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教学实践研究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贺燕燕

临夏县刁祁镇多麻小学 731800

摘要

小学美术核心素养涵盖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五大维度,美术欣赏课作为培育这些素养的关键载体,需突破传统知识讲解模式。本文聚焦核心素养导向,探索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教学实践路径,从教学目标重构、内容筛选、方法创新、评价优化四方面展开设计。当前部分欣赏课存在目标模糊、内容脱离学生认知、方法单一等问题,本研究通过适配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有效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与文化理解水平,为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改革提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

核心素养;小学美术;美术欣赏课;教学实践

正文


引言

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核心价值是引导学生感受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与文化内涵,培养初步的审美能力与文化意识。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要求欣赏课从教作品知识转向育综合素养,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学会观察图像、判断美丑、理解文化、激发创意。但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仅关注作品作者、年代等基础信息讲解,忽视学生审美体验;欣赏内容多选取成人化经典作品,脱离小学生生活经验与认知水平;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难以主动参与审美思考。如何以核心素养为引领,重构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体系,让欣赏课真正成为素养培育的有效场景,成为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小学生审美发展特点与核心素养要求,展开教学实践研究。

一、核心素养与小学美术欣赏课的适配基础

(一)核心素养维度与欣赏课教学目标的适配性

美术核心素养五大维度与欣赏课教学目标高度契合。图像识读素养可通过欣赏课培养学生观察作品构图、色彩、造型的能力,让学生学会从图像中提取信息;审美判断素养需引导学生对比不同作品的风格特点,表达对作品美的感受与评价,这正是欣赏课的核心目标;文化理解素养可借助作品背后的时代背景、文化故事,让学生理解美术与文化的关联;创意实践素养能通过欣赏启发学生联想,激发创作灵感;美术表现素养虽侧重创作,但欣赏课中对作品表现手法的分析,能为学生后续创作提供参考,五大维度共同支撑欣赏课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小学生特点与核心素养培育的适配性

小学生的审美与认知特点适配核心素养导向的欣赏课教学。小学生对色彩鲜艳、造型生动的美术作品(如儿童画、卡通风格绘画、民间剪纸)兴趣浓厚,这类作品易激发其主动观察与审美体验,适配图像识读与审美判断素养培育;处于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欣赏课选取贴近生活的作品(如校园场景绘画、家庭主题作品),能降低理解难度,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内涵,适配文化理解素养培育;好奇心强、喜欢互动参与,欣赏课中的讨论、游戏等活动形式,能让学生主动表达审美观点,适配创意实践素养培育,避免因作品过于抽象或教学形式单一导致的参与障碍。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教学实践路径

(一)教学目标与内容的重构

围绕核心素养维度重构欣赏课教学目标与内容。目标设定需明确各素养的培育重点,如低年级欣赏课设定能识别作品主要色彩与造型,表达简单审美感受(图像识读、审美判断),高年级设定能分析作品表现手法,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审美判断、文化理解),确保目标具体可落实。内容筛选遵循生活化、阶梯化、多样化原则,低年级选取儿童美术作品、民间玩具设计等贴近生活的内容;中高年级逐步引入经典绘画、传统工艺(如年画、泥塑)等作品,兼顾古今中外;同时融入跨学科内容,如结合语文课文中的场景绘画欣赏,结合历史知识理解作品时代背景,让内容既适配学生认知,又能支撑多维度素养培育。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

创新适配核心素养的欣赏课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参与。采用情境导入法,通过播放作品相关的动画片段、讲述文化故事,营造沉浸式欣赏氛围,助力文化理解素养培育;运用问题引导法,设计分层问题,如作品用了哪些颜色你觉得这些颜色让你有什么感受为什么作者会用这样的颜色,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

三、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美术欣赏课的评价优化

(一)评价维度的多元化

构建覆盖核心素养五大维度的评价体系。图像识读维度关注学生能否准确描述作品的构图、色彩、造型特点;审美判断维度评估学生是否能清晰表达对作品美的感受与理由;文化理解维度查看学生是否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背景与意义;创意实践维度考察学生能否结合欣赏内容提出简单的创意想法;美术表现维度虽不直接评价创作,但关注学生是否能借鉴作品表现手法提出创作思路。评价不再仅关注学生是否记住作品知识,而是全面衡量素养发展水平,确保评价与教学目标一致。

(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采用多主体、多形式的评价方式,确保评价全面客观。学生自评让学生主动反思自己在欣赏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如我今天学会了观察作品的色彩;学生互评组织小组内分享对同伴审美观点的看法,培养倾听与评价能力;教师评价注重过程性反馈,针对学生的观察、表达、思考情况给予具体肯定与改进建议,如你对作品色彩的感受很独特,如果能结合生活经验再说说就更好了

四、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保障

(一)教师素养提升保障

加强教师核心素养理念理解与教学能力培养。组织专题培训,内容涵盖美术核心素养内涵解读、欣赏课教学目标设计方法、跨学科内容整合技巧,帮助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从知识传授者转向素养引导者;开展教研活动,教师共同打磨核心素养导向的欣赏课教学设计,分享教学经验,解决如何引导学生深入审美思考”“如何平衡多素养培育等问题;提供资源支持,建立核心素养导向的欣赏课资源库,包含适配不同年级的作品素材、教学案例、课件模板,减轻教师备课负担,确保教师能科学开展素养导向的教学。

(二)教学资源与环境保障

完善欣赏课教学资源与课堂环境,支撑素养培育。资源方面,配备多样化的美术欣赏材料,如高清作品图片、作品视频介绍、文化背景书籍、可触摸的民间工艺实物,让学生通过多感官体验感受作品;引入数字资源,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作品细节,突破传统图片展示的局限。环境方面,打造班级美术欣赏角,定期展示学生喜欢的作品、学生的审美观点卡片,营造持续的欣赏氛围;课堂布置注重宽松、开放,设置小组讨论区域,方便学生互动交流,避免严肃压抑的课堂氛围影响审美体验。

结论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实践,通过重构目标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优化评价体系,有效解决了传统欣赏课的痛点,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提升审美能力与文化理解水平。教师素养提升与资源环境保障,为教学实践提供了稳定支撑,确保核心素养培育落地见效。测试表明,参与实践的学生在图像识读准确性、审美表达清晰度、文化理解深度上均有显著提升。未来可进一步细化不同年级核心素养的培育重点,开发更多跨学科欣赏课案例,让核心素养导向的欣赏课更好地适配小学生审美发展需求,助力小学美术教育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珊珊.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美术课程中非遗文化的融入策略[J].教师,2025,(22):98-100.

[2]高毅.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美术项目化教学实践与探索[J].基础教育论坛,2025,(04):62-64.

[3]章洁.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美术课堂活力激发策略研究[J].画廊,2024,(11):35-3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