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活动中运动损伤的成因与预防策略
摘要
关键词
初中;体育活动;运动损伤;预防策略
正文
前言:
初中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身体健康和综合素养的重要环节,然而,伴随体育活动而来的运动损伤却可能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一道坎。为确保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充分发挥潜力、享受乐趣,并减少受伤的风险,运动损伤的预防至关重要。
一、初中体育活动中常见的运动损伤类型
皮肤擦伤,由于运动中产生的热量刺激皮肤,导致皮肤的完整性受到破坏,从而受到损伤,多发生在手部、四肢、躯干等部位,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肿胀、疼痛等;肌肉损伤,由于运动中产生的机械性暴力,导致肌肉组织或其他软组织出现损伤,多发生在腿部、手臂、躯干等部位,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等;关节损伤,由于运动中产生的急性暴力,导致骨关节及其周围的软组织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伤,主要表现为关节部位的肿胀、疼痛,甚至出现骨折、脱位等;骨折,多由于运动中产生的间接暴力导致,可产生不同程度的骨折,如踝关节、肘关节等。此外,也可能是由于直接暴力作用在头部导致头部出现骨折;神经损伤,运动中产生的急性暴力可导致神经损伤,主要表现为运动中神经支配部位出现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如肘关节附近肌肉麻木、腕管综合征等。
二、初中体育活动中运动损伤的成因
(一)学生自身因素
首先,部分学生由于缺乏日常的体育锻炼,身体素质相对较弱,可能在力量、耐力、柔韧性等方面存在不足,这使得他们在进行体育活动时更容易疲劳,肌肉力量不足难以支撑高强度的运动,柔韧性不够则容易在突然的动作变化中发生拉伤。其次,学生的心理状态对运动损伤也有着重要的影响。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降低他们的反应速度和判断能力。最后,部分学生过于争强好胜,在比赛中不顾自身实力强行拼搏,也容易引发运动损伤。总的来说,学生未做充分热身,未做充分热身会导致肌肉、韧带等软组织未能达到良好状态,易出现拉伤等问题;不当运动装备使用,不当运动装备使用可能导致关节不稳定或提供不适当的支撑,增加受伤风险;错误技术动作,错误的技术动作可能导致肌肉、韧带等软组织承受过大的应力,从而引起损伤;超负荷训练,超负荷训练可能导致肌肉疲劳积累,进而导致肌肉劳损、肌腱炎等问题;先天解剖异常,先天解剖异常是指个体天生存在的结构缺陷,如扁平足、髋臼发育不良等,这些因素可能使某些部位更容易受到伤害。
(二)教师指导因素
部分教师在体育活动中对学生的指导不够充分,在教学的过程中,可能没有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和不良习惯,导致学生在运动中重复错误的动作,增加了受伤的风险。也可能忽视了运动前的热身,导致学生出现运动损伤的情况。
三、初中体育活动中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
体育运动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团队合作精神。然而,随着体育活动的增加,运动损伤也不可避免地出现。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预防运动损伤尤为重要。首先,运动损伤的预防有助于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初中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骨骼、肌肉和关节都在不断发育和成长。如果在体育活动中受伤,不仅会影响到学业和生活质量,还可能对未来的身体状况产生不良影响。通过引导学生预防运动损伤,降低学生受伤的风险,确保学生身体的健康成长。其次,预防运动损伤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责任感。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身体状况,了解运动时的风险因素,以及如何采取措施来保护自己,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三、初中体育活动中运动损伤的预防策略
(一)强化安全意识,传授安全知识
学生通常缺乏足够的健康知识和体育安全意识,因此,通过针对性的教育和增强意识,能有效减少运动损伤的风险。通过体育安全教育,学生能有效了解不同类型的运动损伤,包括扭伤、拉伤、骨折等。学生需要明白每种损伤的症状和影响,以便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教师应学生教授预防运动损伤的方法,如适当的热身和拉伸、使用正确的装备、遵守规则和技术指导等。这些技能将有助于学生减少受伤的风险。学生还应该了解基本的急救常识,包括处理扭伤和割伤的方法,以及如何拨打紧急电话,急救常识能在学生受伤时及时提供帮助。通过提高学生的体育安全意识,他们将更加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安全,不轻举妄动,避免不必要的风险。教师还应鼓励学生遵守体育活动中的规则和纪律,以减少碰撞和意外事件的发生。学生要清楚知道遵守规则是为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而制定的。学生还需要了解在感到不适或受伤时,及时向教师或医疗人员报告问题的重要性,忽视疼痛或伤害可能会导致问题恶化。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定期组织安全教育,包括运动损伤的知识和预防方法。通过课堂讨论、演示和案例分析来加深学生的记忆。教师通过示范正确的热身、拉伸和运动技巧,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正确的操作方式。学生参与模拟运动损伤情景的演练,以让他们知道如何在紧急情况下应对问题,提高应急能力。另外,还应促进家校合作,共同推动体育安全的教育和提高安全意识。家长在家庭中强调安全原则,并支持学校的教育工作,在家可以使用视频、漫画或互动式应用程序等多媒体工具,向学生呈现生动的体育运动安全教育。
(二)合理安排体育运动训练计划
合理的体育活动训练计划能有效确保训练负荷逐渐增加,避免学生过度训练。学生的身体正在迅速发展,包括骨骼、肌肉和神经系统。因此,体育活动应考虑到学生的生长变化,以确保身体适应和发展。通过合理的体育活动训练计划,学生能逐步提升体能,包括力量、耐力、灵活性和速度,从而更好地应对体育活动中的挑战。教师应与学生一起制定明确的训练目标。这些目标是提高某种体能指标、提升特定技能水平或增加体重控制和身体健康的。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体格、健康状况和目标,制定逐渐递增的训练计划,逐步增加运动强度、持续时间和频率,以确保身体有足够的时间来适应变化。训练计划应包括多样化的体育活动,涵盖有氧运动、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和协调性练习。有助于全面发展学生的体能,并减少单一运动所带来的过度压力。训练计划中必须包括足够的休息时间,身体需要恢复,以适应训练的变化,定期的休息和康复活动能减轻肌肉疲劳和运动损伤的风险。教师还应定期监测学生的训练进度和身体反应。如出现疲劳、不适或其它问题,应根据学生需要调整训练计划。学生也应参与制定训练计划,以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引导学生了解合理训练的原则和好处,以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自觉遵循。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与学生一定要认识到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性。通过加强安全教育、提升自我保护能力、合理安排运动训练计划等措施,能有效降低学生运动损伤的发生率。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应共同关注体育运动安全,共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安全、健康的运动环境。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在享受体育带来的乐趣的同时,也能远离运动损伤的风险。
参考文献:
[1] 毕科.初中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的预防与保护探究[J].花溪, 2021(12):1.
[2] 陈小明. 初中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预防策略研究[J]. 体育科学,2020,27(3):25-30.
[3] 崔孝君.初中体育课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与对策浅探[J].家长,2021(4):63-64.
[4] 王强.初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运动损伤原因及预防策略 [J]. 当代体育科技,2023, 13 (24): 125-1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