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材中传统文化元素的挖掘与教学转化
摘要
关键词
初中美术教材;传统文化元素;挖掘;教学转化
正文
一、引言
在当今文化多元化和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下,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成为重要议题。初中美术课堂作为连接学生与传统文化的重要桥梁,承担着培养学生审美情操、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使命。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初中美术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在艺术学习中领略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还能提升其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深入研究初中美术教材中传统文化元素的挖掘与教学转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传统文化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意义
(一)丰富学生艺术修养
中华民族的古代文献汇聚了悠久历史的智慧结晶和文化传承,将美术教学与传统精华融合,等同于把珍贵的历史遗产嵌入学生的美术知识结构,成为他们审美评价与创作灵感的根基。将传统艺术元素融入绘画教学,不仅是为了继承过往的历史,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们的创造力和丰富其想象力。富含深层文化积累和独特审美观点的传统文化的精髓,为学习者开拓了广阔的创造空间,并持续不断地供应启发创意的资料。
(二)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认同感
通过学习传统美术技法、创作传统艺术主题作品、接触民间艺术等活动,学生能够深切体会到身为中华儿女的自豪,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与尊重,从而建立起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传统文化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学生能够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培养综合素质,促进思维与创造力的发展。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能够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引导他们走进艺术的世界,享受创作的乐趣。
三、初中美术教材中传统文化元素的分类
(一)传统美术技法
包括国画中的留白、点墨等艺术效果,毛笔书法技法等。这些技法是中华民族传统绘画和书法艺术的精髓,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
(二)传统艺术主题
如传统节日主题、历史故事主题等。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多元的文化内涵,如春节的“福”字、鱼、灯笼,端午的龙舟、粽子,中秋的月亮、兔子等元素,都可以作为美术创作的主题。历史故事主题则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绘画等形式,展现古代文人墨客的生活和思想。
(三)民间艺术元素
涵盖剪纸、刺绣、陶瓷、砖雕等。民间艺术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具有朴素生动、古朴别致的特点,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风格和审美特质。
四、初中美术教材中传统文化元素的挖掘方法
(一)深入研读教材
教师需要仔细研读教材内容,分析教材中各个单元、章节所涉及的传统文化元素。例如,在《中国古代建筑艺术》这一课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课本中的图片和资料,向学生介绍故宫、长城、苏州园林等经典古建筑,分析其设计理念、结构特点以及反映出的古代哲学思想和审美追求。
(二)整合教学资源
建立专门的传统文化教学资源库,收集整理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素材,包括绘画、书法、工艺品等,为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资源。例如,针对《材质的美》这一主题,可以收集整理与材质相关的传统文化素材,如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毛笔技法,让学生了解并体验毛笔书法的艺术魅力;还可以收集一些传统工艺品,如剪纸、刺绣等,让学生感受不同材质带来的不同美感。
(三)结合学生实际
了解学生对美术学习的需求和兴趣爱好,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挖掘适合他们的传统文化元素。例如,对于低年级学生,可以选择一些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民间艺术元素,如剪纸、年画等;对于高年级学生,则可以引入一些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传统美术技法和艺术主题,如国画、书法等。
五、初中美术教材中传统文化元素的教学转化策略
(一)创新教学模式
故事导入法:以富含文化底蕴的美术故事开启学生的兴趣之门。例如,在探讨《敦煌壁画》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深入浅出地讲解敦煌莫高窟的历史沿革及其壁画的创作背景,通过讲述那些传奇色彩浓厚的壁画故事,如“九色鹿的故事”,让学生在聆听中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自然地引领他们走进壁画艺术的世界。
实践体验法: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到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传统美术实践活动中,如剪纸、泥塑、篆刻等,将《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倡的“做中学”理念落到实处。
(二)开展实践活动
组织实地考察: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艺术馆、古建筑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制作过程,拓宽文化视野,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例如,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传统文化艺术展览,特别是关于中国传统绘画和民间工艺的展览,通过观摩绘画作品和手工艺品,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并且将所见所闻与课堂学习内容相结合,更深入地理解艺术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
开展文化交流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文化交流活动,如与其他学校的学生进行传统美术作品的展示和交流,或者邀请民间艺人到学校进行讲座和示范,让学生与传统文化传承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意识。
(三)融合跨学科教学
与语文、历史等学科进行跨学科合作,将传统文化元素贯穿于各个学科的教学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文化修养。例如,在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动物的脸》主题中时,可以与语文和历史等学科进行跨学科合作。结合语文课程中的古诗词教学,选取与动物相关的古诗词进行赏析,并让学生尝试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古诗词中描述的动物形象;同时,也可以通过历史课程中的历史故事,介绍古代文人饲养和喜爱的动物,并让学生通过绘画作品展现出这些动物的特点和文化含义。
(四)运用现代技术
建立线上教育平台:随着现代网络平台的普及与应用,教师可以建立线上教育模式,创新美术授课途径,打造教师与学生间艺术交流的新平台。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在线教学平台,上传传统文化元素的教学视频、图片、课件等资源,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还可以通过在线讨论、作业提交等功能,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
利用多媒体技术: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丰富的教学课件和视频,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互动性。例如,在讲解《水墨探索》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王维的《袁安卧雪图》、马远的《寒江独钓图》、郑板桥的《墨竹图》等优秀的水墨画作品,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中国画的艺术精神。
六、结论
初中美术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挖掘这些元素并进行有效的教学转化,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和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深入研读教材、整合教学资源、结合学生实际等方法,可以挖掘出教材中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开展实践活动、融合跨学科教学及运用现代技术等策略,可以将这些传统文化元素有效地转化为教学内容,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创新,进一步挖掘和转化初中美术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胜强.中国传统文化在初中美术教材中的构成意义[J].知识文库.2022 (09)130-132.
[2]路海姣.中国传统文化在初中美术教材中的构成意义[J].美术教育研究.2021(17)168-1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