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吴翠翠

江西省上饶市必姆中心小学 江西 上饶 334708

摘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法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通过将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学生不仅可以在阅读中拓展思维、积累语言素材,还能通过写作过程深化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逐步形成流畅且有深度的语言输出。该教学法特别强调课堂中的互动性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帮助学生从文本中发现语言的美感和思想深度,还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随着教育发展,读写结合的实践进一步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方法,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法;教学策略及应用

正文


引言

语文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任。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语言能力尚在初步发展之中,如何有效提升其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成为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读写结合教学法的提出,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学生能够在感知语言的同时,也能通过写作进行语言的再创造和输出,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供了可行的路径。

一、读写结合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与教育意义

读写结合教学法源于认知心理学和语言学习理论,强调语言的理解与生成不仅依赖听说能力,还需通过阅读和写作两种形式来加深语言运用的理解与掌握[1]小学语文教育阶段,学生的语言能力正处于初级成长期,通过读写相结合的训练,不仅显著提高了他们的语言综合运用水平,而且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语文素养。通过广泛的阅读,学生能够积累大量语言素材,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而写作则促使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深入理解与表达,进而提升他们的逻辑推理与语言表达能力这样的教学策略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同时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稳固了他们的学习意志与信心,对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教育效应。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法的实施策略及应用

(一)强化阅读材料的选择与整合

在实施读写结合教学法时,首先需要合理选择与整合适合的小学语文阅读材料。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程度和兴趣偏好,教师应挑选出兼具挑战性且能激发学生深思的文章、故事以及诗歌等教学素材。通过精心挑选的阅读材料,能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丰富词汇与句式,进而提升语言感知,为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和灵感。例如:在学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讨论,理解文章中对情感表达的不同方式。教师提问:“你觉得文章中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分别传达了什么样的情感?你能用相似的表达方式描述自己的感受吗?”通过学生的讨论,教师帮助学生明白在写作中如何通过选择词语来表达情感的不同。接下来,教师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习作《我想对您说》,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情感词语表达对家人或朋友的感谢、歉意或祝福。在习作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在课文中学到的技巧,尝试通过生动的词语和句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例如,一名学生写道:“我想对您说,感谢您每天为我准备早餐,您的笑容像阳光一样温暖。”教师则在学生习作后,逐一点评,引导学生反思如何通过选择更具表现力的词语,使自己的写作更有感情。

(二)注重写作训练与阅读的结合

读写结合的核心在于将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形成互动与反馈的关系[2]。在具体的实践操作层面,教师需激励学生们在阅读完毕后着手进行相应的写作活动。通过这种写作手法,学生不仅可以对所读的材料内容进行深刻思考,而且在写作过程中锻炼了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例如:在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并分析作者如何通过细致的描写展示双龙洞的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教师提问:“文章中描述了双龙洞哪些特别的景观?这些景观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通过讨论,能够感受到课文中的细腻描写,并在理解中激发了自己的创作灵感。随后,教师让学生结合课文的学习,进行习作《游》,要求学生描述自己去过的一个景点。教师强调在写作时,要注意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景点的特色,同时表达自己在游览过程中的感受。学生们在习作时,通过学习课文的写作技巧,尝试在描述景点的同时,结合自己的真实体验,如“一片翠绿的竹林在阳光下闪烁,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芳香。”教师在批改时,指出学生在表达感受时应更加细腻,鼓励学生继续在细节上努力,提升写作的生动性。

(三)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活动与评价体系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精心设计多样化的读写融合教学活动,并建立多维度的评价机制。通过集体阅读与协作创作,在小组讨论中交流,课堂活动促使学生主动读写结合兴趣提升。此外,教师在评价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时,除了关注语言的准确性,还应注重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创造性。例如:在学习《腊八粥》这篇课文时,教师首先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腊八粥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教师提问:“你们家有没有类似的传统习俗?你知道腊八粥的寓意吗?”通过课堂讨论,学生们了解了腊八粥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并讨论了自己家乡的风俗习惯。接着,教师要求学生进行习作《家乡的风俗》,鼓励学生写出自己家乡独特的节日习俗或传统活动。在习作过程中,学生们结合自己对家乡的了解,描述如春节吃饺子、端午节赛龙舟等习俗。例如,一名学生写道:“在家乡的春节,每家每户都会包饺子,热气腾腾的饺子中包着我们的祝福。”教师在批改时,指出学生写作时可以进一步加入更多感官细节,如味觉和视觉的描写,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家乡风俗的特色,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三、读写结合教学法的实施效果与未来展望

(一)教学效果的提升

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读写结合教学法,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了全面提升。在长期的读写结合实践中,学生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在写作上展现出更多的创造性和个性化特点。其次,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积极性得到了极大激发。将读写结合融入教学,学生得以拓展写作素材和思路的来源,在写作过程中展现出更强的自信,自发进行思考与自我表达,进而有效提升写作成绩。在读写实践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意识得到显著提升,他们能够更为敏锐地发现问题并高效地提出解决方案。

(二)面临的挑战与改进

尽管读写结合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面临一些挑战。首先,部分教师在实施过程中缺乏足够的读写结合经验,导致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执行效果不尽如人意。其次,由于教材内容的局限性,某些课程在设计上未能充分体现读写结合的要求,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受到限制。针对这些问题,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丰富教学方法,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同时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拓宽教学内容的选择,提供更多的阅读和写作素材,以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未来展望与发展方向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读写结合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应用将进一步深化。在未来的教育场景中,教师们将广泛运用数字化教学资源,通过多媒体、网络平台等渠道,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阅读素材及写作实践平台[3]。读写融合的教育模式中,个性化教学将成为主导趋势,教师需重视学生个体差异,精心设计并实施专属的学习任务与辅导。通过这一方式,学生们在阅读的同时,还能在作文中彰显独到见解与创意。最终,读写结合教学法将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总结:读写结合教学法不仅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手段,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灵活的教学方式。它通过整合阅读与写作,推动学生在语言的理解与表达方面取得平衡,为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奠定基础。随着教育理念的进一步发展,读写结合教学法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周世军.读写结合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祖国, 2022.

[2] 刘源.读写结合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爱人, 2023(10):0010-0012.

[3] 胡宝青. "读写结合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当代家庭教育 1(2023):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