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语文议论文教学中创设情境提升学生思辨能力的策略研究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刘真丽

贵州省遵义市第二十四中学 563000

摘要

农村初中语文议论文教学中,创设情境作为提升学生思辨能力的重要手段,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和批判性思维。通过课堂情境的设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思维框架,帮助他们理解议论文的结构与逻辑,提升论证能力。情境创设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主思考和逻辑推理,还能提高学生对议论文写作的兴趣和实际运用能力。在教学实践中,结合生活实际和社会热点问题,灵活运用情境教学法,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思辨能力发展。


关键词

议论文教学 情境创设 思辨能力 批判性思维 初中语文

正文


引言:

在现代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已成为核心目标之一,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议论文的写作与思维训练尤为关键。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局限于知识的传递,忽视了学生思维的激发与锻炼。通过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教师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议论文的写作技巧,更能激发其批判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如何有效设计课堂情境,成为提升学生思辨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情境创设在议论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与作用

情境创设在议论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其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和深度,进而提升他们的思辨能力。议论文写作要求学生具备清晰的思维逻辑和辩证的分析能力,这不仅仅是对语言表达的要求,更是对思维方式的挑战。通过创设具有真实情境或生活背景的课堂环境,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议论文的核心要素,包括观点的提出、论据的支撑及论证的严密性。

情境创设能够帮助学生建立与生活经验的联系,使他们在面对议论文题目时,能够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出发,形成自己的见解。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当下社会热点或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激发他们的思维。在这种情境下,学生不仅仅是机械地接受知识,而是通过对情境的分析,逐步培养出批判性思维和独立判断的能力。

情境创设能够使学生感受到写作的实际意义。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往往忽视学生的情感和兴趣,而情境创设通过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素材,让学生更容易产生共鸣,从而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不仅要理解文章的逻辑结构,还需要在特定情境中进行深入思考,形成有深度、有观点的议论文。

情境创设还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灵活的思维训练。通过教师设计的各种教学情境,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讨论和辩论,不断完善自己的论证思路,并锤炼出更为严密的思维方式。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如何从多角度审视问题,提升了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通过情境设计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情境创设在议论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帮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还能在深层次上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往往仅仅停留在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练习层面,缺乏对文本背后深层意义的探索和思考。而议论文的核心在于论证和思辨,如何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提出合理的观点、并且进行有力的论证,正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体现。通过精心设计的情境,教师能够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出发,激发他们对社会热点、生活现象的关注和思考,培养其批判性思维。

情境创设能够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更主动地进行思维训练。通过设定有争议的社会话题或具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学生在表达个人观点时,不仅需要支持自己的立场,还要学会审视不同的观点和论证方式。这一过程促使学生思维更加深刻和多元化,逐步培养出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例如,在课堂中引入当前社会中的热点问题,如“网络暴力”或“环境保护”等,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论点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这有助于他们从不同维度看待问题,而非简单地接受某一种立场。

通过情境创设,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成为主动思考的参与者。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意识到,议论文写作不仅仅是技巧的运用,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体现。批判性思维的核心在于对事物的深入分析与评估,而情境的引入恰恰提供了一个开放和灵活的平台,促使学生跳出既定框架,去审视和质疑不同的观点。这种思维模式的培养,最终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在面对社会复杂问题时,能保持独立、理性和批判的思维方式。

三、实践中的情境创设策略与实施路径  

在实际教学中,情境创设策略的有效性在于其能够灵活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营造出真实且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从而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实施路径的设计应当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同时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具体内容进行调整,以确保情境创设能够真正发挥其应有的效果。

情境的设置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确保学生能够感同身受。农村初中生的生活经验较为有限,因此教师应注重从学生日常生活出发,选取贴近其经验背景的情境。例如,教师可以围绕学生熟悉的农村生活问题,如“农田水利建设的必要性”或“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设计情境。这些问题不仅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容易激发学生的讨论兴趣,从而促进其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引入一些具有时代性和社会性的议题,如“科技与农业的结合”或“农村教育的发展”,让学生在更广泛的社会情境中进行思考。

情境创设的策略应当注重互动性,鼓励学生在课堂讨论中展开辩论,形成不同观点的碰撞。通过小组讨论、辩论赛等方式,学生可以在多元化的视角中激发自己的思维,从而提高论证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例如,在进行议论文写作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入“是否应该禁止网络游戏”这一争议性话题,让学生从支持与反对两个立场进行辩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学习如何组织论点和证据,更要学会如何批判性地分析对方的论证,并提出合理的反驳意见。这种互动性强的情境设计,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还强化了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思维深度。

情境创设要具有层次性和渐进性。在初期,教师可以从一些较为简单且具象的问题入手,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对议论文结构和写作技巧的理解。例如,通过设置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问题(如“如何保持校园环境整洁”),让学生从个人经验出发进行论证,逐渐培养其基本的议论文写作能力。而在后期,随着学生写作技能的提升,教师可以逐步引入更具复杂性的社会问题,让学生在更广泛的背景下进行论证与反思。例如,探讨“全球变暖”这一宏大议题时,学生需要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信息搜集、观点整合、逻辑推理等多方面的训练,逐步形成深刻的思辨能力。

情境创设还应当注重评估与反馈。在每次情境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与反馈,指出其论证中的优点与不足,并引导学生在批判性思维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自己的写作与思考方式。这一反馈环节是情境创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思维发展方向,并在反思中不断提高。

结语

情境创设在议论文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多维度思考的平台,也促使其批判性思维和写作能力得到全面提升。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情境,学生能够在实际问题的探讨中不断锤炼逻辑思维和论证技巧,为其日后的学习与社会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随着情境教学策略的不断优化,学生的思辨能力将得到持续增强,从而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问题。

参考文献:

[1] 马兴召.贫困山区农村初中语文不同文体文本的阅读教学初探[J].新课程导学,2019(08):31.

[2] 肖静. 部编本初中语文议论文大单元教学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24.05.49.

[3] 左蕊英.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初中语文中议论文教学为例[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4(06):97-9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