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校劳动教育的实施思考与策略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吴栋

义乌市福田街道荷叶塘初级中学 浙江义乌 322001

摘要

随着素养教育政策的不断落实,劳动教育已经逐渐成为初中教育体系中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而初中教师要想提高教育的效果,就需要改变劳动教育观念,创新日常的劳动活动,完善和改进劳动教育课程,同时,要加强家校之间的联系,借此对初中生实现更加全面的劳动教育,从而更好的提升他们的劳动能力。本文结合初中生特点,探究学校劳动教育的具体实施策略。


关键词

初中;劳动教育;实施策略

正文


对于初中教师而言,劳动教育已经不是一项可有可无的任务,而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教学任务之一,因此,他们需要更加注重劳动教育,要进一步优化和改进劳动活动的内容与形式,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出能够满足他们心理期待和实际劳动能力锻炼需求的劳动活动,进而真正提升他们的劳动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劳动综合素养。

一、转变教育理念,确定正确劳动教育目标

初中学校要想强化劳动教育的效率和质量,首先要做的就是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教师的教育观念,要让他们意识到劳动教育是核心素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使初中生实现综合发展、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老师更好的明确劳动教育的目标,并设计出更加合理的劳动教育方案,进而真正提升同学们的劳动实践能力[1]

在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知识原理教学只是老师教育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另一部分则是要培养学生的各项学科实操技能、学科综合素养和个人道德修养,这其中就包括了劳动实操能力。对此,初中教师就需要先清楚的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明白劳动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所起到的关键作用,然后再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实际能力、初中素养教育的要求设计劳动教育的目标。

在以往的劳动教育中,初中教师通常都是让班级学生参与简单的劳动活动,并没有太过重视对他们进行劳动能力和劳动素养的培养,这就导致一部分学生出现了懈怠的劳动行为,也因此影响了他们劳动意识的形成。对此,教师就需要改变劳动教育的观念,要给每一次劳动活动都制定明确的任务目标,让初中生知道他们需要在此项劳动活动中锻炼哪些技能,拥有哪些能力,这样才能使其全身心的投入到劳动活动之中,从而真正提高他们的劳动能力,使劳动教育发挥出最大的效用。

二、设计创意劳动,提高学生自主劳动意识

初中生依然对事物有着较为强烈的好奇心,同时,也有着一定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对此,教师要想更好的激活他们的劳动意识,培养他们的劳动能力,就可以利用这些特点构建创意型劳动活动,借用有趣的内容调动初中生自主劳动的积极性,使其在劳动实践活动中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拥有良好的自主性劳动意识,并借此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2]

比如,初中教师可以在每学期开学的第一周,让同学们结合各自的假期生活出一期黑板报,以“我的假期见闻”为主题,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在假期中所遇到的有趣的事情、有意义的事情、难忘的事情绘制和填写在黑板报上,这样的劳动活动既能够快速激发初中生参与劳动的热情,又能丰富他们的见闻,拓展认知的视野,在提高自主性劳动意识的同时,也能增加他们的生活阅历。

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根据不同的传统节日、特定节日特点,鼓励初中生美化班级的环境,引导他们把与节日有关的要素制作成悬挂物、装饰物或者摆件,然后再合理的将其摆放在班级环境之中。比如,在中秋节期间,初中生可以制作月亮灯、玉兔灯、荷花灯,还可以在各种传统风格的装饰物中藏一些与团圆和月饼相关的谜题,而这些劳动内容既可以改善班级的认知氛围,也能有效锻炼同学们的劳动实践能力。由此可见,初中老师通过设计创意性的劳动活动,不仅提高了初中生参与劳动活动的热情,还能有效提升他们自主劳动的意识,使劳动能力得到更好的锻炼。

三、优化劳动课程,强化劳动教育的科学性

初中学校为了提高劳动教育的科学性与有效性,还需要根据最新的劳动教育要求设计劳动课程,要坚持“以学为本”的原则,从初中生的角度出发,制定能够满足他们真实劳动能力培养需求和心理期待的劳动课程与劳动活动。

比如,针对低年级初中生,老师可以设置一些趣味性元素较多的劳动活动,并且,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意识;而对于中年级的初中生,老师则需要设计更多含有劳动原理讲解和专业劳动技能培养的课程,如植物种植原理、油性污渍消除方法、纤维织品的洗涤方式等等;针对高年级的初中生,教师就需要设计具有实践特点的劳动课程,让他们能够在实际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提高劳动水平,强化知识运用的能力。

四、落实家校合作,实现全方面的劳动教育

家庭教育也是培养初中生劳动能力和劳动素养的重要方式,而且,在当前的义务教育政策中也明确指出,初中教师需要科学利用身边的各类资源,对学生进行多角度、全方面的核心素养教育。由此可见,初中教师要想提高劳动教育的效果,还需要与学生家长建立有效的联系,通过正确的引导方式让家长能够对初中生进行科学的家庭劳动教育[3]

比如,初中教师可以创建“我是劳动小能手”家庭劳动比赛活动,引导家长让孩子负责简单的家庭劳动任务,如洗完、扫地、整理衣服、收拾屋子等等,并且,在家长在学生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利用移动设备把他们的劳动状态和劳动过程记录下来,然后再上传到学校的网络互动平台之中,进行公开公正的票选活动,而老师则需要给获奖的学生颁发相应的奖状与奖励。初中教师通过创设家校合作教育活动,不仅改善了学生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了家庭教育的效果,还能使初中生得到全方面的劳动锻炼,从而更好的提升他们的劳动实践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教师要想更好的落实劳动教育,首先要改变自身的教育观念,要意识到劳动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意义,然后再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劳动课程和劳动活动的设置,利用多样化、创新性的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劳动兴趣,并借此提升初中生的劳动能力。另外,教师还需要加强家校合作教育,借助家庭教育对学生实现更加全面的劳动能力裴昂。

参考文献:

[1]李云霞.新时代初中劳动教育实践路径探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1(33):55.

[2]何欣.初中阶段劳动教育的有效落实[J].思想政治课教学,2020(08):13-17.

[3]王燕.初中家校协同实施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J].现代教学,2020(24):64-6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