实施过程中,设计关键的情节任务,可穿插提问,引导学生对因果逻辑进行梳理。趣味性任务能激发学生“辨”的思维,为其搭建表达的框架,进而培养学生多维视角。因为小学二年级学生表达能力有限,所以可以降低思辨门槛,实施“角色体验+轻量辩论”类活动。如以《大象的耳朵》教授为例,可开展“角色模仿秀“活动,让学生在模仿和表达中逐渐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所以,通过“问、思、辨”趣味化任务中主动调动思维,能让思维发展素养在课堂里的童趣中自然生长,从而为后续语文学习夯实思维根基。

三、审美鉴赏素养:借直观趣味形式感受“文、情、景”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表达美的关键,也是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抽象的“美感讲解”无法触及其审美的本质。所以,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需要跳出“逐句讲解美感”的讲课局限,需要借助“赏景、悟情、品文”三维度的直观趣味活动,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深刻感受“文、情、景”的融合之美,助力审美鉴赏素养落地生根。

直观赏“景”方面,教师可借助多元化的载体将文本的画面进行还原,让画面的美可触可感。如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为例,教师可开展“西湖荷花沉浸会”,利用视听载体工具和动手活动,把文字转变成较为鲜活的画面,从而让学生直观捕捉文本的色彩美和画面感。直观趣味悟“情”方面能充分挖掘出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情感,让学生通过角色体验和情境互动,和作者达到共情和共鸣。如在教学《难忘的泼水节》时,可举办“泼水节情景体验营”,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感知到民族团结的温情。直观趣味品“文”方面,如在教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时,教师可组织“色彩句魔法工坊”活动,让学生在语言游戏和仿写游戏中品味表达的魅力。因此,用直观趣味的形式将“文、情、景”进行连接,不仅能更加契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能让审美鉴赏素养在童趣课堂中萌发,奠定终身审美能力的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趣味法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的探索,不仅能适配学生认知,激活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还能衔接文本载体,深化核心素养,让核心素养培育向深处扎根,自然生长,从而提升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白鹏雁. 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探讨[J].成才之路,2023,(11):117-120..

[2]雷兴忠.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趣味课堂的构建[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二).湖北省钟祥市磷矿镇新庄小学;,2019:409-410.

[3]黄芳.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趣味教学[J].华夏教师,2018,(33):4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