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变“弹珠”轨道也疯狂-----大班户外自主游戏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曹靖,王聪聪,张莉,刘丹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一、活动缘起

一日午后,当孩子们在安吉游戏梯上尽情玩耍时,君豪满脸兴奋地跑向仲泽,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我们一起搭建一个超大的弹珠轨道怎么样?”仲泽、喜乐、墨墨、闪电听后立刻回应道:“太棒了,我们一起动手吧!”就这样,几个孩子带着满心欢喜与期待,开始了这场别开生面的户外弹珠轨道搭建之旅。

二、活动内容与过程实录

(一)第一阶段:户外弹珠轨道的诞生

 

基于幼儿对弹珠轨道的兴趣,孩子们开始了户外大型弹珠轨道游戏的创设,经过了三次的尝试,孩子们的设计诞生了。在此阶段孩子们迫切的希望自己的游戏能够马上开始,孩子们能够进行细致的观察,并积极调动已有经验进行分析与讨论。例如,当弹珠滚动到一半时,孩子语速很快的、自发的聚集在一起进行讨论,急切的心情写在他们的小脸上。

喜乐说:弹珠滚动的好慢,和咱们平时玩起来不一样啊。

君豪说:还真是!咱们把起点调高一点,把另一边调低一点,应该就会快了。

沐夕说:我感觉是因为篮球太大了,又很不平,不像真正的弹珠。

闪电说:我去拿一个矮梯子!

夕夕说:我去拿沙包。








在这热闹的讨论中,流露着孩子们对问题不同的分析,同时也是一场已有经验的分享会,闪电听取并赞同君豪的观点并积极寻找材料进行实践,这是自主游戏提供给孩子的宝贵经验,促进了同伴学习与分工合作。


幼儿使用沙包进行尝试幼儿使用篮球进行尝试

(二)第二阶段:户外弹珠轨道的延长

 

在户外弹珠轨道搭建成功后,教师观察到游戏对孩子们的挑战不足,在游戏中孩子们表现出漫不经心,有的孩子有感而发的说:“这实在是太简单了”。教师抓住教育契机对幼儿深度学习进行支持,在幼儿表达出游戏简单后,给予回应:“你们的搭建和游戏技巧真不错,看来这个难度对于你们来说太简单了,要不要升级一下难度呢?”有几个幼儿回头看向老师,“好呀!”随后问题也来了“要怎么改造呢?”经过简单的讨论,幼儿决定将轨道进行延长。








在延长的过程中,出现了弹珠在滚动中掉落的问题,孩子们各显神通,运用了:用平衡板当作围栏、增加宽度两种方法,孩子紧锣密鼓的尝试,但最后都没能解决问题。幼儿开始思考:轨道延长这件事到底可不可行?并且发起了讨论,孩子们坐在地上,脸上没有了兴奋的样子。教师观察到幼儿在使用材料的范围上,局限于安吉材料,于是教师从这个角度进行了支持,提示了孩子们操场上所有的材料就像在班里一样可以随意使用,鼓励幼儿大胆的进行尝试。当材料的范围扩大,幼儿的思路也被打开,他们选用了拱形门作为围栏,在拱形门用完后,又把轮胎叠高作为围栏。经过几次失败,幼儿终于找到了游戏“症结”的破解之道,孩子们挥拳振臂、奔跑击掌,游戏的探索还在继续。


幼儿运用加平衡板进行尝试幼儿加宽轨道进行尝试

三、 解读弹珠游戏中幼儿深度学习的发展

(一)幼儿的兴趣是深度学习的动力

搭建户外弹珠轨道是幼儿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提出的想法,纵观整个游戏,孩子们一共遇到了六个问题,在问题发生后孩子们积极的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充分体现了幼儿对游戏的喜爱,没有兴趣的加持深度学习就无法发生。

