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教学点数字教材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影响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李岚 周应添

灵山县旧州镇石柱小学 535417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作为农村小学重要组成部分的教学点,承担着为偏远地区的儿童提供基础教育的任务。但是由于教师的薄弱教学资源的匮乏,使得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发展受到了很多方面的挑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很有必要的。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农村小学教学点的数字教材应用也逐渐成为新的探索方向,在农村小学教学点教学应用中不仅可以弥补传统教材的不足,而且为学生阅读提供更丰富的经验,希望能对农村小学教学点教育改革起到有价值的借鉴作用。

一、农村小学教学点语文阅读现状分析

1.资源匮乏与教学困境

农村小学教学点的语文阅读教学面临长期性的资源短缺问题,表现为课内外阅读材料严重不足,教材内容单一,难以满足学生多层次的阅读需求。由于学校资金有限,图书室建设往往流于形式,书籍种类少且更新缓慢,学生获取课外阅读资源的机会极为有限。同时,课堂教学受限于教材内容,缺少拓展性阅读训练,学生的阅读视野被严格框定在课本范围内,阅读兴趣无法充分激发。教师教学资源同样短缺,缺乏针对性阅读指导材料,教学手段相对单调,导致阅读教学过于模式化,简单化,无法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针对性培养。家庭环境也难以提供有效的阅读支持,许多家长自身受教育程度较低,缺乏培养子女阅读习惯的意识,学生课后阅读往往处于无人指导的状态。多重因素交织,使农村小学教学点的学生在阅读能力发展上受到显著限制,不仅影响语文阅读学习成效,更对整体思维能力的提升形成了长期阻碍。

2.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现实问题

农村小学教学点的学生在阅读能力发展上普遍存在理解能力薄弱、阅读策略缺乏、阅读兴趣低迷等问题。阅读理解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对文章主旨、人物情感、情节发展的把握不够深入,难以从文本中提取有效信息,推理能力较弱,缺乏批判性思维。部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习惯于机械朗读,对词句的理解停留在表层,无法形成深入的思考与联想。阅读策略缺乏,使得学生难以主动使用预测、归纳、质疑等方式提升阅读效果,在面对较长或复杂文本时容易产生畏难心理,缺乏自我调整和提升的意识。影响后续学科学习与综合素养的提升。

3.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使用“教师讲解—学生朗读—机械背诵”的传统教学模式,长期以来,对农村小学教学点学生语文阅读教学缺乏互动性和探究性,导致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主动思考、不主动建构知识,而是被动地接受信息。教师往往以审题为导向,重视对文字、字词的理解和内容的复述,而忽略了对阅读方法的引导,这就造成了有效的阅读策略很难被学生掌握。课堂上,老师们以课本内容为主,而课外阅读的辅导几乎是缺失的,学生阅读的广度受到了很大的局限。阅读教学评价方式单一,主要靠默写、背诵和课后练习,忽视了阅读理解、思维表达和个性化阅读体验,导致学生对文字的深度思考不够,在阅读理解、思维表达、阅读体验上缺少情境创设的阅读过程,未能充分展示文本的韵味,学生很难产生共鸣,阅读的兴致自然也就不高了。这样的教学模式影响着学生阅读能力发展,使学生的探索精神、思辨阅读能力也在不断削弱。

二、数字教材对农村小学教学点语文阅读能力的影响

1.数字教材的特点及其对语文阅读的作用

数字教材具有交互性、个性化、动态更新、多感官刺激等特点,作为信息化时代的教学资源,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给农村小学教学点以新的可能。交互性体现在它的语音朗读、动画演示、点击反馈等方式,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得及时引导和反馈,提高阅读的沉浸感和理解效。数字教材的动态更新能力,使其能够不断引入新的阅读资源,使学生接触到更广泛的文本内容,拓展阅读视野,打破传统教材固定不变的局限。多感官刺激通过声音、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增强阅读体验,弥补单个文字信息可能造成的理解障碍,使学生对文本意境的感知更加直观。

2.数字教材在农村教学点的实际应用

数字教材在农村小学教学点的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其推广受到基础设施、教师素养、学生适应性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部分具备条件的教学点,数字教材已被纳入语文课堂,通过电子屏幕、投影设备或学生个人终端提供阅读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一些教学点借助在线平台,开展数字阅读活动,使学生能够在课余时间接触到比传统课本更广泛的阅读材料,提高阅读的灵活性和自主性。学生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个体差异,部分学生对数字阅读充满兴趣,能够积极探索,而另一些学生则因缺乏数字素养或自主学习能力,难以有效利用数字资源。尽管面临挑战,数字教材仍然展现出促进阅读兴趣、拓宽阅读渠道、提升学习效率的潜力,为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3.数字教材对阅读能力的具体影响

数字教材展现了多维度的影响力,在提升农村小学教学点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也起到了积极的词汇积累、阅读策略、思维能力培养等方面的作用。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来自于多媒体辅助的文本呈现方式,而新增的单词注释、语音朗读、段落解析等功能,让学生对上下文的理解更加直观,从而降低了阅读的障碍,提高了对信息的提取和概括能力。在强化词汇积累,数字教材在提供生词释义的同时,还帮助学生通过情景动画、词根词缀解析等手段掌握词汇用法,使词汇学习不再局限于死记硬背,而是融入到具体的阅读情境中去。数字教材的智能阅读训练系统让学生学习预测课文内容、归纳段落要点、质疑作者观点等不同类型的阅读策略。批判性思维的形成得益于开放式阅读任务的引入和跨学科阅读资源,学生在比较分析中能够接触到不同观点、不同叙述方式的文本,培养独立思考和深度阅读的能力,从而使阅读成为认知的深化和思维的拓展,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

4.数字教材资源推动教育公平化

城乡教育资源分布不均,一直是教育领域的突出问题。农村小学教学点语文阅读数字教材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为缩小这一差距提供了可能。通过网络,农村教学点学生能够获取与城市学生近乎相同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数字教材不受地域和时间限制,无论是偏远山区还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教学点,只要有网络覆盖,学生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语文阅读教育。这种跨越空间的教育资源输送,减少了因地域差异导致的教育不公平现象,为农村孩子提供了更平等的受教育机会,让他们在知识获取和能力培养上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5. 数字教材应用引发教师专业发展变革

数字教材的应用对农村小学教学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扎实的语文教学知识,还需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实证研究过程中,我们课题组成员积极参加各类信息技术培训,学习如何运用数字教材开展教学活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分析学生学习数据等。这种需求促使教师不断学习和自我提升,推动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进程。同时,教师们在数字教材应用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反思,积极撰写论文,也为教育教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素材和思路,促进了农村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发展。

农村小学教学点语文阅读数字教材应用实证研究,无论是在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词汇积累和思维深度,还是在教学模式革新、学生成长、教育公平推进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产生了积极而深刻的影响。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

姓名:李岚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74.11 籍贯:广西灵山县旧州镇 民族:汉族

学历:本科 职称:高级教师 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作者简介:第二作者

姓名:周应添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783 籍贯:广西灵山县旧州镇 民族:汉族

学历:大专 职称:副高 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