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教学在地理信息系统教学中的创新研究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冯适

摘要

项目式教学法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教学中的创新应用正受到广泛关注,其在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研究旨在分析项目式教学法在GIS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其对提升学生能力的作用,通过引入项目教学法,结合工程实例进行GIS课程教学设计,研究结果表明,项目式教学法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促进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为GIS教学模式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实践案例,也强调了在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工科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并为培养适应现代信息产业急需的GIS应用型人才提供了有效的教学改革方案。


关键词

项目式教学;地理信息系统(GIS);教学创新;学生能力培养

正文


一、理论基础与应用现状

(一)项目式教学法的理论框架

项目式教学法的理论框架是一个多维度的结构,它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融合了多种教育理论,强调学生在实践项目中的探究学习,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项目式教学法(Project-Based Learning,简称PBL)的理论基础可以追溯到约翰·杜威的进步教育思想,强调“做中学”,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参与现实世界中的经验来获得知识和技能,核心理念是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通过自己的活动、经验和思考来建立新的知识结构和对事物的理解,借鉴了社会认知理论、情境学习理论等多种理论,强调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通过合作、交流和反思来促进自我学习和认知发展,特点包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合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它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创新实践能力的目标。

(二)GIS教学中项目式教学法的应用现状

根据牛坤等人的研究,在《GIS技术与应用》课程中应用“项目式”创新实践教学模式,通过结合实际案例,显著提升了学生的GIS操作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研究数据显示,与传统教学相比,项目式教学法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提高了约20%;在风景园林专业的GIS课程中教师通过筛选与工程项目相关的专题,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强调“练中学、做中学”的理念,学生需要对某区域的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调查,并利用GIS软件制作相关地图。

总的来说,项目式教学法在GIS教学中的应用现状显示出其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和促进团队合作等方面的积极效果。

二、项目式教学在GIS教学中的实施框架

(一)教学模式概述

项目式教学(PBL)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教学中的应用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它通过让学生参与实践项目来促进主动学习,这种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旨在提升学生的GIS操作技能、空间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基于GISPBL模式建立在建构主义和经验学习理论之上,这些理论支持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深入理解GIS概念,并在实践中发展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目标是让学生掌握GIS理论知识,提升操作技能,并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和创新。

(二)教学设计原则

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教学中,项目式学习(PBL)模式的设计原则不仅指导教学实践,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1.学生中心(Student-Centered

在学生中心的教学模式中,个性化学习路径的实施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风格选择项目的自由空间,不仅如此,学生中心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积极提供和接受反馈,这样的互动使得学生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项目方向,动态的调整过程不仅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改进,也锻炼了他们面对挑战时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关注知识的传授,更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为他们未来的学术和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实践导向(Practice-Oriented):

实践导向的教学模式在GIS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通过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紧密结合,使学生能够通过参与实践项目来深化对GIS工具和技术的理解,让学生在解决城市规划、环境监测等现实世界问题的过程中,亲身体验GIS技术的应用,从而增强学习内容的相关性和实用性,而且也激发了学生对新方法和工具的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验精神。

3.合作学习(Collaborative Learning

合作学习在GIS教学中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它通过团队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如何分配任务、协调工作和解决冲突,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从不同团队成员那里获得多元的视角和想法,思维的多样性促进更全面的问题解决策略的形成。合作学习也能显著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他们必须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倾听他人的意见,这种双向沟通是有效团队合作的基石。

(三)教学流程

GIS教学中,从项目选择与设计开始,要求学生根据实际需求和兴趣确定研究主题,并设计出切实可行的项目实施方案,接着进入数据收集与处理阶段,学生需要学会如何高效地收集、整理和分析这些数据,以确保项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项目实施与管理阶段则考验着学生们的执行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他们需要按照既定计划执行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进行必要的调整和管理,确保项目按时按质完成,成果展示与评估是收尾阶段,他们需要通过报告、演示或其他形式向同学和教师展示项目成果,并接受评估,这个过程不仅检验了学生的学习成效,也锻炼了他们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三、 项目式教学的创新点与挑战

(一)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合作精神

项目式教学(PBL)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教育中的一个显著创新点是其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合作精神的贡献。学生参与实际的项目工作将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具体问题,从而显著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GIS项目中,学生要理解GIS的基本概念和技术也要学会如何操作GIS软件,收集和分析地理数据以及如何将这些数据转化为有意义的信息和解决方案,这种实践操作的使学生能够深入掌握GIS工具和技术,培养他们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二)项目式教学法的挑战

然而,PBL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对实践资源的大量需求给学校和学生带来经济负担;学生角色的转变,要求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指导者和促进者,需要教师具备新的技能和教学策略,课堂难度加大;教师需要管理多个项目团队,确保每个项目都能顺利进行,这对教师的项目管理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最重要的是,制定公正、一致的评估标准对于PBL来说是一个挑战,尤其是在评估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性方面。

参考文献

[1] 袁文容.基于GIS技术开展项目式学习探析[J].地理教育, 2023.

[2] 牛坤,彭长根,周洲,.“项目式”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以《GIS技术与应用》课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 2019, No.399(05):141-142.

[3] 张峰.基于PBL"GIS平台开发技术"教学方式改革探讨[J].山东农业教育, 2019(2):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