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视角下的中职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探究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韩莎

辽宁省本溪市机电工程学校

摘要

在职业教育深化改革与课程思政全面推进的背景下,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立足于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本文从传统文化与中职英语课程思政的契合点出发,探索教学目标重构、内容挖掘、方法创新及评价优化的路径,为中职英语课程思政实践提供思路。


关键词

传统文化 课程思政 实践路径

正文


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英语课程思政的逻辑依据

1.2政策导向:课程思政的内在要求

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各学科教学,培养学生文化自信。中职英语作为职业教育的基础课程,肩负着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与民族根基的技术技能人才的使命,需通过传统文化渗透,引导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坚守文化立场。

1.2现实需求:中职学生的素养短板

中职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关键期,部分学生存在文化认知模糊、跨文化交际中 “重洋轻土” 等问题。通过英语课程融入传统文化,既能提升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又能帮助其在职业场景中实现 “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增强职业竞争力。

1.3学科特性:语言与文化的共生性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英语教学不仅是词汇、语法的传授,更是文化理解与传播的过程。将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可打破 “西方文化中心” 的隐性倾向,构建 “中西互鉴” 的教学生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与文化判断力。

二、传统文化视角下中职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路径

2.1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英语课程思政主要目标是融入全球化发展,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将“立德树人”作为课程目标的灵魂,深入挖掘、提炼教材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并对这些内容进行系统、全面的规划,结合英语课程教学的时间、内容、方式等节点,确定英语课程思政教育目标、制定教学计划、设计实施步骤、形成教学方案。

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开展显隐结合的课程思政教育。根据课程标准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把课程思政教育内容、方式明确化、具体化开展显性课程思政;隐性课程思政,把思政教育目标隐含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让学生通过活动自我理解、自我觉醒、自我成长,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育效果。

“以文化人、滋养美好”英语课程思政主线,利用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课前价值引领-课中价值塑造-课后价值观践行”英语教学,实现语言学习和立德树人的有机融合。

丰富课程思政元素,注重课前价值引领。精心选取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故事,或选取名扬天下的“英雄”“前辈”“榜样”的故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选取贴近生活、吻合语境的人和事,因小见大,见微知著。通过课前内容查阅和分享,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

聚焦开展课堂革命,强化课中价值塑造。开展演讲、辩论、游戏等多种方式的教学方法,在课堂全过程中实施课程思政。如通过“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讲数智,引导学生领略祖国的人才济济和了不起的中国智造;通过讲述“living history of culture 鲜活的历史文化”记忆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思想。

2.2研读课标,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研读课标,完善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机制,组建了英语课程思政团队,进行理论和实践研究,完成了2册英语精品课程建设,并上传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进行运营推广,实现思政教学信息化、规范化和常态化。

围绕学科核心素养,输入与产出相结合,将语言技能应用于生活与交流,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开展语言实践活动。情感与思维相结合,认识文化的多样性,形成开放包容的态度,发展健康的审美情趣;理解思维差异,增强国际理解,坚定文化自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围绕教学内容,突出价值引领,优化内容供给,主要从培养中职学生职业道德、工匠精神、劳动精神、文化自信、爱国精神出发,深挖细研地发掘本课程蕴藏的思政教育元素,重构练习内容,巩固思政效应。

围绕教学设计,充分利用语言教学材料,教学活动体现两性一度,有机关联价值、知识、能力。

围绕教学活动,指导学生课前在线学习理解主题及其思政元素,课中通过师生互动、小组讨论、现场或线上展示等语言活动表达思想;课后通过线上线下作业、扩展阅读和小组合作项目等进行语言和思想产出。

2.3以活动为载体、嵌入评价课程思政课例

教学评一体化是指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转化为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和课堂实践活动,以教学目标为导向设计教学,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体现教学评价的动态性、发展性、综合性、形成性等特点,实现课堂教学与评价的融合统一。教学评一体化融入课程、教学、学习和评价的各个环节,要求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核心素养要求,把握教材,分析学情,任务驱动,创设真实问题情境开展活动,嵌入评价,搭建学习支架,铺设学习路径,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践行课程思政的本质就是培养核心素养,课程思政视阈下的教学评一体化是指:把评价贯穿于教学之中,在课前、课中、课后依据课程思政目标进行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通过教学评循环发展,落实课程思政目标,避免出现教学和思政“两张皮”现象。

三、教学评一体化实践挑战与应对策略

课程思政应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全过程,贯穿于课堂授课,学习研讨.作业评价、考试考核等活动,在教学全过程开展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工作。我们在评价教学任务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量:教学设计科学合理,教学过程系统优化,教学环节构思得当,信息技术运用合理,关注教与学行为数据采集,围绕教学目标开展考核与评价,通过课前自学、课中实施、课后拓展三个阶段考核,课前学习占10%,课中学习占75%,课后学习占15%。在课中学习中,出勤占5%,课前学习效果监测占15%,学生演练占30%,个人展示汇报占15%,随堂练习答题占10%。教学评价要融入日常教学的全过程,合理运用数字化教学资源,采取多元评价方式,既注重结果,又注重过程,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探索对学生的增值评价。与此同时,我们评价的最终指向是学生道德水平成长和发展,可以从理想信念,遵纪守法、尊师爱校,考试诚信、热爱劳动等内容维度进行。

四、结语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英语课程思政,是落实 “立德树人” 根本任务的具体实践。通过目标重构、内容挖掘、方法创新与评价优化,既能让学生掌握职业所需的英语技能,又能使其在文化浸润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最终成长为兼具国际视野与民族根基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未来我们将不断探索更多的思政教育元素与英语学科教学的融合点,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更加生动、直观的方式呈现思政教育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进一步探索文化融入的深度与效度,让中职英语教学真正实现 “语言习得” 与 “价值塑造” 的协同发展。为培养更多具有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朱秀梅.挖掘传统文化思政元素创新中职传统文化教学[J].黑河教育 ,2022,(05):79-80.

[2]窦娜.中华传统文化融入中职英语“课程思政”摭探[J].成才之路 ,2022,(14):70-72.

[3]马洁婷.浅析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与传统文化弘扬[J].文化产业,2021,(13):137-13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