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五育,体现地理之美
摘要
关键词
五育融合;初中地理;核心素养;学科育人
正文
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落实全国教育大会部署,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与2011版课标相比,新版课标继续贯彻“坚持德育为先,提升智育水平,加强体育美育,落实劳动教育”,并将核心素养纳入初中地理课程体系。教师需要将五育与核心素养一同贯彻到地理教育活动之中,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一.徳育为旗,引领正确方向
教育工作者最本质的任务是教书育人,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育人先育德,德育为“五育”首位,在学校教育中占重要地位。2017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明确指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该文件的发布,体现了德育在学校教育系统中的根本地位。教师在初中地理课程中培养学生徳育时可参考表一徳育融合点,并注意以下方面:
1.政治思想品质
政治思想品质是徳育中最基础的部分,是学生在接受徳育后能够达到的最低标准,初中地理课本中所涉及的知识大多是科普性质并配有大量图片,特别是中国地理,较为全面地向学生展示中华之美,
2.人地协调观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与自然就从“人定胜天”转向了“和谐相处”的共生关系,人地协调观一直是地理所强调的重点。在课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并落实到行动中去。
二.启迪智慧,综合把握全局
一直以来智育都位于教育体系地核心地位,2019年9月23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文件中明确指出“着力培养认知能力,促进思维发展,激发创新意识”,这些能力在会成为未来竞争力的着重参考,这也与地理核心素养的要求不谋而合,在智育的培养过程中,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综合思维
与高中地理的综合思维相比,初中地理更偏向于培养思维的养成,将各种地理要素联系起来,动态/辩证地看待问题,并树立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
2.区域认知
初中地理上下册将世界和中国各区的特点详细阐明,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不同空间尺度,不同类型的区域加以认识,提升国家认同感,逐步形成人类共同体意识。
三.体育锻炼,保障健康基础
体育为其他各育的实施提供了健康的基础和物质保障,同时也为人脑长时间、高效率地工作和学习提供了可能性。地理课堂不能像体育课堂一样经常让学生进行户外活动,但是可以从心理以及体育知识方面提高学生认知,结合地理实践力,具体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1.健康生活方式
根据调查显示,初中生各项身体素质发展不平衡,很大一部分同学的耐力素质较差,学生的总体身体素质呈现出下降的趋势【1】。面对这一问题,在初中地理课堂中教师要向学生传递正确的健康生活观念,提高学生保持健康的意识。
2.民族体育精神
在地理教学方面,教师可结合实时新闻,例如冬奥会等热点话题,创设相关情景,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更能沉浸其中,更充分地体会民族体育精神。
四.陶冶审美,发现地理奥妙
2021 年 10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显示出美育的重要性。学习地理学科的过程中,学生们会接触到大量的关于世界各地的自然、人文现象的知识,此时地理教师可以辅以相关图片,让抽象的地理知识转变为生动立体的地理形象,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的审美在欣赏美丽风景的过程中得到提升,达到“以美启真、以美促善、以美育美”【3】的综合性教学效果。具体而言,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使美育与初中地理相结合。
1.地理审美态度
地理审美态度是指可以欣赏接触到的地理事物,认识其价值。初中地理课程中培养学生地理审美态度可以通过创设意境和立体形象进行。
2.地理审美体验
地理审美体验就是在环境中认识地理事物,产生愉悦的感觉,并且将这些感觉融入到地理审美中。地理审美体验重在实践,但是在初中地理课堂中让学生亲身去动手体验的机会并不多,所以从图片中获取间接经验亦可以是一种审美体验。在初中地理中的切入点主要是在新课讲授的过程中,用图来将学生未探索的美丽知识所展示出来,吸引学生进行探究并且获得满足和愉悦感。
3.地理审美评价
地理审美评价就是能够按照以客观实践为前提的审美标准,结合自己的审美经验和情感需要,对地理展现的美学现象进行科学综合分析,揭示规律性地理认识。审美评价可以与初中地理的课后作业相结合,在学生已经经过审美体验,能够结合自己的知识进行运用时,教师可以运用带有图片的课后习题代替只有大量文字叙述的习题,在形象的图片展示中揭示并运用地理规律。
五.劳育创造,屹立先进民族之林
劳动教育是“五育融合”的目标,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用实际行动对祖国进行建设,所以建设者在这方面来说可以被称为是劳动者;2017年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这与劳动教育德理念不谋而合,在初中地理中可以从两方面对劳动教育进行培养,一是劳动价值观,二是地理实践力。
1.劳动价值观
劳动价值观是人们对劳动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其中包括对劳动的目的、价值、意义的认识。中国乃至世界各地的自然条件千差万别,在此基础上的人类活动也大相径庭,在初中地理课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自然,树立劳动观念,创造劳动智慧。
2.地理实践力
地理实践力是核心素养中的重要一环。地理实践力包括了课堂实践和实地实践,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地理实践力,就比较侧重于课堂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落实地理实践力的过程就是提高学生劳动能力,养成劳动习惯的过程。
五育并举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落实已有一段时间,地理核心素养一定程度上是五育教育在地理中的投影。新课标的地理核心素养与初中教育融合可以借助五育并举的基础并产生联系,教师的可操作性更强,学生接受程度更高,在此基础上可以将地理核心素养有更紧密的结合。
参考文献
[1]王健. 海南与宁夏回族初中生身体素质的调查与对比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7.
[2]陈诗吉,李婧,赵亚茹,杨维旭,王若云,柯雪芳.五育并举融入高中地理学科教育的框架构建[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1(09):21-25.
[3]吴俊和.高中地理试题落实“五育并举”的策略例析——以2020年高考全国卷地理试题为例[J].地理教育,2020(10):40-42.
[4]曾成栋. 论蔡元培之“五育”教育观[D].湖南师范大学,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