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品格教育的融合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张雪琴

重庆市城口县复兴小学

摘要

在小学数学教育体系里,将品格教育融入其中,对学生的全面成长意义重大,这是对教育本质的深度贯彻。一直以来,小学数学教学多聚焦于知识传授与成绩提升,品格教育未得到足够重视。随着教育理念革新与课程改革推进,数学教师开始注重教学方法的多元化,但在品格教育融合方面仍有提升空间。本文深入探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融合品格教育的策略,通过深度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品格教育元素、设计多元且具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等,实现数学知识教学与品格塑造的有机统一。这些策略有助于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还能培育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学生长远发展筑牢根基。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品格教育;融合策略;教育元素;教师示范

正文


引言

在当下社会,教育的范畴不断拓展,不再局限于知识技能的传授,学生综合素质的培育愈发关键,其中品格教育占据重要地位。传统小学数学教学常过度关注分数与升学,使学生深陷应试模式,忽略了品格层面的塑造。不过,随着教育理念的持续进步以及新课改的逐步深入,人们逐渐意识到,数学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学生品格培育的重要渠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品格教育,旨在借助数学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人生观念和世界观。这种融合既有利于提升学生数学素养,又能培养其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思维以及应对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未来学习与生活奠定坚实基础。本研究着重探究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高效融合品格教育,通过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品德教育素材、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发挥教师榜样力量等策略,达成数学教育与品格教育的完美结合。这不仅能丰富小学数学教育内涵,还能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品格教育的融合现状

(一)对品格教育重视程度不足

尽管新课改着重强调了品格教育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小学数学教学场景中,部分教师依旧将主要精力投放于数学知识讲解与技能训练上,对品格教育的融入缺乏足够重视。他们往往将提高学生数学成绩视为首要目标,而忽视了对学生品格的引导与培育。这种倾向致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进程中,合作意识淡薄、创新思维受限、社会责任感缺失,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品格教育素材挖掘不充分

小学数学教材蕴含着大量可用于品格教育的素材,像数学家的生平事迹、数学史上的重大突破等。然而,在日常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未能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素材,未将其巧妙融入数学教学环节。他们大多只是单纯讲解数学知识,忽略了数学知识背后所蕴含的品格教育价值。如此一来,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难以产生情感共鸣,无法接受品格的熏陶,不利于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

(三)教学活动形式单一

小学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形式较为单一,缺乏创新性与多样性。他们多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对小组合作学习、实践探究等多样化教学活动重视不足。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抑制了学生思维的拓展,也不利于品格教育的有效融合。学生在缺乏互动与合作的学习环境中,难以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与创新思维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品格教育的融合策略

(一)深度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品格教育元素

小学数学教材里隐藏着丰富的品格教育元素,这些元素对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以及塑造良好品格具有重要意义。讲述数学家的故事是开展品格教育的有效方式。通过介绍数学家们在面对艰难险阻时,如何凭借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追求真理,学生能够从中汲取力量,培养出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勇于面对困难的勇气。例如,在讲解 “勾股定理” 时,教师可以引入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的故事。毕达哥拉斯对数学有着执着的热爱,他通过对生活中各种现象的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最终发现了勾股定理。他在探索过程中展现出的专注、坚持和勇于创新的精神,能够激励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保持积极探索的态度,不怕困难与挫折。

数学史中的重大事件同样是宝贵的品格教育资源。教师在介绍数学理论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成就时,能够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关键作用。同时,数学史中所体现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思维。比如,在讲解 “无理数” 的概念时,教师可以讲述无理数的发现过程。当时,古希腊数学家希帕索斯发现了不可公度量,这一发现打破了人们对传统数学认知的局限,引发了数学史上的第一次危机。希帕索斯敢于挑战权威、坚持真理的精神,能够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勇于质疑、大胆创新,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开展多样化教学活动融入品格教育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能够极大地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尊重不同的意见,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包容心态和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共同攻克复杂的数学问题,学生能够体会到合作带来的成就感,进而增强自信心和责任感。例如,在进行 “一次函数的应用” 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给定一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 “根据不同的租车方案计算费用,选择最经济的租车方式”。小组成员需要共同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进行计算和讨论,最终得出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相互交流思路、分工协作,不仅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还能深刻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数学实践活动也是实施品格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学生能够亲身感受数学的魅力,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实践活动中,学生需要独立思考、积极尝试、不断探索,这对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的实用价值,从而提升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 “测量学校旗杆高度” 的实践活动。学生们需要运用所学的相似三角形等数学知识,设计测量方案,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并进行实地测量和数据计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需要发挥创新思维,克服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最终完成测量任务。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还能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发挥教师榜样作用推动品格教育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对于品格教育的融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品格塑造的重要引路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一位积极向上、敬业负责的教师,能够通过自身的行为为学生树立榜样。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展现出的勤奋、严谨、诚实、尊重等品质,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成为学生品格形成的重要参照。因此,教师要时刻注意自身言行举止,做到言传身教,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学生,培育学生良好的品格。

教师在与学生日常互动过程中,也能够有效地开展品格教育。教师通过鼓励学生、赞扬学生的努力和进步,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在学生遇到错误和不足时,教师给予理解和包容,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并积极改正错误,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例如,在课堂提问环节,当学生回答问题不完整或不准确时,教师不应直接批评,而是要耐心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帮助他们找到正确答案,并对学生积极思考的态度给予肯定。在批改作业时,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作业情况,写下鼓励性的评语,指出学生的优点和进步之处,同时也提出建设性的改进建议,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和支持,从而激发他们不断进取的动力。

三、结语

将品格教育融入小学数学教学,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路径,也是培育适应未来社会发展人才的必然要求。尽管在融合过程中面临着教育资源不均衡、教师专业素养参差不齐、学生个体差异较大等诸多挑战,但我们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品格教育在数学教学中落地生根。通过加大教育资源投入、强化教师专业培训、促进家校协同合作等方式,为品格教育的实施提供坚实保障。同时,我们要持续探索创新,不断优化品格教育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策略,让品格教育在数学课堂中焕发出独特的光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既具备扎实数学知识,又拥有高尚品格的优秀人才,为社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何剑.小学数学教学中家庭教育的融合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4,(11):113-115.

[2] 杨雪香.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合劳动教育的策略[J].小学生(下旬刊),2023,(07):94-96.

[3] 张红红.小学数学教学中家庭教育的融合策略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2,(23):40-4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