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阅读项目化学习模式构建
摘要
关键词
核心素养;项目化学习;阅读教学
正文
引言
语文这门基础学科的阅读教学对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讲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很难适应核心素养培养目标。项目化学习由于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和任务驱动而成为高中语文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一种重要方式。
一、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阅读项目化学习模式的构建原则
(一)学生中心原则
项目化学习中学生中心原则注重从学生学习兴趣、认知规律和发展需求等方面入手,建构学生主体学习活动。高中的语文教育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能力,这包括语言的构建与应用、思维的成长与升华、审美的欣赏与创新以及文化的继承与深入理解等方面。项目化学习注重学生参与感和探究意识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真实情境下充分发挥主动性,进而有效地促进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另外,该方法能够激发学生个性化表达,加强语文这门实践性学科属性,提升语文学习情感体验和文化认同。
(二)实践性原则
语文这门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贴近生活。实践性原则强调,项目化的学习方法不应仅仅局限于文本的解读,而应该深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帮助他们在真实的环境中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教学要指导学生把阅读同生活经验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实践活动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及创新表达能力的发展。所以项目设计要以问题为导向,以任务驱动和情境模拟为重点,使学生通过资料收集,实地调研和合作探究,将语文知识融会贯通,达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目的。
(三)创新性原则
在学科核心素养中,“思维的开发和升级”的核心表现就是创新性。项目化学习模式主张将创新思维的训练融入教学之中,启发学生对语文学习发表独立见解和多元解释。语文学科自身具有开放性、创造性等特点,课文中多义性、审美性等内容给学生创新表达带来空间。创新性原则需要教师为项目设计提供更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以课题为中心展开跨文本整合,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以演讲、访谈、情景剧和短视频等多元形式展现研究成果。
二、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阅读项目化学习模式的具体构建
(一)项目主题的选择与确定
项目主题选择要在新课标的引领下,“核心素养的培养”,围绕单元语文要素,文本主旨和时代价值,确定有探究性、开放性和实践意义的课题。就高中语文阅读而言,项目主题不应该只注重课文内的语言和内容,还应该延伸到课文背后的文化背景,思想价值和社会关联等方面,继而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以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为例,在教学中以“青春与家国情怀”为主题设计项目,要求学生围绕“青年视角下的家国责任”进行深入探究。项目初期,引导学生了解毛泽东青年时期的成长背景、长沙这座城市在当时的历史地位及“橘子洲头”意象的象征意义。中期组织学生查阅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背景资料,并结合现代青年责任意识进行对比分析。学生通过写作《当代青年的“橘子洲头”》或策划主题朗诵活动进行成果表达。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深化了对文本的理解,还将个人情感体验与时代文化相连接,实现了语言建构与文化理解的双重提升,充分体现了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价值。
(二)项目实施的步骤
高中语文项目化学习的实施应遵循“导入主题—设置问题—调研探究—结果表达—过程反思”的五步策略,每一步都与核心素养的具体维度紧密关联。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发挥引导者和支持者的作用,合理制定教学任务及评价标准,有利于学生逐步完成对文本的理解直至综合表达这一完整过程。
以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曹禺《雷雨》为例,教师在导入环节可播放《雷雨》的戏剧片段,引导学生思考“家庭伦理冲突和悲剧命运之间的联系”,设定核心问题:“鲁侍萍命运是社会背景和个体选择综合作用的产物吗?”学生可以通过文本细读和资料研读来剖析人物语言和行为背后所隐藏的深层意义,最后通过小组辩论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立场。反思部分,同学们围绕团队合作、材料的运用、表达的效果展开自评和互评。这一战略不仅有助于学生在语文核心素养方面的全方位成长,同时也点燃了他们对语文学科学习的内在热情。
(三)项目化学习的评价体系
项目化学习评价体系应该体现过程性和多元性的有机结合,不仅要注重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表现和思维水平等,还要全面评价项目的最终结果呈现。新课标提倡“表现性评价”。它是以任务的完成程度、学习过程的表现和学生的自我评价为主要内容,对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项目化学习评价体系可划分为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和教师评价三种类型,评价维度涉及任务理解、语言表达、思维逻辑、创造表现和文化理解核心素养要素。
例如,在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毛泽东《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教学中,学生围绕“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与语言表达方式”进行项目设计。在任务结束时,同学们以写思辨性文章和画历史演变图谱的形式来展示结果。教师评价时不仅要注重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感染力,更要注重他们对历史文化认识的深度。通过设置评价量表,明确每项维度的表现层次标准,如语言表达可从条理清晰、用词恰当、情感真挚三个角度打分,思维逻辑可以通过严密的论证,材料的使用和观点的独立性来度量。如此立体、动态的评价体系不但更加真实地反映了学生学习的状态,而且还指导着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阅读项目化学习模式,突破了传统语文教学中“重视知识,忽视素养”“重视灌输,忽视探究”的弊端,给学生更多实践性,参与性学习体验。在这一模式下,通过项目驱动式的学习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文本解读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还可以发展批判性思维、合作精神以及文化理解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李奎, 张文华. 指向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文本分析与阅读——以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为例[J]. 语文教学之友, 2023, 42 (09): 16-19.
[2]邵丹.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项目化学习实践探索[J]. 教育界, 2023, (24): 122-124.
课题:本文是福建省莆田市2023年度普通中小学、幼儿园阅读专项课题: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项目化学习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编号:YDZXKT23084)的研究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