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提质理念在初中语文课堂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张凌芳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城关中学

摘要

减负提质理念在初中语文课堂写作教学中至关重要。通过控制作业量并提升作业质量,有效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同时保证学习成效。教师需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表达与探究,激发写作兴趣。此外,优化教学方法如采用情境教学法、项目式学习及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能够显著提升教学效果,拓宽学生视野,增强写作实践能力。这些策略共同作用于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旨在实现减负与提质的双赢局面。


关键词

减负提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

正文


“双减”政策要求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升教学质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占据重要地位,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当前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作业负担过重、教学效果不佳等。因此,贯彻减负提质理念,优化写作教学策略,对于提升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控制作业量,提高作业质量

减负并不意味着降低教学要求,而是要优化作业设计,确保每一份作业都能精准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需求,真正提高作业的质量。在写作教学中,这一点尤为重要。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写作水平,以此为依据,合理控制作业量,避免过多的写作练习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负担,确保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写作任务。

同时,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更加注重作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中的课文《背影》为例,教师在分配写作任务时,可以紧扣这篇课文的情感内核,构思一系列富有典型意义和启迪性的写作题目。例如,可以让学生以“难忘的背影”为题,撰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生活中某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背影及其背后的故事,鼓励学生深入挖掘并表达个人情感与见解;或者让学生以“亲情的瞬间”为题,结合《背影》中父子间深沉的情感,写一篇反映自己家庭中亲情瞬间的作文,以此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与想象力,同时深化对课文情感主题的理解。通过这样的作业设计,教师不仅能够恰当地控制作业量,防止学生感到枯燥与反感,还能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更加丰富和深刻的学习感悟,从而真正提升写作教学的整体质量。

二、转变教学观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减负提质理念在初中语文课堂写作教学中的深入实践,尤其强调教师需彻底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根本性转变。在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中的课文《白杨礼赞》的教学实践中,这一理念得到了生动的体现。

教师不再仅仅作为知识的传递者,而是成为了学生探索知识的引导者和伙伴。在《白杨礼赞》的学习中,教师首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他们对白杨树这一自然景象的不同感受与理解。通过引导学生思考白杨树所象征的精神品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鼓励他们以个人的视角去解读和表达。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茅盾先生笔下的那片广袤的黄土高原,感受白杨树挺拔不屈的姿态。通过引导讨论,学生们纷纷分享自己对白杨树的理解和感悟,有的看到了它的坚韧不拔,有的感受到了它的无私奉献,有的则从中领悟到了人生的哲理。这样的讨论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思维,也为他们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写作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自由发挥,不拘泥于固定的格式和框架,而是将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融入到文字中。同时,教师还提供了及时的反馈,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写作中的亮点和不足,引导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修改和完善。另外,教师还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同伴互评。在互评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学会了如何欣赏他人的作品,还学会了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他人的写作。这种互动交流的方式,使学生在不断修正和完善自己的作品的过程中,真正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从而更加坚定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白杨礼赞》的教学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只有彻底转变教学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实现减负提质的目标,培养出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新时代学生。

三、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为了在初中语文课堂写作教学中有效贯彻减负提质理念,教师在教授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中的课文《中国石拱桥》时,必须致力于教学方法的不断优化,以期达到教学效果的显著提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引入多媒体资源,展示中国石拱桥的历史图片、纪录片片段以及现代桥梁的对比图片,这些直观而生动的材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课堂参与度。

在写作技巧的传授方面,教师特别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通过深入分析《中国石拱桥》中对于桥梁构造、历史背景及文化意义的细腻描写,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让他们理解如何运用具体而生动的语言来描绘事物。同时,提供多篇范文供学生赏析,这些范文涵盖了不同的写作风格和角度,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学习如何从不同层面入手进行创作。此外,教师还组织模拟写作活动,让学生尝试以《中国石拱桥》为灵感,撰写关于自己家乡桥梁或建筑的短文,通过实践巩固所学技巧。在反馈与评价环节,教师尤为重视其及时性和有效性。每次写作练习后,教师都会迅速给予学生个性化的反馈,指出他们在用词、结构、逻辑等方面的亮点与不足,并提供具体的改进建议。同时,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在学期末对学生的综合写作能力进行总评,也在日常教学中持续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鼓励他们在每一次写作中的努力和进步。这种全面的评价体系,不仅让学生明确了自己的学习目标,也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通过这些精心设计的优化措施,教师不仅成功地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避免了无效的重复练习,还显著提升了他们的写作能力和综合素养。学生在学习《中国石拱桥》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丰富的写作知识,更学会了如何将这些知识灵活应用于自己的创作中,从而实现了减负与提质的双重目标。

四、结语

减负提质理念在初中语文课堂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旨在通过控制作业量并提升作业质量,减轻学生负担同时保证学习质量。转变教学观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力。优化教学方法,结合情境教学法、项目式学习等多元化手段,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更提升了教学效果。这些实践探索,为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实现了减负与提质的双重目标。

参考文献

[1]范帅帅. 减负提质 增强素养——新课标导向下的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理路探析[J]. 语文教学通讯·D(学术刊), 2023, (09): 29-31.

[2]蒋志超. “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减负提质策略[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23, (07): 255-257.

 

本文是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2024年度立项课题《以“减负提质”为导向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策略研究》(课题编号:FZ2024GH100)的研究成果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