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与责任,点亮道德法治之光-----谈谈我的育人故事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在西乡县城北小学一年级的教室里,每一日都宛如一部温暖的成长剧集在上演,其中的每一个片段都满溢着教育的智慧与温情,承载着孩子们成长的珍贵瞬间。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课的老师,我有幸成为这段旅程的陪伴者和引导者,见证他们在知识与品德的海洋中探索前行。在这看似平凡却又无比珍贵的教学时光里,一个个鲜活的育人故事不断涌现,让我愈发深刻地领悟到这门课程所蕴含的巨大能量与深远意义。
刚开学不久,在一次道德与法治课上,我为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充满趣味和教育意义的故事 ——《分享的快乐》。故事里,森林中的小动物们各自拥有着美味的食物和心爱的玩具。起初,小猴子紧紧护着自己的香蕉,小兔子也不愿分享自己的胡萝卜,小松鼠则把松果藏得严严实实。可是,随着冬天的脚步临近,大雪纷飞,食物变得越来越难找。小猴子看着自己为数不多的香蕉,开始感到孤单和忧虑;小兔子守着那几根胡萝卜,也失去了往日的快乐。这时,聪明的小狐狸站了出来,它提议大家把食物和玩具都拿出来分享。小猴子犹豫着拿出了香蕉,小兔子也小心翼翼地递出了胡萝卜,小松鼠则大方地分享了松果。在分享的过程中,小动物们惊喜地发现,原本有限的食物变得丰富多样,大家一起品尝着美食,玩着不同的玩具,欢声笑语回荡在森林中。它们收获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是珍贵的快乐和深厚的友谊。
讲完故事后,我微笑着看向孩子们,鼓励他们分享自己在生活中的类似经历。教室里瞬间热闹起来,一双双小手如雨后春笋般高高举起,孩子们的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迫不及待地想要分享自己的故事。有的孩子说把自己的零食分给了幼儿园的小伙伴,大家一起吃得很开心;有的孩子讲自己和邻居小朋友交换了玩具,玩到了更多新鲜有趣的东西。然而,在这一片热闹中,我却注意到教室角落里的小明默默地低下了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安和落寞。
下课后,我轻轻地走到小明身边,蹲下身子,用温柔的语气问道:“小明,怎么在讨论的时候你没有发言呀?是不是有什么心事呢?” 小明咬着嘴唇,犹豫了好一会儿,才小声地说:“老师,我从来没有和别人分享过东西。” 听到他的回答,我的心里不禁微微一震。随后,我拉着小明的手,来到了安静的走廊,和他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谈。
原来,小明是家里的独生子,长辈们对他宠爱有加,家里所有好吃的、好玩的都优先给他。在这样的环境下,小明渐渐习惯了独自占有,他从未体会过分享的快乐,也不知道如何与他人分享。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我深知帮助小明学会分享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这不仅关乎他在学校的人际交往,更会对他未来的性格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为了帮助小明打开心扉,学会分享,我精心策划并在班级里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分享活动。首先,我提议孩子们每人从家里带来一本自己最喜欢的图书,共同组建班级图书角。在活动启动仪式上,我向孩子们介绍了图书角的规则:大家可以自由借阅图书,但要爱护书籍,看完后及时归还。我还特别鼓励小明积极参与,告诉他图书角的建立就是为了让大家分享自己喜欢的故事。活动当天,孩子们纷纷带来了自己的藏书,有充满奇幻冒险的《小王子》,有可爱有趣的《小猪唏哩呼噜》,还有色彩斑斓的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小明则抱着一本有些破旧但看得出他非常珍惜的漫画书,慢慢地走到图书角前。他小心翼翼地把书放在书架上,眼睛始终盯着那本书,似乎有些不舍。我看到这一幕,走上前去,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小明,你带来的书看起来很有趣呢!你可以和同学们讲讲书里都有什么好玩的故事。” 在我的鼓励下,小明鼓起勇气,小声地对身边的同学说:“这是我最喜欢的漫画书,里面有超级英雄,他能打败好多坏蛋。” 同学们立刻被他的话吸引,围过来好奇地询问。那一刻,我看到小明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羞涩但又开心的笑容。