幼儿时刻关注游戏




弹珠即将进洞幼儿专注的观察


(二)讨论是幼儿深度学习的燃料

在搭建弹珠轨道的游戏中,幼儿根据需要一直在进行语言的交流。在游戏的问题情境下,幼儿主动的进行探索与讨论,幼儿的讨论是一场已有经验的迁移、分享的宝贵过程,例如,当幼儿解决弹珠在轨道上滚动速度很慢的问题时,幼儿在讨论中,迁移并表达了不同的经验:倾斜度越大,小球滚动的越快;小球表面越光滑,小球滚动的越快。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在讨论后幼儿决定对这些方法进行尝试,这一过程自然的推进了幼儿深度学习的进程。

(三)动手实践是幼儿深度学习的桥梁

自主游戏是一场妙趣横生的体验。幼儿在进行弹珠轨道游戏时,遇到问题后进行讨论,“重头戏”还在动手验证上,通过自主搭建孩子们将讨论后的办法一一进行实践和检验,实践充当了“桥梁”作用,由此形成了:问题出现—分析讨论—实践验证—反思分析的学习过程。例如,在幼儿第四次解决问题时,幼儿讨论出弹珠掉落的原因是由于缺少围栏时,幼儿决定用平衡板作为围栏,通过验证这种方法失败了,幼儿反思、分析决定换一个角度通过加宽轨道来保证弹珠顺利通过。虽然这个方法失败了,但是孩子们迁移、应用的过程正是他们深度学习的方式。

四、 教师支持幼儿深度学习的策略与反思

一)扩大幼儿使用材料的范围,鼓励幼儿大胆探索材料

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观察到幼儿使用材料的范围局限于安吉材料,教师及时的进行了支持,鼓励幼儿将选择材料的范围上从安吉材料扩大到整个操场,幼儿的思路也就此打开,运用了拱形门、轮胎两种低结构材料进行组装,解决了篮球掉落的问题。游戏的材料与幼儿思路息息相关,提供多种有趣的、低结构的材料是十分必要的,同时这引发了教师的反思,在幼儿以往自主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对幼儿自由运用材料行为的鼓励不够充分。

(二)运用具体的鼓励促进深度学习的推进

面对幼儿的游戏成果,教师对幼儿充满赏识与鼓励,从支持幼儿的角度看,具体的鼓励不仅能够给予幼儿信心,还能让幼儿明确自己在哪个方面做的很合理。例如,教师在鼓励幼儿延长轨道之前,先夸奖幼儿了搭建水平很不错,强化幼儿在这一方面的信心,助力幼儿主动将游戏的难度升级。

(三)幼儿在前,教师在后

“尊重”幼儿的想法,自主游戏、深度学习都是幼儿学习的动态过程,在幼儿投入的进行游戏时,我们要将自己定位在观察者的角色上,不要急于介入、打断幼儿的游戏。在第一阶段幼儿刚刚搭建弹珠轨道时,从幼儿决定搭建再到讨论实践解决问题的过程,幼儿的状态都是兴奋的、专注的,教师并未介入游戏,创设了一个幼儿能够自由的设定游戏目标、自主运用材料的环境,不打断幼儿思路,为兴趣保驾护航,为深度学习提供发生的条件。

但是“教师在后”并不意味着只观察,无行为。捕捉教育契机,支持深度学习是每一个教师的必修课。在此次游戏中,教师支持的契机有两个特点:一是幼儿经过几次尝试解决无果正在气馁时,二是幼儿的游戏失去挑战时。这两个契机看似不同实则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游戏投入度不高的情况下从保护兴趣的角度支持,支持幼儿拓宽思路,在最近发展区进行深度学习。并且教师对幼儿的支持行为,都是开放的,为幼儿留有思考空间的。教师支持幼儿运用各种材料,但并不限制幼儿使用哪种具体的材料;教师支持幼儿难度升级,但是教师并未将限制升级的方法。教师的支持时是深度学习的保障,这也提示着教师树立与时俱进的理念,提升支持支持的能力。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