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英语阅读策略训练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初中英语,阅读,策略,训练研究
正文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在全球化进程加速的时代,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其教学质量备受关注。阅读作为英语学习的关键技能之一,对于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提升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传统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常局限于词汇和语法的讲解,忽视阅读策略的培养,导致学生阅读效率低下,难以应对日益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和考试要求。因此,探寻有效的阅读策略训练方法成为初中英语教学的当务之急。本研究旨在探究基于思维导图的阅读策略训练是否能有效提升初中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包括阅读理解成绩、思维能力和阅读兴趣,为改进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提供实证依据和可行建议。
二、理论基础
(一)思维导图的概念与特点
思维导图由托尼·博赞(Tony Buzan)创立,它以一个中心主题为核心,通过分支将相关的概念、想法和信息以层级结构呈现,模拟人类大脑的放射性思维模式。思维导图具有可视化、结构化、强调关键词等特点,能够将复杂的知识体系简化,使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一目了然,有助于提高记忆效率和思维的清晰度。
(二)思维导图在英语阅读中的应用原理
在英语阅读过程中,学生需要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段落结构、细节信息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等。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的框架,将分散的信息整合起来。以记叙文阅读为例,学生可以以事件的发展顺序为主干,将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主要人物等信息作为分支构建思维导图;在说明文阅读中,围绕说明对象的特征、分类、用途等构建思维导图,从而更好地把握文章的内在逻辑,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某初中初二年级两个平行班级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设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个班级各有40名学生。这两个班级学生在英语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等方面经前测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二)研究工具
1. 阅读测试卷:分别在实验前和实验后对两组学生进行英语阅读测试,测试卷的题型和难度与中考英语阅读理解部分相近,包括主旨大意题、细节理解题、推理判断题和词义猜测题等,以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水平。
2. 思维导图绘制任务: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实验组学生针对给定的阅读材料绘制思维导图,以评估他们对思维导图阅读策略的掌握和应用情况。
3. 阅读兴趣调查问卷:在实验结束后,对两组学生发放阅读兴趣调查问卷,了解他们对英语阅读的喜好程度、阅读频率等方面的变化。
(三)研究过程
1. 前测: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进行英语阅读能力前测,了解两组学生的初始阅读水平,确保两组学生在实验前阅读能力无显著差异。
2. 教学干预
• 实验组: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阅读策略训练。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思维导图的基本概念、绘制方法和在阅读中的应用技巧。在后续的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在阅读前,通过快速浏览文章确定中心主题;阅读过程中,提取关键信息并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阅读后,利用思维导图回顾和总结文章内容,加深理解。例如,在学习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阅读文章时,教师引导学生以“环境保护”为中心主题,将文章中提到的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造成问题的原因(工业排放、垃圾处理不当等)以及解决措施(政府政策、个人行动等)作为分支构建思维导图。通过多次练习,让学生逐渐熟练掌握思维导图阅读策略。
•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方法,教师讲解文章中的词汇、语法知识,分析文章的段落结构和大意,学生完成阅读理解练习题。
3. 后测:经过为期一学期的教学干预后,对两组学生进行英语阅读能力后测,并对实验组学生发放阅读兴趣调查问卷,收集数据进行分析。
四、研究结果与讨论
(一)阅读测试成绩分析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前测和后测成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 | 前测平均分 | 后测平均分 | 平均分差值 |
实验组 | 70.5 | 82.3 | 11.8 |
对照组 | 70.8 | 75.6 | 4,8 |
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实验组前后测成绩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前后测成绩差异不显著(p>0.05),且实验组后测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基于思维导图的阅读策略训练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成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结构和关键信息,提高了他们在各类阅读题型上的答题能力,尤其是主旨大意题和推理判断题,学生能够通过思维导图更清晰地把握文章脉络,做出准确判断。
(二)思维导图绘制分析
对实验组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进行分析发现,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加,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质量不断提高。从最初的简单罗列信息到能够准确把握文章的逻辑关系,合理构建分支结构。例如,在早期的思维导图中,学生可能只是将文章中的句子直接摘抄作为分支内容,而后期能够提炼关键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落主旨,并正确标注各分支之间的层次关系。这说明学生逐渐掌握了思维导图阅读策略,能够运用思维导图辅助阅读,提高阅读效果。
(三)阅读兴趣调查结果分析
阅读兴趣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在实验后对英语阅读的兴趣明显提高。在“是否喜欢英语阅读”这一问题上,实验前表示喜欢的学生占30%,实验后这一比例上升到60%;在“每周阅读英语文章的频率”方面,实验前每周阅读3篇以上的学生占25%,实验后这一比例提高到45%。这表明基于思维导图的阅读策略训练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更愿意主动参与英语阅读活动。思维导图的可视化和趣味性特点降低了阅读的难度,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从而提高了阅读的积极性。
五、教学建议
(一)教师培训与专业发展
学校应加强对教师思维导图应用能力的培训,组织相关的教研活动和专题讲座,让教师深入了解思维导图的理论和实践方法,掌握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有效应用思维导图的技巧,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二)个性化教学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的思维导图阅读策略训练。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在思维导图的构建上进行创新,拓展思维深度和广度;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从简单的思维导图绘制开始,逐步引导他们掌握阅读策略,提高阅读能力。
(三)与其他教学方法结合
思维导图阅读策略应与其他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如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通过创设真实的阅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运用思维导图进行阅读;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完善思维导图,共同提高阅读能力。
六、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本研究表明,基于思维导图的阅读策略训练对初中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提升具有显著效果。通过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成绩得到提高,思维能力得到锻炼,阅读兴趣明显增强。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有效的阅读策略工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结构,提高阅读效率和质量。
(二)研究展望
本研究仅在初二年级的两个班级进行,研究范围和样本数量有限。未来的研究可以扩大研究对象范围,涵盖不同年级和不同层次的学生,进一步验证思维导图阅读策略训练的有效性和普适性。同时,可以深入探究思维导图与其他阅读教学策略的整合模式,以及如何将思维导图应用于不同类型英语阅读材料(如文学作品、科普文章、新闻报道等)的教学中,为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提供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参考文献
[1] 托尼·博赞. 思维导图大脑使用说明书[M]. 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2] 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 王蔷. 英语教学法教程[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