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创新研究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陈忠良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腊山第二中学 655800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创新策略,结合新时代教育理念,分析如何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文章从核心素养的内涵出发,研究在阅读教学中如何通过选材优化、教学手段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等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文化素养及思辨能力。研究发现,创新的阅读教学方法能够有效促进学生阅读兴趣与理解深度,推动语文教学向个性化、全面化方向发展,有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

核心素养;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创新策略;教学改革

正文

近年来,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核心素养”逐渐成为教学改革的关键词,特别是在语文学科中,阅读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文化认知的重要途径,已成为核心素养培育的关键环节。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往往过于注重字词句的分析和文本的机械解读,忽视了学生的深度思维能力及文化感知的培养。因此,探讨如何通过创新阅读教学模式、优化阅读材料选择、提升课堂互动效果等方式,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成为当前语文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创新路径

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路径主要体现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与组织、教学手段的革新、以及学生深度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些路径旨在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推动他们的综合发展。

(一)优化阅读材料的选择与组织

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多样化的阅读材料。教师在选择阅读材料时,应注重涵盖从经典文学到现代文章、从散文、小说到科普读物等多样化的题材和主题[1]。例如,通过将中国古典文学与当代文学作品进行对比教学,学生可以领悟历史文化背景的演变与社会价值的变化。多样化的阅读材料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还让他们接触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模式与表达方式,进而形成丰富的文化积累,培养多元思维能力。此外,阅读材料的选择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应优先选择那些能够引发学生共鸣的题材,如家庭、友情、社会生活等。这不仅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本中的情感表达与思想内涵。

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的阅读也是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涉及历史、哲学、科学等领域的作品,使其在语文学科中获得更多跨学科的知识。例如,讲解历史题材的小说或文章时,教师可以结合历史知识,帮助学生理解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事件和人物心理,深化对文本的理解。通过这种跨学科的阅读,学生不仅提升了语文素养,还培养了综合学习能力和多角度思维模式,有助于他们在整体素养方面的全面发展。

(二)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语文阅读教学也在不断创新。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电子图书和网络资源等信息化手段,拓宽学生的阅读资源获取渠道[2]。例如,在课堂上展示数字化文学作品,利用视频、音频等多媒体形式,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作品的背景和主题。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在线阅读平台,让他们在课堂外通过互联网资源进行自主阅读,形成个性化的阅读体验。这种信息化的教学手段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还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主动性。

(三)培养学生的深度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深度思维能力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而文本细读是其中的关键环节[3]。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章的结构、修辞手法、情感表达等,鼓励他们对文本进行细致的解读和反思。例如,在分析《孔乙己》时,教师可以通过指导细读,让学生理解鲁迅通过人物语言和行为所反映的社会矛盾和人物的悲剧命运,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作品背后的社会现实与思想主题。通过这种深入的文本分析,学生不仅能够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还能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出更为深刻的思维能力。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阅读教学评价机制优化

(一)建立多元化评价方式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单一的终结性评价方式已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教师应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侧重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态度、思维过程和互动表现,而终结性评价则评估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和掌握[4]。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阅读笔记来观察学生对文本情节和文学手法的理解,并在期末考试或单元测评中,通过论文或阅读理解题考查其对作品思想和人物情感的把握。自评和互评也能有效促进自主学习,帮助学生反思自身优点和不足,同时通过同伴交流加深对文本的理解。阅读能力因人而异,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水平进行分层教学和评价,基础较弱的学生可注重文本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应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深度解读能力,从而促进个性化发展。 

(二)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评价标准

 在基于核心素养的阅读教学中,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评价标准尤为重要。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阅读水平设定个性化学习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例如,在阅读现代散文时,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选择符合其兴趣的材料,教师根据其阅读习惯给予个性化反馈,设定提升阅读速度、加深文本细读或加强批判性思维等不同目标,促进其在自身能力基础上不断进步。同时,核心素养不仅要求阅读理解能力,还涵盖合作精神、创新思维和文化认知等非认知能力,教师应综合考察学生的整体素养,如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表现。评价不仅要衡量现有能力,更要注重学生未来发展,教师应通过发展性评价帮助学生发现优势与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激发其学习动机,促使他们持续进步。

(三)构建及时有效的反馈机制

构建及时有效的反馈机制对学生的学习进步至关重要。形成性反馈基于课堂表现和阶段性学习成果,帮助学生及时了解学习进展。教师应通过课堂提问、阅读小测验和作业批改等方式,及时提供反馈,纠正学生学习中的错误和不足[5]。例如,讲授《背影》时,通过分段提问了解学生对文章情感变化的理解,及时指出理解偏差并引导深入思考。教师还应根据学生个体表现提供个性化反馈,帮助他们发现优点并改进弱项,如在写作《红楼梦》读后感时,针对不同学生提出具体建议,提升其写作技巧。师生间的互动反馈能够形成良性循环,教师通过面对面交流或书面批改,及时给予建议和鼓励,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并帮助他们反思和调整学习策略。

总结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创新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优化阅读材料选择、创新教学手段、培养深度思维能力,以及建立多元化、个性化的评价机制,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理解力和综合素养。随着教学实践的深入,还需进一步探索如何将更多新技术和新理念应用于教学过程中,使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更加高效,培养出具备综合素质的新时代学生。

参考文献:

[1]张晓艳.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J].天津教育, 2024,(25):147-149.

[2]李冰缤.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 2024,(24):40-42.

[3]肖丹.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语文世界,2024, (24):36-37.

[4]张汝奇.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语文红色文化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长江大学,2024.

[5]李娟.浅谈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策略[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4,(12):28-3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