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的应用探析
摘要
关键词
思维导图;小学数学;复习课;应用;
正文
一. 思维导图的效果与作用
(1)思维导图的定义阐释
思维导图也被称为思维地图、脑图等。利用不同的图片、文字、颜色等相互组合,将有关联的知识通过相关图形、线条联系起来,更为具体、生动,易于学生理解。思维导图的作用不仅是制作好后帮助学生记忆知识点,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也能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思考的能力。另外,思维导图利用人体左右脑机能的差异性,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与记忆力,采用科学有效的方式将已经学过的知识内容进行系统展现。思维导图以图形模式形象化地展现思维理念,具有实用性强、简单、直观等特点,通过充分发挥思维、阅读以及记忆的规律性,帮助学生在逻辑与想象、艺术与知识间提升自身学科素养。
(2)化繁为简,更易理解
通过制作思维导图能将复杂、烦琐的知识化繁为简,更加容易理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一些对学生来说较为复杂、难以理解的知识。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这部分较为复杂的知识进行深入、专门的讲解,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教师应选出这些知识的关键词、关键点,对疑难的知识以图、线条及色彩、流程图的方式进行呈现,将复杂的长串知识,实现简单化的呈现。比如,在复习小学课本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圆面积公式及梯形面积公式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图形的特点,与学生一同制作相关思维导图,加强学生对图形面积的记忆。这样就将各类面积公式进行梳理,化繁为简,一目了然,有利于学生进行记忆。
(3)错题回顾,加深记忆
思维导图应用在错题整理中也可以发挥极大的作用。对错题的整理,一直是教师在课堂上强调的。但是每个学生的错题都是不同的,每个学生的薄弱点各有不同,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挑选出自己做错的、且有整理价值的错题进行重做,梳理找出其中蕴含的知识点,然后才能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再次加工、整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在挑选错题的过程中,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自身情况,且在分析错题、找出错题背后的知识点对其进行思维拓展进而形成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也能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逻辑能力。而学生在亲手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也加强了动手能力。而这最终会加强学生对错题的整理,更好地通过思维导图掌握学过的数学知识。
二.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的应用优势
(1)知识梳理逻辑化
在小学数学复习课堂中合理运用思维导图模式,可以将众多零碎的数学知识进行系统化、整体化的处理,清晰展现各个层面的数学知识结构以及内在联系,从而形成层次分明、逻辑清晰、严谨的知识网络系统,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促使小学数学复习效率进一步提升。
(2)思考问题全面化
当前,大多数学生掌握的知识内容存在碎片化特征,无法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学习效果不够显著。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动脑思考问题、归纳和梳理所学知识,并制作相应的思维导图,才能让学生围绕某一数学问题进行多角度、全方位、全面化的思考探索,从而将抽象数学知识内容转变成系统化、具象化以及可视化,将数学知识内化为自己能熟练掌握的知识体系,以此提高学生数学的复习质量和水平。
(3)合作学习深度化
一般情况下,学生在数学复习课堂运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要先独立梳理数学知识内容,而后采用全面交流或小组讨论等方式,不断进行借鉴、学习、补充,促使自身思维导图进一步更新和完善,合作深度化能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体系的掌握与理解程度,从而更好地推动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
三. 在复习课中恰当地运用思维导图的策略
思维导图的使用,在新授课中多是教师使用,思维导图能呈现本节课要讲述的知识,或者帮助学生快速记忆知识要点,以便课后的笔记整理。而在学生学习了一定知识以后进行复习时,思维导图也能发挥巨大的作用,在复习课中恰当地运用思维导图的方法也是需要深入学习与探讨的。教师可以帮助、引导学生将最近学习的知识以及所做的练习册、数学习题分类进行思维导图的整理。比如,以四棱柱和正方体为中心进行思维导图的拓展,可以划分为解题技巧类、概念辨析类、思想运用类、粗心马虎类等。然后围绕某一个错题进行知识点的拓展,围绕错题相关的知识点,画出分支,写出所运用的知识,再画出其他分支,写清楚错误原因。
(1)课前复习,熟悉知识
思维导图的制作需要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足够熟悉,较为熟练地掌握。这就需要学生在复习课之前,对所学过知识进行整体上的回顾。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复习课,是帮助学生扫清之前没有学懂的知识。复习课的内容多是之前学过的,所以复习课的知识点讲授速度比新授课要快许多。需要学生在课前对近期所学的知识进行排查,挑选出自身掌握得不扎实的知识。这样才便于在复习课上学生迅速地利用思维导图对自身原本不懂的知识进行梳理,有重点地听教师讲授的内容。比如,在复习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加减乘数运算”的相关知识时,可以让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加减乘除的知识,根据已经掌握的四则运算知识将一些相关知识进行整理,然后通过一些习题再次深入地对四则运算进行练习。比如,将减法、加法和差、加数、被减数等进行复习归纳。而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相同的方法学习乘法、积、因数等概念。
(2)教师示范,共制思维导图
需要注意的是,思维导图的制作对从未接触过思维导图的学生来说,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在初期使用思维导图时,需要教师对思维导图的绘制在学生面前进行演示,教会学生如何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又如何将知识点发散出去。在教师示范完思维导图的制作方法之后,要引领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梳理。教师的一次演示可能达不到良好的效果,需要多次反复地在学生面前进行演示,以便帮助学生掌握制作思维导图的技巧,真正利用思维导图将知识融会贯通。比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结合课本中的例题,通过对基础题、拔高题以及难题的不断练习进行掌握,如一个梯形的高与上底的乘积是15平方厘米,高和下底的乘积是21平方厘米,这个梯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一块梯形麦田,上底35米,下底25米,面积是1140平方米,高是多少?每一道练习题的设置,要符合学生当前阶段的能力与知识水平。这样可以使学生快速地将所学知识进行运用、熟悉,这样有简单的题目,也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可以使不同能力、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均得到锻炼,达到课堂训练的效果。
四. 结语
思维导图是用线、图将所学知识串联起来,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运用思维导图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一方面能够增加趣味性,让学生尝试进行思维导图的制作,也能在制作过程中加深对所要温习知识的印象。另一方面通过复习整理思维导图,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展示、演说的机会,不仅增加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锻炼了学生的演说能力。同时,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数学学习,也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与学习数学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吕国栋.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22).
[2]王红艳.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2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