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化学课后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双减”政策;初中化学;课后作业;实践研究
正文
“双减”明确减学生作业量以及校外培训量的同时,提升课堂及课后作业质量。初中化学课程因为知识结构比较复杂,实验的环节多,逻辑思维要求高,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不理解或者不熟练等问题。故而课后作业既是学生巩固课堂知识的一个手段,又是培养学生自主性的一个渠道。然而现阶段化学课后作业存在着形式单一、内容雷同、难易把控欠妥等现象,难以调动学生的兴趣,更谈不上取得好的成效。
一、初中化学课后作业现状分析
(一)作业形式单一,多为书面练习
初中化学课后作业多为单一的形式,大多数老师仍把书面练习作为主要作业。这样的作业多以课本知识点重复练习为主,主要检测学生记忆和基础运算能力;缺少多样性和探究性任务。这种模式容易使学生对作业产生机械化、重复化的感受,降低了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缺少实验操作、探究设计、信息收集和综合应用等任务,使学生不能将学习与生活相联系,影响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不能够满足“双减”背景下提质增效的要求。
(二)作业难度与学生差异的不匹配
初中化学作业设计中,常见的问题是没有分层设计难度,未能充分考虑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1]。有些作业内容太简单,不能有效地引起有余力的学生深度思考;有些作业难度太大,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带来负担,影响学困生学习的信心。“一刀切”的作业设计不利于全体学生均衡发展,容易造成学习两极分化,不能激发优生潜力,也会加重学困生心理负担。所以要建立分层次、有弹性、可选择的教学体系,实现因材施教。
二、初中化学课后作业设计策略与实践路径
(一)分层设计作业
“双减”大背景中,初中化学课后作业要改良设计。做好分层设计作业是有效之策,按照学生对知识掌握、学习的能力不同把作业分为基础巩固层、能力提高层和创新提升层。基础层次突出课本重点概念和简单的应用,保证每个学生都会;能力层次强调知识的综合运用和思维训练,助力成绩一般的同学进步;拓展层次鼓励探究性学习和学科融合,激发成绩好的同学的能力。通过分层设计,既减轻了学生沉重的作业负担,又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推进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例如,初中化学人教版《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中可以安排:基础较差的学生,布置基础题,比如要求写出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并说出用途,强化空气成分和性质的认知;中等生,布置应用题,如分析不同地区空气质量差异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迁移到实际问题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有余力的学生,布置探究创新题,如设计实验探究空气中稀有气体的存在形式,鼓励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分析得出结论,激发创新思维。分层设计既控制作业总量,又能兼顾不同的学习层次的学生,既达到减负的目的,又在减负过程中让学生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注重作业实践性
“双减”背景之下,初中化学课后作业设计要突出实践性。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通过实践作业可以使学生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加深对化学原理的认识。可以以现实生活、社会问题为中心,设计调查家庭燃料情况、分析水质组成之类的作业,将化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同时支持学生动手做简单的实验,例如自己制作净水器,探究什么物质易溶、什么物质不易溶之类的实验,在做实验的过程中锻炼观察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性的作业,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可以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及社会担当。教师应精心规划、保证实践性作业的安全可行和有效,让学生“在做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例如,在初中化学人教版《水资源及其利用》的教学中,可以布置家庭水质小调查作业,让学生采集家里的自来水样品,通过观察颜色、闻气味、用肥皂水检测硬度等简单方法,了解身边水质状况;学生还可以对水样进行分析并做好记录,从而培养观察与动手能力。可以设计制作简易净水器的作业,引导学生利用砂石、活性炭和棉布等材料动手制造净水器,去除泥沙、异味等,从而加深对净水原理的认知。让学生参加社区的节水活动、设计节水宣传海报或撰写倡议书,培养社会责任感。这些实践类任务能让学生“在做中学”,既能复习和巩固知识,又能培养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从而减轻负担,达到增效的目的。
(三)多样化作业形式
随着“双减”政策的不断深入,以往的化学作业设计在内容和侧重点等方面都已经无法满足其要求,而有效的化学作业设计需要对作业的内容和形式等方面进行优化创新,以此来实现提高作业效果和教学质量的目的。可以设计一些阅读类作业,让学生读一些化学科普文、科学家传记,开阔他们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2]。口头表述式的作业也很有好处,例如可以让学生讲解化学实验的步骤、解释化学现象的道理,以此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另外还可布置设计化学主题手抄报、制作化学知识卡片等富有创造性的作业,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多样化的作业形式满足了不同学习风格学生的需要,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把作业由“要我做”变成“我要做”。学生在多样体验下巩固知识,提升能力,实现化学学科素养的全面提高的任务。
例如,初中化学人教版《化石能源的合理利用》教学中,在书面作业中设计思维导图绘制任务,让学生梳理化石能源的种类、形成、利用方法及其优缺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对于家庭作业,可以布置家庭能源小审计作业,让学生记录家里一个星期使用化石能源的情况,分析消耗的原因,并想出一些节电的方法,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可以开展小组辩论活动,围绕“是否应该大力发展化石能源”进行,锻炼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多样化的作业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结论:在“双减”持续推进中,初中化学课后作业设计的实践活动取得了阶段成果,多样化、分层化、实践化等作业设计方式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提高了作业质量。展望未来,我们要继续深入研究,紧跟教育的发展趋势,结合新的技术、新的理念,不断优化作业的设计。另外要加强家校社协同,拓展作业资源和场域,让学生觉得化学作业既有趣又有挑战性,从而促使学生在化学学习方面实现全面成长,为培育新时代创新人才做贡献。
参考文献:
[1] 陈粉心.“双减”背景下初中化学实践类作业设计探索[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24,(36):35-38.
[2] 吴冰玉,杨晓琳.“双减”背景下初中化学个性化作业设计与实践研究[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24,(35):28-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