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初中学生体育参与积极性的有效措施分析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张佳峰

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第九中学 678000

摘要

通过对当前初中体育教学模式分析可以发现,许多体育课堂在开展时,学生并没有主动参与体育课堂,自主意识低,对体育运动也都较为漠视。而在体育课堂中需要体育教师的监督,学生才会相应地开展体育运动,而体育教师为了迎合学生,体育强度也在不断降低,导致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限。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的开展过程中,应积极凸显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体育教师也应在实施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探索创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并将有效的教学方法贯彻落实到体育教学课堂中。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能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但是从目前部分学校的体育课堂教学来看,大部分教师并没有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突出体育技能的实践性,只是在课堂中对学生的练习数量和体育运动项目的完成情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学模式只是运动项目演示以及练习的单一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

初中体育;参与

正文


一、提升学生参与积极性的有效措施分析

(一)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用积极的态度引导学生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参与运动锻炼的积极性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影响学生参与积极性的因素来自多方面,既有个人主观因素,也有他人以及环境的客观因素。在教育改革新形势下,立德树人成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因此,注重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是奠定终身体育基础的必然要求。教师的言行举止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学生。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从教师作为教学主导者的地位来看,只有教师端正自己的态度,即使不对学生进行强制性的管理,学生也会主动尝试运动;相反,教师如果对运动锻炼缺乏足够的认可,即便不断地为学生制定管理规则,学生也很难真正服从。

(二)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运动锻炼的动机

学生自身的体育知识、运动技能以及运动的态度等因素,对其参与运动锻炼的积极性有着最重要的影响。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学实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运动锻炼的积极性,就是从内在情感上激发学生的动机,让学生从目前发展以及终身发展的角度主动开展运动锻炼。

所谓“态度决定一切”,学生在体育课堂上不端正运动锻炼的态度,不仅会影响个人表现,也会直接影响其他学生的运动情况。教师在课堂中以学生为课堂主体,那么就能营造恰当的课堂教学氛围。初中阶段的学生本身就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所以教师更应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带动学生参与体育课堂。虽然初中体育的教学场所不同于其他学科,通常都是在户外进行,教师也可以借鉴其他学科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找准切入点,激发学生锻炼的动机。基于此,教师应通过教学讲解、示范指导、激励表扬等方法引导学生端正态度,提高对运动锻炼的认识。

师生关系、学生之间的关系对学生参与运动锻炼的积极性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如果处理不好人际关系,学生就无法有效融入课堂环境,其运动锻炼的兴趣也会相对减弱。对此,教师应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对学生出现的不足应委婉地指出,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同时,组织团队训练,利用集体活动搭建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让学生在相互帮助中共同参与体育运动。

(三)优化体育教学设计,调动学生参与训练的积极性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一些新奇的训练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提升学生运动锻炼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还可以在初中体育课堂中选择游戏教学模式,在体育课堂中开展游戏教学,不仅能有效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体育教学,还能充分吸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让每一个学生都在这种教学环境下,积极配合教师各项教学工作。但是依然有个别体育教师长期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在课堂中选择保守的教学模式,在设计体育教学时并没有考虑课堂的趣味性,使体育课堂教学变得逐渐单一。在比赛、游戏、集体性练习方法以及新奇的练习方法中,课堂上能形成积极愉悦的氛围,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比较高。教师可以采取体育游戏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能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使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并不会感到枯燥乏味,让学生在体育游戏中感受到运动带来的快乐。在体育教学中采用游戏法契合了学生认知发展特点,是他们“快乐体育”的源泉。

(四)加强教学组织管理,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在初中体育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加强对教学组织的构建,优化教学管理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进而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具体来讲:第一,教师应加强体育教学内容的整合,找准其中契合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的内容。每一项体育教学内容都有其独到且相对固定的积极心理品质。例如,体育理论内容对学生的求知力和思维洞察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培养价值;健美操等体操类项目对学生的创造力、审美能力、自信心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走、跑、投掷等田径项目对学生的意志力、挑战欲有着重要的培养效果。对此,教师应综合体育课程内容,针对学生的积极心理发展设计具体的训练方案,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二,教师应深入分析学情,实现对学生的针对性指导。例如,初一学生刚入校,对周围的人和环境比较陌生,在参与体育运动的过程中比较羞涩。对此,教师可以从培养学生爱、友善、合作力等品质出发,设计趣味性的体育游戏,以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转变学生的心理状态,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训练。第三,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促使学生在合作环境中强化运动锻炼的心理动机。在体育教学中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契合了一些体育项目的特点,同时对学生的运动素养进行了针对性的培养。在小组合作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优势互补组织学生共同训练,让学生在彼此帮助中展现自身价值,提升共同参与体育运动的动机。

二、结束语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参与运动锻炼的积极性,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力,提高运动锻炼效果,提升其身体素质。根据上述分析,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影响学生参与积极性的因素包括教师、学生、教学设计以及客观环境,教师需从这些角度出发设计教学策略。此外,教师还应深入研究,围绕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从更开阔的角度分析影响学生运动锻炼积极性的因素,并完善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效果,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初中体育教学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提升策略研究[J]. 潘岩.  青少年体育. 2021(09)

[2]互联网+”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变革的实践探究[J]. 王柏林.  中国新通信. 2021(2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