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摘要
关键词
核心素养;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体系
正文
引言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新时期各学科的主要教学任务。教师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优化教学设计,完善教学模式,发挥教学的多重价值。初中体育教师应转变思想,更新教学理念,将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目标,营造轻松、健康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内化体育知识,在体育学习中获得愉悦感,在有效的实践中实现身心健康发展。
1初中体育核心素养的作用
初中体育核心素养囊括较多内容,其覆盖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所需要掌握的必要能力及品质,大致包括运动能力、思维能力、健康行为、德育素质,是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底层逻辑。核心素养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精细化锻炼,培养其良好的锻炼习惯。同时,核心素养中的体育道德品质也是开展体育课程思政的关键载体,引导学生通过协作竞争,塑造良好的品格。此外,核心素养是衡量初中体育教学效果的客观标准,也是评价初中生体育学习成果的重要指标,体育教师需要以核心素养理念为教学指导思想,对初中体育教学方向进行有效管控,基于核心素养要求,强化对学生差异化指导,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除此之外,核心素养强调培养学生健康思想、积极态度,引导学生形成终身体育学习的良好习惯,也是体育教学能够长期开展的重要依据。因此,教师需强化体育核心素养,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其能够在持续学习过程中掌握必要的技能,形成良好的品格。
2核心素养下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体系构建对策
2.1抓住体能发展敏感期,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各种体能发展的敏感期大多出现在少年时期,初中阶段要抓住学生各种体能发展关键期,关注体能练习的兴趣培养,有重点地发展体能。初中生步入青春期后,不仅进入了身体形态发育快速期,心理层面也更加关注自己的身高、体重、身体姿态等,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变化,积极引导学生选择科学的锻炼方法和手段,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初中阶段,男同学、女同学的运动兴趣差异性明显,男同学更倾向于参加篮球、足球、排球等球类运动,喜欢竞争,热衷于参加对抗性强的运动项目;女同学在这一阶段则是更喜欢参加舞蹈、健美操等运动项目。据此,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的安排应针对学生自身身体条件的差异、运动基础以及兴趣爱好的差异安排多样的、可供选择的运动项目,教师要关注到每一个个体,争取促进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自己以前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提高,要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增强学生自信心。
2.2角色扮演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体育品德
初中体育教学应当充分落实体育的教学功能和育人功能,将体育品德核心素养全面落实到体育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教学时,教师可在竞赛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公平竞争意识,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在体育锻炼中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等。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组织体育角色扮演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具体角色中体会体育精神和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体育品德。
2.3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体育教师可以实施分组协作教学法,倡导学生进行团队协作以达成学习目标,并通过组织体育竞赛激发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另外,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之间相互激励,形成互助意识和团队精神,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与责任感,使每个同学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参与体育运动中。在小组协作式学习阶段,学生之间就多样议题进行持久深入的对话和互动。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极大地推动了学生在体育领域关键素质的发展。例如,当教师讲解篮球这项运动时可以采用小组篮球赛的方式,让学生在与团队的合作中体验到这项运动的吸引力。在篮球比赛中,学生不只是能够更深入地学习和应用篮球技巧,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也得到了有力的加强,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能力。首先,体育老师需要为学生详细解释和展示篮球运动的核心技巧,确保学生首先对篮球的基础技巧有深入的了解;其次,当学生们掌握了篮球的基础技巧之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向他们解释篮球比赛的各种规则,并鼓励他们以小组方式参与篮球竞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锻炼学生们的团队意识、团队精神以及合作精神,从而提高其综合素质。
2.4融入体育道德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体育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体育道德的培养。教师应采取以下方式融入体育道德培养:第一,教师要将体育道德目标与实践训练目标结合,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提升个人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全面发展。第二,教师应在体育教学中融入体育道德元素,比如,引入丰富的团队运动项目,潜移默化地渗透团结互助思想;选择恰当的时机,引入具有竞争性、规则性的项目,要求学生自觉遵守规则,公平竞争。丰富的课程内容既能让学生对体育学习保持积极性、主动性,又能使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提升体育道德素养。
2.5组织多种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
体育课堂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师应秉持“以生为本”理念,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避免教师的单方面讲解,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强调学生学习的有效性,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活动。 在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多样化的体育活动,使体育教学动态化、趣味化。首先,教师要以激趣为目标,为学生设计丰富的体育游戏,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轻松、有趣的体育游戏中掌握更多体育知识、体育技能。同时,体育游戏能改善师生关系,使学生消除对教师的抵触、畏惧心理,拉近师生距离,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其次,教师应重视沟通,在讨论体育知识、体育赛事时,不要直接给出结论,而要以学生为中心组织讨论活动,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教师还可以组织团队游戏、模拟训练,将知识讲解、技能训练融入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体育学习的价值。最后,教师应引入心理训练活动,如放松训练、自信心培养活动等,使学生更加积极、阳光,发展综合素质。
结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下构建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体系,对于学生具有深远的意义,既关系到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还是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推动体育教育改革创新的举措。所以,教师应高度重视并积极推进初中体育教学的发展,采取多元教学模式,从而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叶炜杰.核心素养下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实践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3(51):10-13.
[2]崔永强.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体育教学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2023(34):60-62.
[3]丁广来.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体系构建[J].体育世界,2023(10):91-93.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1.
[5]俞国良.我国学校心理健康状况与教育效能的基本估计:调研证据[J].基础教育参考,2023,(9):3-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