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关键词
沟通;辅导员;沟通;运用
正文
高校辅导员与学生的沟通可以以个人谈话、家庭访问等方式去展开。沟通可以更好地深入了解学生,同时保护学生的隐私,以消除他们内心的恐惧,让学生对辅导员敞开心扉、帮助个别学生解决隐藏在内心深处的大问题等等。辅导员与大学生还可以是集体沟通的形式,可以是辅导员与几个学生谈话,也可以是一个小组,一个班级的形式,通过班会、讲座、团建等方式进行。
一、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1、沟通缺乏情感融入
在与大学生的日常沟通交流中,许多高校辅导员只是进行“露水式”的交流,减少了情感因素的注入,增加了较强的目标所向,当完成教育任务后,便终止与大学生的沟通。在与学生交流时,辅导员没有认识到学生的情感需求,只是进行简单空洞的说教与命令执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和心理特点。由于缺乏对情感需求的关注和满足,学生容易产生抵抗以及负面情绪,进而导致辅导员陷入被动和低效的两难处境。情感投资是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粘合剂”,适当情感的融入可以消除沟通之间的隔阂、代际差异,消除偏见,更好地为二者之间建立良好关系。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之间的情感是否和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辅导员。如果辅导员能够放低姿态,走进学生、关心学生、爱学生、“用爱孩子的心爱学生,用爱孩子的心教育人”,对学生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那么辅导员一定会得到学生们的理解和尊重,甚至喜爱,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便会有所成效。
2、沟通双方疏离
《高校教学辅导员组建规则》明确规定了辅导员的分布:“学生和大学应根据不低于1:200的师生关系”,但在工作实践中,高校辅导员往往要面对四五百名学生,除了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外,还要承担大量的行政事务,比如社团组织管理、组织参加相关的集体活动、组织各种奖助贷评选、积极提供就业咨询服务等等。许多辅导员因为有这么多的工作,没有时间去了解学生,又为了完成学校规定的任务,与学生沟通的时间直接减少。由于缺乏时间的投入,深入的交流,学生与辅导员之间不能快速地结识,因此学生很难畅所欲言,彼此之间获取的信息很少,彼此之间不能深入了解,所以不能很好的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3、沟通方式单一
大学辅导员通常是使用官方沟通渠道来传达他们的想法、观点和情绪,如召开班会、正式对话等。虽然这种方法可以准确地传递信息,但它速度较慢、效果甚微,且往往传递的是面向全体学生性的消息,缺乏针对性,有效性,不能更好的了解学生的个性。虽然现在微信、抖音、小红书等网络平台已经被逐渐接受和使用,成为主要的交流渠道,但是大学辅导员往往仅局限于发短信、微信和打电话与学生交流,忽略学生在微信朋友圈、微博、抖音、小红书等平台上的言论、动态信息等等,未能及时了解到学生的思想动态,甚至看不懂学生表达的意思,存在一定的代沟。
二、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沟通的有效对策
1、辅导员应确立民主和平等的沟通原则
在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中,辅导员应该抛开大学生的第一流思想,适当放低姿态,把自己树立为与大学生沟通的平等参与者,以平等态度对待学生,耐心倾听学生需求,把他们当作朋友,赞同并鼓励他们积极向上的想法、行为,纠正他们不当的行为观念,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另外,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不一样,成长环境各不相同,性格各异,但是他们应享受同样的教育和待遇,辅导员不应该戴有色眼镜与学生交流,不偏袒,不歧视任何学生。当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个性思想和宣传性,他们对于每件事情都有自己的想法,辅导员不应该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大学生,不应该盲目指责学生。沟通是理解差异,在保留差异的同时找到共同点。只有树立民主平等观念,平等对待学生,辅导员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
2、辅导员要树立责任感
辅导员首先应该热爱自己的工作,为自己作为辅导员的工作感到自豪,并且能够与学生打交道。其次,辅导员应该对学生负责。辅导员应该意识到,作为教师,应该成为他们的榜样,要注意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教育引导学生。此外,辅导员应主动照顾和接近学生,积极及时地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解决问题,利用各种可能性加强与大学生的情感沟通,缩小与大学生的心理距离。
3、辅导员应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
思想政治素质是辅导员工作的基础和必备要素之一,在辅导员工作中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在当今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多样化的学生价值取向下,辅导员应该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信念,为大学生提供正确的指导,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
三、结语:
辅导员在高校尤其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沟通在辅导员的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与大学生的有效沟通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高校辅导员必须重视与学生的沟通,主动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辅导员只有在思考和进一步实践中注意到这一点,才能与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本文给出了辅导员与学生沟通的有效对策,希望能为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有效沟通做出微薄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熊海娜.浅谈辅导员沟通工作方法创新[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8):257.
[2]王美琳.新时期高校思政辅导员沟通艺术研究[J].山东青年.2019(12):111.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刘馥珍,1993年3月,女,汉族,广东省梅州市,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及党建工作,广州华南商贸职业学院。
第二作者:徐思凯,1995年3月,男,汉族,广东省广州市,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及党建工作,广州软件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