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体验式学习的幼儿园非遗传承路径研究——以五大领域教育目标为导向
摘要
关键词
体验式学习;幼儿园;非遗传承
正文
引言:
非遗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传承需从幼儿阶段抓起。幼儿认知方面的特点决定了“体验式学习”是非遗传承的关键手段,而五大领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的教育目标,为非遗传承规划了明确方向,让非遗教育紧跟幼儿全面发展需求,本文把此作为切入点,认真研究基于体验式学习的幼儿园非遗传承途径,为推动幼儿非遗教育向系统化、规范化迈进提供参考。
一、环境创设:打造沉浸感非遗学习空间
(一)园内布局:构建非遗主题的场景氛围环境
为让小朋友在日常环境体验非遗气息,幼儿园按照非遗传承需求对园内布局加以优化,打造沉浸式主题情境,在2025年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幼儿园“呗侬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活动开展时段,园内处处可见非遗元素:活动主会场拿广西民族元素进行了装饰,“哪吒”“敖丙”造型的人偶跟平衡车开道队伍相配合,引领着用壮锦样式、铜鼓图案装点好的彩车慢慢驶入,眨眼间就把广西三月三的节日氛围拉到顶点。
(二)资源整合:归拢民族元素教学资料
资源整合是非遗融入幼儿园教育的关键前提,幼儿园应大量搜集、筛选契合幼儿认知程度的民族元素素材,自治区文旅厅幼儿园在筹备三月三非遗主题月活动时,着重聚合了多类广西民族元素素材:就非遗技艺这一块,采集了壮锦织造的简便工具、铜鼓纹样的拓印资料;从民俗文化方面看,归整了抛绣球、跳竹竿舞的相关活动道具,还有老友粉、螺蛳粉、五色糯米饭等广西美食的制作材料及图文说明;就艺术资源方面而言,筹备妥当广西民族歌曲音频、铜鼓舞舞蹈视频,还组织老师跟幼儿一同制作了民族服饰道具,诸如绣着壮锦图案的围裙、带有铜鼓标识的头饰等。
二、活动设计:从“研乐食游展”五维方面展开
(一)“研”之维度:展开非遗探索认知的旅途
在自治区文旅厅幼儿园举办的三月三活动里,“研”之维度的活动把情景剧体验当作主要形式:以“哪吒”“敖丙”为主角的情景剧中,幼儿在扮演角色期间,随着剧情去探索抛绣球的历史渊源——明白抛绣球是广西壮族的传统民俗活动,刚开始阶段是用来传递情谊,后来慢慢成了节庆玩的游戏;壮锦姑娘相关故事情景剧中,幼儿观看演员对壮锦织造过程的演绎,认识到壮锦是用彩色丝线编织弄成的,图案大多源自自然景物,就如花鸟、山水这类的,还明白壮锦曾是壮族民众重要的生活物品与礼品。老师会结合情景剧中呈现的内容,向幼儿抛出简单的探索性问题,诸如“壮锦有哪几种颜色?”“抛绣球要注意的事项有什么?引导幼儿积极观察、思索,在探索活动中完成对非遗知识的初步认知,同时也提高了语言领域的表达能力与社会领域的文化感知水平。
(二)“乐”之维度:开展非遗好玩的互动活动
处在户外场地,引导幼儿开展跳竹竿舞活动,老师先给幼儿演示竹竿的开合节奏,随后引导幼儿跟着节奏跳进、跃出,幼儿处于跳跃阶段时,不仅强化了身体协调性跟反应能力,与健康领域运动发展目标相契合,还在与同伴彼此配合中懂得了合作,提高了社会范畴的交往能力;在室内的活动区域,开展踢蹴鞠活动,把幼儿分成小组,尝试用脚把蹴鞠踢进用呼啦圈组合的指定“球门”,游戏进行的阶段,幼儿品到了古代体育活动的快乐,同时也提高了肢体的控制能力。
(三)“食”之维度:打造能体验非遗美食的课堂
“食”之维度把焦点放在广西非遗美食上,经过美食认知与简易制作的体验,让幼儿在品尝美食与动手操作里感受非遗美食文化内涵,同时渗入健康范畴的饮食教导,活动进行时,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幼儿园,以情景剧《美食小侦探闯壮乡》为引入途径,为幼儿形象地解说了广西特色美食:通过道具展示跟图片解说,幼儿清楚老友粉、螺蛳粉为广西的经典米粉,味道酸辣开胃,里面加了酸笋、花生、腐竹等食材进去;了解到五色糯米饭是采用枫叶、红蓝草、黄栀子等植物染色制成的,呈现出黑、红、黄、白、紫五种色彩,代表着吉祥昌盛;还知道龟苓膏是通过龟板、土茯苓等药材熬制而成,起到清热解毒的效果。
(四)“游”之维度:组织实施非遗民俗游览实践
“游”之维度把“沉浸式游览”作为核心部分,采用模拟民俗场景或者实地探访的方式,让幼儿全面感受非遗民俗的气场,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幼儿园“游”之维度的活动以园内模拟游览为主要形式,基于三月三节日民俗打造出多个“民俗游览点”:在“歌圩游玩点”,幼儿可看见老师扮演“歌仙”正唱着山歌,还可拿起简易的话筒,试着跟着哼几句旋律;在“铜鼓体验点这儿”,幼儿可亲手触摸那个仿制的小铜鼓,听老师介绍铜鼓在壮族文化里的用途——铜鼓是壮族人祭祀、过节用的重要乐器,其上的纹样有着特殊的含义;处在“绣球制作点”,幼儿可目睹老师制作绣球的过程,还可直接拿起彩线,试着给绣球缠上装饰绳。
(五)“展”之维度:搭建起非遗成果展示平台
“展”的维度把展示幼儿非遗体验成果作为核心,给幼儿创造表达与分享的机缘,同时增进其文化自信与获得成就感,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幼儿园在三月三非遗主题月活动那段时间,搭建起多个成果展示的平台:在幼儿园大厅设置“非遗成果展示墙”,展示幼儿活动期间的作品,诸如幼儿绘制的壮锦图案、拍摄的五色糯米饭造型相片、拓印的铜鼓纹样物件等;在活动室开展“非遗小剧场”成果展示,幼儿对活动里所体验的铜鼓舞、壮锦情景剧等重新编排了一下,向家长与别的班级的幼儿做表演,譬如小萌娃们再度换上民族服饰,举手动击小铜鼓,迈着灵动步伐演绎铜鼓舞,靠幼嫩的动作彰显非遗风采;幼儿园同样制作了“非遗体验手册”,把幼儿参与活动的照片与绘画作品汇集成册,作为成果展示里的一部分,让幼儿能拿回家跟家人分享。
结束语:
基于体验式学习的幼儿园非遗传承,需以五大领域教育目标为导向,从环境创设与活动设计两方面发力,让幼儿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非遗魅力。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幼儿园以广西三月三为契机开展的“研乐食游展”五维活动,为这一传承路径提供了生动实践:通过打造非遗主题环境,为幼儿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借助多样化的体验活动,让幼儿在探索、游戏、制作、游览、展示中,不仅掌握了非遗知识,还实现了五大领域能力的全面发展,更在心中种下了“爱广西、爱家乡”的文化种子。
参考文献:
[1]李沁妍,陆昱欣."非遗"融入幼儿园课程的路径与策略研究——以"非遗"资源"木偶昆曲"为例[J].新课程研究,2024(S02):111-113.
[2]茅沅书伊.幼儿园非遗文化传承的创新路径探索[J].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2024(10):19-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