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员网络教研引领力培养策略研究
摘要
关键词
教研员;网络教研;引领力;培养策略
正文
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发生了深刻变革,网络教研作为一种新兴的教研模式应运而生。它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教师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交流与学习平台,对于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网络教研活动中,教研员作为区域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者,必须引领区域网络教研教学组织及组织内部人员[1]。然而,目前对于教研员网络教研引领力的研究尚显不足,如何有效培养教研员的网络教研引领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在数学、美术、英语等主要学科的网络教研中,由于学科特点各异,对教研员的引领能力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因此,深入探究教研员在不同学科网络教研中的引领力培养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教研员网络教研引领力培养策略研究
一、数学、美术、英语网络教研现状分析
1.数学网络教研现状
当下,数学网络教研平台丰富多样,像学科网、菁优网等,为教师提供海量教学资源与交流空间。但平台功能挖掘不足,如智能学情分析、个性化教学资源推送等功能未充分利用。常见教研活动形式包括名师在线直播课、课例研讨、专题讲座等。活动内容围绕教学重难点突破、新教材教法研讨等。然而,教师参与度参差不齐,部分教师积极性不高,参与效果不佳,主要是活动缺乏吸引力、与实际教学脱节。
2.美术、英语网络教研特点简述
美术网络教研聚焦资源共享,如展示古今中外艺术名作、分享绘画技巧视频等,通过线上画展、创意工作坊等形式激发创意。但存在资源质量良莠不齐、交流深度不够的问题。英语网络教研突出语言交流,利用在线翻译、语音评测等工具开展口语训练、教学交流。在教学方法上,引入翻转课堂、合作学习等理念。不过,存在语言环境创设不真实、教学资源更新慢的情况。
二、教研员网络教研引领力构成要素
1.学科专业素养
教研员需具备深厚的数学专业知识储备,不仅要精通中小学数学教材内容,还要了解数学学科的前沿研究动态,能够为教师提供高屋建瓴的专业指导。同时,要对美术、英语跨学科知识有一定了解,以便在网络教研中促进学科融合,拓宽教师教学思路。
2.网络技术应用能力
熟练运用各类网络教研工具是教研员的基本要求,如在线会议软件、教学资源管理平台、互动教学工具等。此外,教研员还应具备利用技术创新教研形式的能力,如开发线上数学实验、虚拟美术课堂、英语语言交流模拟场景等,提升教研活动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3.组织管理能力
策划网络教研活动流程与规则是组织管理能力的重要体现。教研员要根据教研目标和教师需求,合理安排活动环节,制定清晰的活动规则,确保教研活动有序进行。在协调参与教师关系方面,要营造和谐的教研氛围,解决教师之间的分歧和问题,维持良好的教研秩序。
4.沟通与指导能力
有效倾听教师需求是提供针对性指导的前提。教研员要通过在线交流、问卷调查等方式,深入了解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然后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和经验,为教师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同时,要积极促进教师间的互动与交流,搭建教师共同成长的平台。
三、数学为主的网络教研引领力培养策略
1.提升学科专业深度与广度
教研员应积极参与数学前沿学术研讨活动,通过参加线上学术会议、研读学术论文等方式,及时更新数学知识体系。开展数学与美术、英语跨学科研究项目,例如探索数学在绘画构图中的应用,以及数学语言与英语语言学习的关联等,拓宽自身视野,为网络教研提供更丰富的素材和思路。
2.强化网络技术培训
定期组织网络技术培训课程,邀请专业技术人员为教研员讲解最新的网络教研工具和技术应用技巧,提升教研员的操作技能。鼓励教研员自主探索新技术在教研中的应用,设立技术创新奖励机制,激发教研员的创新热情。
3.组织管理能力训练
模拟网络教研活动组织,让教研员在实践演练中熟悉活动策划、组织实施、效果评估等各个环节,不断积累经验。学习项目管理知识,运用项目管理方法优化教研活动组织流程,提高教研活动的效率和质量。
4.沟通指导技巧培养
开展沟通技巧培训工作坊,通过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方式,提升教研员的沟通能力。建立反馈机制,定期收集教师对教研员指导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促使教研员不断改进指导方式,提高指导效果。
四、美术与英语视角下的拓展策略
1.跨学科融合策略
设计数学与美术、英语融合的网络教研主题,如“用数学思维创作艺术作品”“英语中的数学文化”等。鼓励教研员引导教师开展跨学科教学实践研究,组织跨学科教学案例分享和研讨活动,促进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
2.针对学科特色的引领策略
根据美术学科注重直观感受和创意表达的特点,教研员在网络教研中可引导教师运用多媒体资源展示艺术作品,组织线上创意实践活动。针对英语学科强调语言交流和文化背景的特性,开展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语言技能训练等主题教研活动,挖掘英语网络教研中的独特资源,如英文原版教学视频、在线英语学习社区等,丰富教研内容。
五、策略实施保障机制
1.制度保障
教研员作为区域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者,必须引领区域网络教研教学组织及组织内部人员[2]。建立科学严谨的选拔制度,明确选拔标准,要求教研员不仅具备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还要熟练掌握网络技术,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和沟通能力。选拔过程采用笔试、面试、实践操作等多种方式,确保选拔出高素质的教研员。完善考核评价制度,定期对教研员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教研活动组织效果、教师满意度、专业成果等方面。设立奖励机制,对在网络教研中表现突出、引领效果显著的研究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如颁发荣誉证书、提供晋升机会、给予物质奖励等,充分调动教研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资源保障
加大经费投入,购置先进的网络设备,如高速服务器、高清摄像头、专业录音设备等,确保网络教研活动的流畅性和稳定性。升级网络教研平台,不断优化平台功能,如增加智能推荐、数据分析等功能,提升平台的实用性。整合优质教学资源,建立涵盖数学、美术、英语等多学科的教学资源库,收集优秀教案、教学视频、试题库等资源,供教研员和教师免费使用。加强师资培训资源建设,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开展培训讲座,为教研员提供学习提升的机会。
结语
本研究深入探讨了教研员网络教研引领力的培养策略,明确了以数学为主,兼顾美术与英语学科的网络教研现状,剖析了引领力的构成要素,并提出了全面且具有针对性的培养策略和保障机制。然而,研究过程中仍存在一定局限性,如对不同地区网络教研差异的研究不够深入,策略实施效果的长期跟踪研究有待加强。未来研究可进一步关注不同区域的网络教研特点,持续跟踪策略实施效果,不断完善教研员网络教研引领力培养体系,以更好地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肖美娜,常俊勇.教研员网络教研引领力培养策略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1(02):53-56.
[2] 林乐波,陈鲁峰.网络教研:引领教研的“新引擎”[J],基础教育参考.2013(24):27-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