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趣味化教学的小学体育体能练习策略
摘要
关键词
趣味化教学;小学体育;体能练习
正文
引言
小学体育教育是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然而,传统的体能练习往往单调枯燥,导致学生对体育课程缺乏兴趣和积极性。在当今数字化和多样化的学习环境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至关重要。因此,探索趣味化的体育教学策略,尤其是在体能练习方面,对于提高学生参与度和学习效果极为重要。
1小学体能训练概述
小学体育教师要高效开展体能训练,首先要明确体能训练的内涵,从而在组织设计体能训练教学时更有方向感和目标性。对学生体能进行训练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身体对环境、学习的适应能力,其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锻炼学生肌肉强力和耐力。锻炼学生肌肉强力主要是提高学生全力做阻力运动的能力,锻炼学生耐力主要是提高肌肉重复收缩的能力。第二,锻炼学生的柔韧性。学生在肌肉的不断运动中能够逐渐提升肌肉的柔韧性,从而提高身体机能。第三,锻炼学生的敏捷性。要着重从大小肌肉群的协调性和可操作性入手,体现出体能训练在提升学生敏捷性方面的作用。第四,加强学生力量训练,使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拥有更大的力量。第五,关注学生速度方面的训练,有效提高学生快速运动的能力。速度在学生体育运动中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体能训练中要加强学生速度方面的训练,为学生参与各种体育运动打好基础。由此可见,体能训练的各个方面在体育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对学生学习和生活也有较大影响。小学体育教师要基于体能训练的主要内容组织教学,加强相关训练项目的设计,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升,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实效性。
2小学体育体能训练的价值
2.1强健学生体魄,减少运动损伤
体能训练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身体机能的发展。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体能训练组织学生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个人体质。随着个人体质增强,加之在体能训练中掌握体育运动要领,学生能够在小学体育运动中减少运动损伤。这样,小学体育教学也能更进一步地实现“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目标。
2.2落实新课标,促进课程改革
新课标对课程内容、总目标进行重新设计,将体能单独设置为义务教育体育课程的一项内容,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积极参与各种体能练习,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的相应要求。而教师积极开展体能训练,能落实新课标要求,也能够对课程改革起到推动作用。
2.3培养团队精神,塑造意志品格
体育教学是强调团队精神与意志品格的一种特殊教学模式,而体能训练对学生团队精神与意志品格的发展均有促进意义。首先,体能训练以教师指导为主,以学生互助为辅,学生需在体能训练中相互配合,学习动作技巧,保障队友安全,培养团队精神。其次,体能训练要求学生持之以恒,以毅力克服各种困难,这一过程能够有效塑造学生的意志品格,培养其阳光心态。
3基于趣味化教学的小学体育体能练习策略
3.1创设虚拟体验情境
虚拟情境教学就是基于虚拟现实技术、虚拟仿真技术的综合应用,为学生构建综合性的体育学习和训练情境,有效调动学生参与情境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趣味情境中完成多种体育动作,感受体育运动的乐趣。因此教师根据教学活动的需求,可以尝试创设虚拟化的体验性教学情境,改革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增强教学活动趣味性,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效果,保障体育教学活动创新实施。例如,小学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田径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创设虚拟化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对体育运动知识的深度学习和探索。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田径运动教育的需求,生成虚拟化的情境,如假设学生正在参加一场名为“未来田径挑战赛”的虚拟体育赛事,这场比赛在一个高科技的虚拟现实体育场中进行,学生需要穿戴虚拟现实设备才能参与。体育场内设有各种先进的田径设施,包括智能跑道、互动式跳高架和虚拟投掷区等,学生将在这个充满科技感的虚拟环境中进行各项田径训练和挑战。在完成虚拟情境的创设后,教师就可以从趣味田径教学的视角设计相应的体验探究活动,如组织学生在虚拟情境中参与智能跑道冲刺训练,由系统根据学生的动作、速度等作出评价,并对学生实施针对性的指导。同时,还可以在虚拟化的情境中组织学生参与“互动式跳高架挑战”,即在体育场内设有一个互动式跳高架,跳高架的高度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动态调整,当学生跳跃时,跳高架会自动感应并给出相应的评分。如此就能借助虚拟情境的创设应用,增强体育田径教学的信息化程度,有效提高体育教学活动综合效果,使学生能获得针对性指导,进一步优化田径运动训练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3.2音乐与节奏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音乐与节奏作为一种体能练习趣味化教学策略,具有巨大潜力。融入音乐与节奏的体育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体育活动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进而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全面发展。音乐与节奏能为体育教学带来愉悦的情感体验。音乐作为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积极情绪。在体育课上,选择欢快、动感的音乐作为伴奏,能让学生在运动中感受到音乐的力量,增加体育活动的乐趣,使学习变得更加愉悦和充满活力。例如,教师可以组织音乐与节奏练习相结合的“有氧舞蹈运动”。在这个练习中,教师选择一段欢快动感的音乐作为伴奏,引导学生按照音乐的节奏和节拍进行舞蹈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学生根据音乐的节奏做出各种动作,如跳跃、摆臂、扭动等。同时,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舞蹈动作组合,让学生在音乐的节奏中完成一整套的舞蹈运动。音乐的动感和韵律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和活力,让他们在运动中感受到音乐的力量。
3.3结构化要清晰
体能练习环节在《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建议时长为10分钟,这10分钟占据了课堂的1/4,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师在设计体能练习时,同样要考虑练习内容间的结构化,层层递进,从无球到有球或是从有球到无球,但绝不能一会有球、一会无球,再一会又有球,这样光是队伍的调动就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体能练习的环节设计在4个会较为合理,从易到难,从平缓到急促,从无序到有序,从上肢到下肢等,4项练习的设计应涵盖大部分体能小项,基于“趣味”的基础上,让学生乐在其中,并得到充分的身体锻炼。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体育教学实践中促进趣味田径教学法的开发和应用,能逐渐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构建生动有趣的体育教学指导体系,激发学生参与田径学习的兴趣,从而保障教学活动高效化开展。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将趣味田径教学法的实践应用作为基础,从多角度思考教学活动改革创新的措施,确保能打造特色体育教学空间,带动学生学习和思考,使体育教学活动创新实施、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彬.趣味田径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2023(23):27-29.
[2]刘鸿鑫.趣味田径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成才之路,2023(21):137-140.
[3]何存龙.趣味田径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界,2023(3):44-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