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eepSeek对话式交互的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创新教学模式探究
摘要
关键词
DeepSeek;对话式交互;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教学模式创新
正文
引言:
人工智能正深刻重塑教育生态,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面对日新月异的智能技术,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已成为大势所趋。然而,传统的知识灌输式教学难以适应智能时代的新要求,亟需创新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技术优势,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能力。DeepSeek作为具有强大对话交互能力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系统,为探索人工智能通识课程的教学模式创新提供了新思路。
一、DeepSeek助力重塑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教学模式
(一)DeepSeek对话式交互优化知识供给
DeepSeek的对话式交互能力为人工智能通识课程知识供给模式带来了革新。传统课堂中,教师作为知识的权威,学生被动接受灌输式教学,这种中心化的知识供给方式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而DeepSeek可以通过自然语言对话,根据学生的问题和兴趣点,动态生成个性化的答复和知识内容。这种去中心化和个性化的知识供给,将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知识探索者和建构者。学生可以与其进行深度对话交流,表达自己的疑惑和见解,获得针对性的解答和启发,从而实现知识内化与迁移[1]。
(二)DeepSeek对话引擎赋能课程教学活动设计
DeepSeek强大的对话引擎为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教学活动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可能性。基于对学生历史对话数据和认知特征的分析,可以在课前智能推送预习资料和思考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唤醒先备知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DeepSeek设计富有情境交互性的探究式学习活动。学生通过向其提问、质疑和论辩,在多轮对话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发展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借助其的多模态交互能力,教师还可以创设沉浸式学习体验,引导学生在虚拟场景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课后,DeepSeek可作为智能助手,支持学生拓展学习兴趣,引导跨学科知识融通和学以致用,构建完整的学习闭环。
(三)DeepSeek协同优化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传统的期末笔试难以全面评估学生在人工智能课程中的表现和能力提升。基于DeepSeek的智能评测,可以收集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各个环节与DeepSeek交互对话的数据,挖掘学生知识掌握、问题分析、逻辑推理等多维度能力发展的证据,形成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并重的多元评价体系。这种融合了知识、能力、情感等全面要素的动态评价,能够更加科学地反映学生的真实学习状况。通过智能生成个性化学习分析报告,教师可以洞察每个学生的优势和不足,提供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学生也能及时审视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策略,调整优化学习路径。
二、实施基于DeepSeek的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教学的保障
(一)加强教师DeepSeek素养培训
高校应制定系统的培训方案,帮助教师全面掌握DeepSeek的理论基础和关键技术,了解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前景与典型案例。培训内容可包括DeepSeek的系统架构、知识库构建、对话生成算法、多模态交互等,还要重点讲解如何将DeepSeek融入教学全流程,如课前预习辅导、课堂讨论引导、课后作业批改等。培训形式要丰富多样,线上理论学习与线下实操练习相结合。建议采用基于场景的项目制学习,鼓励教师针对具体教学问题,利用DeepSeek提出解决方案。学校可举办DeepSeek教学应用比赛,搭建教师经验交流平台,营造良性竞争氛围。对于应用实践突出的教师,可给予表彰奖励,并安排他们开展教学示范,带动更多教师投身DeepSeek赋能教学的探索。同时,要建立常态化的培训反馈机制,及时调整优化培训方案,确保教师DeepSeek素养能够适应智能时代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二)健全人工智能通识课程的标准规范
推动基于DeepSeek的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有序开展,需在国家相关政策指引下,健全课程标准和规范。可由教育主管部门牵头,联合人工智能领域专家、一线教师代表等,系统论证形成通识课程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组织、质量评估等关键要素的标准体系,明确课程对学生人工智能基础知识、工程实践、伦理道德、批判思维等关键能力的要求。在课程教学大纲制定上,要体现DeepSeek赋能的特色,预留探索创新的空间,鼓励教师根据学情和教学反馈优化教学安排[2]。同时,还需组织优秀教师团队,开发配套的示范性教材资源,精心设计基于DeepSeek的案例分析、项目实践等教学活动,并提供教师手册,指导教学实施。考虑到人工智能技术的迭代速度,教材资源要易于拓展更新,建议采用开放共享的在线平台,支持不同学校的教师协作开发,定期举办研讨会交流教学经验。健全的课程标准规范,能够引领各高校科学制定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方案,规范课程教学组织管理,保障教学质量。
(三)完善基于DeepSeek的课程管理平台
高校要充分发挥DeepSeek在智能管理方面的优势,完善课程管理平台,为教师教学提供全流程的智能化服务。平台可嵌入DeepSeek对话交互引擎,结合学校人才培养要求,为教师个性化定制教案设计工具包,集成学情分析、知识点推荐、案例库检索、作业自动批改等功能,减轻教师备课压力。要建立学生画像数据库,动态记录学生课前预习、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等环节的表现数据,利用DeepSeek生成个性化学习报告,帮助教师精准把握学生学习需求,优化教学策略。平台还可设置教学质量评估模块,利用DeepSeek分析学生反馈、教学互动、学习成果等多源数据,自动生成教学诊断报告,为教师教学改进提供洞见。同时,学校要完善DeepSeek使用的激励与监管机制,将教学应用绩效纳入教师考核,激发教师创新动力。加强应用过程监测,及时发现并纠正平台使用中的问题,提高运行效率[3]。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须引起重视,对教师的行为数据收集和使用要合法合规。
三、结语
基于DeepSeek对话交互的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教学模式创新,为智能时代高等教育变革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这种创新不仅能够优化教与学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人工智能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更能推动教育理念的革新,构建人机协同、动态生成的智慧课堂生态。然而,教学模式的创新绝非一蹴而就,还需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未来,高校应加强顶层设计,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参考文献:
[1]陈文智.AI重塑教育,DeepSeek催生教育新纪元[J].教育家,2025,(08):1.
[2]徐天阳.高校教育遇上DeepSeek催生新的认知范式[J].服务外包,2025,(03):28.
[3]唐燕儿,刘召山.ChatGPT时代通识教育改革的方向与路径[J].广州开放大学学报,2025,25(01):72-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