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英语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摘要
关键词
核心素养;小学英语;课堂互动;教学模式;实践路径
正文
引言
基础教育改革强调核心素养的全面落实,英语教学也由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型。小学阶段是语言学习的关键期,科学设计课堂互动模式,有助于促进学生语言表达、文化理解和思维拓展。当前互动教学普遍存在形式单一、实效不强等问题,影响了学生素养的深度发展。基于此,有必要从核心素养视角出发,重构小学英语课堂互动教学模式,推动课堂由“教知识”走向“育能力”,实现学生全面而持续的发展。
一、小学英语核心素养内涵与课堂互动的理论契合
(一)小学英语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
小学英语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语言能力是基础,体现为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的综合运用;文化意识强调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背景,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思维品质则强调逻辑推理、批判思考与创新表达能力的培养;学习能力包括学习策略的掌握、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反思能力的提升。这四个维度共同构成了英语学科育人的总体目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体现素养整合、情境引导与能力协同发展的教学思维。
(二)课堂互动在核心素养落实中的关键作用
课堂互动不仅是教学中知识传递的形式,更是学生参与、思考、表达和建构认知的重要平台。有效的互动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增强语言实践机会,并促使其在交流中应用所学内容、拓展语言思维、形成批判意识和合作精神。通过任务型、问题型、合作型等多样化互动活动,学生不仅获取语言信息,更在思维冲突与文化交流中实现语言与素养的深度融合,从而有效支撑核心素养目标的实现。
(三)互动教学模式构建的理论支撑
互动教学模式的建构需要借助建构主义、任务型教学法、社会文化理论等教学理念。建构主义强调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任务型教学则主张以真实语言任务驱动学习,社会文化理论指出语言发展离不开社会互动与文化背景的支持。将这些理论内化于教学实践,有助于形成“以生为本、任务引领、合作探究、反馈调节”的课堂互动体系,增强教学的系统性与实践性。
二、小学英语课堂互动教学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教师主导下的低效互动现象普遍存在
在多数课堂中,教师仍占据主导地位,学生互动仅限于“问答式”或“齐读式”环节,缺乏真正的语言生成机会。教师的问题常为封闭性提问,导致学生只能机械应答,未能有效调动其思维参与和语言实践。
(二)课堂任务设计缺乏情境真实性与思维挑战
部分课堂任务流于形式,缺乏与学生实际生活的关联,语言学习缺乏真实语境,互动活动往往局限于教材练习的重复性操作,未能激发学生表达欲望与问题探究意识,影响了思维品质与语言能力的综合提升。
(三)学生差异化参与程度不均,互动质量受限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间的语言基础、性格类型和参与意愿存在明显差异,这对课堂互动的均衡性和有效性提出挑战。教师在组织互动时,往往未能基于差异进行合理分层,致使“部分学生频繁发言、部分学生沉默旁观”的现象普遍存在。互动资源过度集中于少数活跃学生,削弱了全体学生的参与机会和语言发展空间,进而降低了课堂互动的广度与深度,制约了教学公平性与整体素养的全面提升。
三、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英语互动教学模式的优化路径
(一)确立素养导向的课堂目标体系
课堂目标应从单一语言知识的掌握,转向素养多维发展的目标设定。在教学设计中,应明确本节课旨在发展哪些素养维度,并细化为可观察、可评价的具体行为指标。教师应以“能听懂日常英语指令并作出反应”“能合作完成简单任务并表达观点”等行为目标,替代以往“掌握句型结构”的知识目标,确保教学活动聚焦学生能力成长。
(二)打造任务驱动的真实语言互动情境
教学活动应以真实、贴近学生生活的语言任务为主线,设置具有挑战性的任务目标。例如,通过“给外教写一封介绍家乡的电子邮件”任务,融合语言知识、文化表达与书写能力的训练,促使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调动已有经验,拓展思维边界,实现语言技能与思维品质的融合发展。
(三)构建多元互动结构与合作机制
基于“全员参与、协同建构”的互动理念,教学中应合理安排“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互动”等多样结构,并通过角色分配、合作反馈、展示评价等机制,促进学生在真实语言交流中表达思想、解决问题、形成语言与人际交往能力。例如,在“情境对话”教学中,可设置角色扮演、信息差任务等方式,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与互动的深度。
四、小学英语课堂互动教学的实践案例分析
(一)任务主题:“开设班级英文广播站”
教学目标包括训练学生收集信息、组织语言、合作创作、英语表达等能力。教师以“如何向全校介绍自己班级”为任务引导,组织学生分组采访、编写广播稿并进行朗读展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在互动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也培养了团队协作意识与媒体素养。
(二)活动实施与互动组织方式
整个教学活动分为“话题导入—小组协作—成果展示—评价反思”四个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任务进行资料搜集与语言组织。每个小组分别扮演记者、编辑、播音员等角色,在模拟广播过程中进行多轮语言互动,形成真实沟通环境。教师提供语言支持、结构框架与评价标准,使学生在互动中不断调整表达方式与思维路径。
五、促进小学英语课堂互动有效性的策略建议
(一)提升教师素养,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控制—灌输”理念,树立“引导—共建”的教学意识,增强对核心素养内涵的理解与课程目标统整能力。通过参加研修培训、同行观课评课等方式提升课堂互动组织与评价能力,推动互动教学模式的专业化发展。
(二)加强课堂反馈机制,优化互动成效
有效的互动需要及时、具体的反馈支持。教师应通过即时评价、学习档案、同伴互评等方式,捕捉学生互动中的亮点与问题,鼓励积极行为、纠正表达偏差,并据此调整教学策略,增强学生自我调控与反思能力,从而促进课堂互动的持续优化。
结语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英语课堂互动教学模式,是实现学生语言能力与综合素养协同发展的关键途径。本文在分析现状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素养为导向的互动教学优化路径,并通过实践案例展示了其可行性与有效性。未来的教学改革需在理念引领、策略更新与评价机制建设等方面持续推进,以形成更加科学、系统、开放的小学英语互动教学体系,真正实现“教—学—评”一体化协同,助力学生全面而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于程程.融合·创新:基于新教材的小学英语“跨学科+”教学模式探索[J].校园英语,2024,(50):6-8.
[2] 钟美玲.基于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小学英语趣味课堂构建策略[J].华夏教师,2024,(34):95-97.
[3] 刘晓慧.新课标下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校园英语,2024,(49):93-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