除了图书角活动,我还鼓励孩子们在生日的时候,把自己的小蛋糕带到学校,和同学们一起庆祝。有一次,班级里的小红过生日,她带来了一个漂亮的草莓蛋糕。在唱完生日歌后,小红开始给同学们分蛋糕。当她把一块蛋糕递给小明时,小明先是愣了一下,然后脸上露出了惊喜的表情。他接过蛋糕,小声地说了声 “谢谢”。看着小明开心地吃着蛋糕,我知道,分享的种子已经在他心中悄悄种下。
在一次次的分享活动中,小明的变化越来越明显。有一天,他像往常一样来到学校,书包里鼓鼓囊囊的。课间休息时,他兴奋地跑到图书角,从书包里拿出一本崭新的漫画书,大声地对同学们说:“我又带来一本好看的漫画书啦!大家可以一起看。” 说完,他还主动给同学们介绍起书里精彩的内容,同学们都听得津津有味。看到这一幕,我感到无比欣慰,小明终于学会了分享,他已经逐渐融入了这个充满爱的集体。
为了让孩子们对尊重他人有更全面的理解,我引导大家一起讨论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尊重他人的方式。孩子们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在别人说话的时候要认真倾听,不打断;有的说不能嘲笑别人的缺点,要多鼓励;还有的说要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在热烈的讨论中,孩子们对尊重他人的理解更加深刻了,班级里的氛围也变得更加和谐融洽。
在一年级的道德与法治课上,培养孩子们的责任感也是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有一段时间,班级里的卫生状况不太理想,地上经常能看到纸屑、铅笔屑等垃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在课堂上和孩子们一起展开了讨论。我问孩子们:“我们的教室是我们共同学习和生活的地方,现在它变得有些脏,大家觉得应该怎么办呢?” 孩子们纷纷开动脑筋,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有的说要多准备几个垃圾桶,方便大家扔垃圾;有的说看到垃圾要主动捡起来;还有的说要互相监督,提醒大家保持卫生。
经过讨论,我们最终决定实行 “班级卫生小卫士” 制度,每个孩子轮流负责一天的教室卫生。在第一天的 “小卫士” 上岗前,我认真地向孩子们讲解了卫生打扫的要求和注意事项,鼓励他们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然而,刚开始的时候,有些孩子对这个任务并不太上心。有的只是简单地扫了几下地,就跑去玩耍了;有的甚至忘记了自己当天的职责。面对这些情况,我并没有批评他们,而是通过不断地鼓励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责任感。
有一天,轮到小雨当卫生小卫士。那天放学后,其他孩子都陆续离开了教室,只有小雨还在认真地打扫着。他先用扫帚仔细地清扫地面的每一个角落,连桌子底下的灰尘都不放过。扫完地后,他又拿起拖把,用力地拖着地,额头上冒出了细密的汗珠。我走进教室,看到小雨认真的样子,心疼地问:“小雨,累不累呀?” 小雨抬起头,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坚定地说:“老师,不累!我要让我们的教室干干净净的。” 那一刻,我从他的眼中看到了强烈的责任感和担当。我对小雨的认真负责进行了全班表扬,并把他作为榜样,鼓励其他孩子向他学习。从那以后,孩子们对待 “班级卫生小卫士” 的任务越来越认真,班级的卫生状况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在这一年的教学过程中,像这样的小故事数不胜数。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独一无二的种子,他们有着不同的性格、兴趣和成长背景。而道德与法治课就如同阳光和雨露,默默地滋润着这些种子,帮助他们生根发芽,茁壮成长。通过这门课程,孩子们学会了分享的快乐、尊重他人的重要性、承担责任的意义,以及关爱他人的温暖。这些美好的品质如同璀璨的星光,将照亮他们未来的人生道路,伴随他们一生。
杨梅 出生于1973年2月 女 汉族 陕西汉中西乡人,副高级教师 ,主要研究小学语文的教育教学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