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有效应用研究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张丽萍

赣州市上犹县社溪镇中心小学 江西省赣州市 341200

摘要

随着信息化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一种集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与互动功能于一体的新型教学工具,正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以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功能优势、应用现状、存在问题与优化路径,提出了基于教学目标与学生特点的科学应用策略,以期提升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为教育技术融合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研究认为,合理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效率,但也需注意设备使用的合理性、教师能力培训及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


关键词

小学信息技术;交互式电子白板;课堂互动;教学效果;教育技术融合

正文


1 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与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教学手段在基础教育阶段得到了快速推广。小学阶段作为学生信息素养启蒙的重要时期,其教学工具的选择与应用对于学生信息意识和技能的培养具有深远意义。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一种支持教师与学生进行双向互动的新型教学媒体,具有可视化强、操作便捷、资源整合度高等特点,能够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实现内容的动态演示与即时反馈,有效提高课堂的趣味性与参与度。本文旨在系统研究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现状与优化策略,助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转型。

2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功能特点与教育价值

交互式电子白板(Interactive Whiteboard, IWB)集传统黑板、投影仪、多媒体计算机于一体,具有直观演示、触控操作、多媒体整合、师生互动等多种功能。其主要特点包括:第一,界面友好,适合小学生直观感知;第二,操作灵活,支持手写笔、手指或多点触控操作,便于课堂互动;第三,可与教学软件无缝对接,实现动态课件演示、资源调用及课中批注等功能。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交互式电子白板有助于突破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强化学生在图形识别、程序逻辑、信息编辑等环节的参与度。如在学习“图像处理”一课时,教师可借助白板演示图像剪切、调整大小、滤镜操作等内容,让学生现场尝试并即时反馈,极大提高了学习的直观性与效率。通过模拟现实操作场景,电子白板还能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与探究能力,推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落地实施。交互式电子白板还具备资源共享与远程协作的能力,教师可以轻松上传和分享教学资源,学生也能在家中通过网络访问学习材料,促进了家校共育和个性化学习的开展。教育价值方面,交互式电子白板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提升了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它促进了教育观念的转变,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因此深入研究和推广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对于推动教育信息化进程、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3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现状

目前,在一线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中,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普及程度正在稳步提高。大多数学校已经安装了电子白板系统,并通过教学平台与数字资源库实现了对接,为教学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看,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主要应用方式包括:首先是多媒体内容的展示,例如动画、图表、视频等;其次是互动操作,如课件点击、图像拖放、拼图排序等;最后是即时反馈机制,例如课堂测验、学生举手答题投票等。以某地市小学为例,通过调研发现,95%的信息技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使用过交互式电子白板,其中78%的教师认为该工具有助于提升课堂效率,84%的学生表示他们的参与感和兴趣明显增强。然而,同时也有部分教师对白板技术掌握不够,教学内容与电子白板功能的融合度不高。数据显示,只有56%的教师能熟练运用白板的交互功能,这表明当前的教师培训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尽管交互式电子白板具有显著的优势,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仍然面临许多挑战。首先,教师的技术能力参差不齐,一些教师仅将其作为投影设备使用,未能充分利用其交互功能。其次,教学内容与白板功能之间存在脱节,课程设计仍然以传统的灌输式为主,缺乏以学生操作和探索为中心的互动环节。第三,资源建设滞后,适合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高质量交互课件供应不足,教师难以自主开发并进行深度整合。由于硬件成本和维护问题,一些农村或资源薄弱地区的学校在设备更新、维护和培训方面仍面临现实的困难。这些问题限制了交互式电子白板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广泛应用和有效使用,同时也暴露了教育技术融合中“重设备轻使用”的问题,这需要引起足够的关注。

4 优化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应用的策略路径

为实现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高效应用,需从技术培训、教学设计、资源建设与管理机制等多方面进行优化。第一,强化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学能力培训是关键。通过常态化教学培训、观摩交流和校本研修等方式,提升教师对电子白板多功能的掌握与教学整合能力。建议建立“教师电子白板操作能力等级认证”机制,激励教师提高深化应用水平。第二,优化教学设计,注重将电子白板功能与教学目标紧密结合。教师应围绕课程核心内容设置交互式操作环节,如“程序逻辑流程图绘制”“信息录入与存储模拟”等,提高学生自主探索与协作能力。同时加强优质课件资源建设与共享平台打造,推动区域内优秀教学资源共建共用,提升整体教学质量。第三,学校应完善技术支持保障体系,包括硬件设备定期维护、技术支持团队建设与使用反馈机制等,确保电子白板长期稳定运行。教育行政部门可引导形成“技术+教学”融合发展机制,为交互式教学模式提供制度保障与政策支持。第四,鼓励家校合作,共同推进电子白板的应用。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家长培训,让家长了解电子白板的功能与价值,并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孩子一起利用相关资源进行学习,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同时,学校可以建立家长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家长对电子白板应用的意见和建议,以便不断改进和优化教学策略。第五,注重评估与反思,持续改进教学策略。学校应定期对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估,包括学生的学习成效、教师的教学满意度等方面。通过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优化电子白板的使用方式,确保其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发挥最大效用。同时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电子白板应用的成功经验与不足之处,为后续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以某小学四年级“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一课为例,教师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引导学生学习图文混排、表格制作等技能。课堂设计包括三个环节知识导入(展示范例)、技能操作(学生上台操作演示)、任务拓展(小组协作任务)。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积极性显著提升,教师通过白板标注与点评实现即时指导,课堂节奏有序。课后调查数据显示,87%的学生认为该课程“趣味性强、操作体验好”,教师也反馈白板使用提升了教学的灵活性和互动性。该案例表明,在科学设计与合理引导下,交互式电子白板能够有效提升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果。

结论与展望

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载体,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展现出较高的应用价值与推广潜力。其直观交互、可视化操作及教学整合能力,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有效促进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发展与实践能力提升。未来应继续加强教师培训与技术支持,推动教学内容与技术手段的深度融合,并在教育公平的视域下,优化区域间资源配置,实现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有效应用。

参考文献

[1] 杨迪龙. 核心素养视域下提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5(1):140-142.

[2] 熊辉琴.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C]//首届教育建设与教学改革论坛论文集. 2023:1-5.

[3] 刘新.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开展路径探析[C]//第二届教育发展与教学研究论坛论文集. 2023:1-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