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怀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从知识传授到情感升华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吕俊辉

(浙江省临海市第六中学 浙江台州 317000)

摘要

家国情怀作为历史教学的核心内容,学生能够通过持续学习过程所形成的思想品质与基础能力,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培养,对学生个人成长及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文提出家国情怀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策略,包括: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家国情怀元素、结合现实生活、开展案例教学,促进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


关键词

家国情怀;高中历史;渗透策略

正文


引言:在历史新课程标准中家国情怀被确定为五大核心素养之一,提出“家国情怀是一切素养中的根本价值追求”,说明“对历史应当具有的人文追求,表现为对祖国的强大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作为具备立德树人功能的人文课程,高中历史教师在开展历史教学活动时不仅要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还应注重培育学生的国家和民族情感。

一、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家国情怀元素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基于教材的深入挖掘,对其中具有家国情怀素材进行开发,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怀素质。教师应深入研读教材,选择能够体现国家情感的历史事件、人物及故事,通过生动的叙述和深入地分析,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祖国的丰富内涵[1]

比如:在进行“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教学时,本单元重点内容是在面对侵略时不同阶级做出的“自救”行动,如农民阶级开展的太平天国运动、地主阶级开展的洋务运动,其中所涉及的历史人物和事件都具有很强的文化底蕴和民族性[2]。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关的传统文化和国家精神的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化信心和传承意识,加强学生对国家的认同和归属感。教师可深入挖掘该时期家国情怀的内涵,引导学生理解当时民众所面临的困境与情感诉求,例如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及其目标并探讨农民阶层对国家发展问题的看法。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可采用叙述法、比较法、图表法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重要事件与人物,使学生认识到国家兴衰与个人利益之间的紧密联系,从而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融合国家情感,深化学生对国家情感概念的理解。

二、结合现实生活

家国情怀教育强调教师要将历史事件与个人生活紧密结合,鼓励学生从自身角度出发,主动探究个人经历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国家情感意识,深化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及对国家的认同[3]

比如:在进行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教学时,由于学生自身对于生活中的变化具有一定认识,教师可以将课程内容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深化学生对20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历程及关键历史事件的理解,强化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教师应该对目前国内的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如“一带一路”战略、乡村振兴、创新发展战略等进行深度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各经济战略的背景与发展,鼓励学生树立“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观念,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坚定的家国情怀与信念[4]。同时教师还可以针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宏观背景和发展趋势,分析我国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中的角色,增进学生对中国与世界各国间相互作用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全球视野和协作能力。

三、开展案例教学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案例分析法能够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家国情怀的构建基于家国同构的社会现实基础之上,学生要将国家意识与国家情感视为生活追求的核心,逐渐塑造学生国家治理的政策体系。教师可以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历史事件作为教学案例,对其中反映家国情怀要素进行提炼,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案例,从而深刻理解其中具有的国家与民族情感[5]

比如:在进行“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国家治理”教学时,教师应以中国统一的历史时期为切入点,结合现实情境引导学生构建国家与民族国家意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从政治、经济、法律等多个维度出发,深入分析秦代的国家治理策略,提升学生的历史认知水平,强化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感。在政治方面,秦朝确立了郡县制并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统一的行政体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中国的发展历程以及郡县制在国家治理中所发挥的作用,提升学生的治国理念。在经济方面,秦朝实施了盐铁专营、货币铸造以及道路建设等经济政策的改革,这促进社会进步和国家财政收入的增加,教师可借助课程内容的讨论,使学生认识到经济发展在政府治理中的核心作用。在法律方面,在秦代法治建设中坚持“法家思想”,主张以法施教,以吏为师,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使学生能够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深入分析秦代的政策实施及其成效,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交流,深化对历史事件内涵及其影响的理解。

结论:在高中历史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不仅是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承民族文化与弘扬民族精神的关键途径。高中历史教师通过对历史教材的深入分析与灵活运用教学策略,能够将家国情怀元素融入历史教学的各个阶段,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地感悟到中华民族的精神与丰富的文化积淀,提升学生的历史河西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韩焰明.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以统编版“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为例[J].中小学德育,2024,(12):64-66+43.

[2] 喻永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利用乡土资源培育家国情怀的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4,(47):138-141.

[3] 孙阳阳,孙梦琪.高中历史如何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N].科学导报,2024-09-27(B05).  

[4] 余志兵.指向家国情怀培育的高中历史教学[J].学苑教育,2024,(25):28-30.

[5] 王思靖,黄文峰.围绕家国情怀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4,(08):63-6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