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视听设备,提高小班幼儿区域游戏能力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周小琦

衢州市特殊教育学校,浙江 衢州 324000

摘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应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视听设备就是各种教育资源之一,它是利用视频、照片、录音等手段,辅助区域教学,提高小班幼儿的区域游戏能力。它特有的直观、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的特点,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征、极大的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关键词

视听设备;小班;区域游戏

正文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以尊重儿童为前提,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发展的游戏活动。本文从利用视听设备进行导入,激发幼儿兴趣,更好地帮助幼儿理解游戏的规则;利用视听设备,让幼儿更快、更好地学会正确的区域规则;视听设备的有效利用,能帮助幼儿正确评价自己和同伴的游戏行为,三个方面阐述在小班区域活动中运用视听设备教学的手段,不但大大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视听设备在小班区域活动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1]

一、采用视听设备,激发幼儿区域游戏的兴趣

在集体教学中,导入方式的合理运用会直接影响到活动的质量,区域活动也不例外。每次区域活动前我们都会导入本次活动的新内容,孩子们不仅要知道新内容的玩法,还要了解每个区域中要应遵守的规则。[2]

传统的区域活动导入方式经常用这些模式来开场,即:展示新材料、示范玩法、问题讨论、讲解活动规则……,我们发现在讲解活动规则上,单纯通过语言上的讲解,幼儿并不感兴趣。

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年龄和思维特点,在讲解活动规则上,如果单纯通过语言方式的讲解,可能造成幼儿思维上的倦怠,也不易理解。在导入方式上我们尝试采用视听设备教学手段,希望凭着它的生动性、直观性、趣味性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他们能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例如:在一次区域活动中,我们播放了孩子们上次区域活动的录像片段(每个区域幼儿区域用到的材料),孩子们看到自己或同伴的游戏情况很兴奋。教师请幼儿观察哪些小朋友是将新材料运用到游戏中去的。接下来通过照片播放本次区域活动中,教师增添的新材料。如:“美发屋”增添了化妆台、表演服。“美食吧”增添了荷包蛋、煎锅。“医院”增添了听诊器、针筒。“小书屋“增添了许多关于动物的书籍。通过照片上的展示,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思考如何利用这些新材料进行游戏。

二、利用视听设备,帮助幼儿学会区域规则

小班幼儿规则意淡薄,在区域活动操作的过程中常常出现以下情景:1、不能自主、有序的进入区域中。2、材料的摆放凌乱。3、操作过程中音量很大。4、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窜区现象。5、活动结束后,区域牌忘记归位。在跟踪观察了几次区域活动的开展情况后,耐心细致的剖析到:“问题的关键就是出现在理解区域规则这一环节上”。我们尝试用以下方式解决问题。

1.利用照片做进区卡,帮助幼儿学会有序进入区域

小班幼儿的思维属于具体形象思维,应制作直观性强,幼儿便于认识、操作的进区卡,通过进区卡来限制每个区域限定进入的人数。例如:语言区,区域门口牌上插上六根吸管,这代表六颗树,只能进6个人。教师再把幼儿的个人照片剪成一朵朵小花,然后告诉幼儿:1棵树只能开1朵花,也就是一根吸管只能插入一张照片。这儿最多只能开6朵花。迟来的花看到这儿没有小树可开花了,他们也不再进入,而是选择到其他区域去寻找小树了。我们以幼儿照片为依据,让幼儿学会用进区卡来遵守进区规则,限定人数。

2.利用照片拍摄的形式,帮助幼儿学会整理物品。

每次区域游戏时,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将幼儿玩区域凌乱的场景,乱扔玩具的现象进行照片拍摄,通过个别提醒教育,帮助幼儿学会整理物品。

3.利用音乐播放的形式,帮助幼儿控制游戏音量

每次区域活动操作开始,播放班杜拉的钢琴曲《初雪》,让幼儿在优美、柔和音乐背景下从事操作活动,音乐的音量从大到小,孩子们玩区域时音量也慢慢降低了。

4.利用录像拍摄形式,帮助幼儿控制窜区现象

在区域活动操作过程中,有个别幼儿出现了窜区现象(从美工区玩了一会又跑到了科学区去玩了……)我们用录像拍摄,记录幼儿的窜区行为。在评价环节幼儿互相点评自己的行为和同伴的行为。

5.利用照片记录形式,帮助幼儿收好区域牌

游戏结束时,收玩具的音乐响起,每次总有部分幼儿忘记将区域牌送回去,我们用照片的形式记录并提醒个别幼儿,慢慢地越来越多的孩子养成活动结束后将区域牌送回去的好习惯。

小班幼儿具有自己独特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他们比较喜欢用实物的方式理解事物,活动中以标记图为媒介,孩子们通过标记图得到提醒,获得帮助,他们能自主地选择活动内容,使得活动更加有序;用照片和录像的形式记录操作过程中的游戏行为,把个别问题变成了集体问题,帮助全体幼儿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让幼儿更快更好地学会正确的进区规则。同时,我们老师获益了,把自己的精力解放出来,为观察幼儿,提供深入指导创造了有利条件。[3]

三、利用视听设备,帮助幼儿评价游戏行为

区域评价环节中,对活动过程中的自己或同伴的行为、探索的过程、遇到的困难等一系列的问题,孩子们只能凭借自己的印象来回忆,很难讲述这一过程,那怎样才能让幼儿看到并讲述这一过程,并借此引发生生互动,促进幼儿充分表达、交流呢?

我们尝试在区域活动操作的过程中一位教师观察、指导幼儿的活动,另一位教师通过照相的形式记录幼儿活动的过程在收玩具时将拍摄的内容上传到电脑,在评价时幼儿马上就能观看到自己和同伴活动的照片,这样他们根据自己的图片和经历有板有眼的进行讲述。[4]

比如:在美工区中,我们评价时呈现给幼儿的只是作品,我们把幼儿一步步制作手工的过程记录下来,让作品的主人通过一张张的照片给其他幼儿介绍自己是如何一步步的完成作品的,遇到困难时如何解决的,他们在讲解的过程充满了自豪感和成功感。

适当的采用照相机、录像机拍摄的“视觉语言”这种情景性的评价更吸引幼儿,能唤起幼儿的记忆,能引发生生互动,促进幼儿充分表达、交流,从而帮助幼儿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和同伴的游戏行为。

总之,视听设备在幼儿园小班区域活动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利用社听设备辅助教学,能帮助幼儿自主地选择活动内容,使得活动更加有序;能把个别问题变成了集体问题,帮助全体幼儿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让幼儿更快更好地学会正确的进区规则;多媒体的有效利用,能引发生生互动,促进幼儿充分表达、交流,从而帮助幼儿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和同伴的游戏行为。

【参考文献】

[1]王海英.关于多媒体在幼儿语言教学中优势的思考[J].中小学教育,2011,(03):26.

[2]张雪珍.浅谈多媒体在幼儿语言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04):67.

[3]武晓琴.多媒体在幼儿语言教学中的应用[J].{H}甘肃教育,2008,(04):57.

[4]《多媒体计算机的应用》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