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主任在 “双减” 课后服务中的角色重塑与策略突破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周飞

涪陵实验中学

摘要

“双减” 政策落地实施,初中课后服务成为教育改革的关键领域。初中班主任在此背景下,面临着全新的挑战与机遇,其传统角色亟待重塑。本文深入剖析 “双减” 对初中课后服务的要求,探讨班主任如何从课业管理者向多元服务者转变,阐述其在学业辅导、兴趣培养、心理关怀等多方面的角色定位,并提出针对性的策略突破路径,旨在为提升初中课后服务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

初中班主任;“双减”;课后服务;角色重塑;策略突破

正文

引言

“双减” 政策旨在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构建良好教育生态。初中阶段作为基础教育的关键时期,课后服务的有效开展对学生成长至关重要。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核心人物,在课后服务中被赋予了新使命,其角色重塑与策略优化是推动课后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

一、“双减” 政策下初中课后服务的新要求

(一)课业减负与提质增效

“双减” 政策重磅落地,大幅削减书面作业量成为关键变革点。这一转变直接打破了课后服务原有的集中写作业传统模式,开启全新挑战。在课后服务的有限时间里,教师肩负重任,必须快速且精准地捕捉学生知识体系中的薄弱环节与重难点问题。班主任作为班级教育的核心引领者,不仅要对本学科知识有扎实深厚的掌握,还得具备灵活应变的辅导技巧,能依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节奏与特点,巧妙引导,在减负浪潮下确保学业质量稳中有升,切实满足学生的知识成长需求。

(二)综合素质培养凸显

随着 “双减” 的推进,学生课余时间得以极大释放,课后服务顺势成为滋养综合素质的肥沃土壤。艺术领域的绘画、音乐、舞蹈,体育范畴的篮球、足球、田径,科创天地里的编程、机器人、实验探究等多元项目纷至沓来。班主任角色在此发生深刻转变,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灌输者,而应成为学生兴趣的挖掘者、潜能的唤醒者。通过观察、交流,精准发现学生兴趣闪光点,鼓励、引导他们踊跃投身各类活动,全方位助力学生挣脱知识局限,向着全面发展昂首迈进。

二、初中班主任在课后服务中的角色重塑

(一)学业导师

在课后服务的宝贵时段,班主任当仁不让地要化身专业的学业导师。密切关注学生课堂学习动态,精准收集学习反馈,细致剖析每个学生的知识掌握状况。对于基础薄弱、在数学学习上困难重重的学生,课后服务时间便成为他们的 “专属提升档”。班主任精心挑选具有针对性的专项习题,耐心讲解每一道题的解题思路,从公式运用到推理步骤,层层剖析。不仅帮助学生填补知识漏洞,更注重引导他们掌握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如如何整理错题、总结题型规律等,逐步唤醒学生内在的自主学习能力,助力他们在学业之路上稳步迈进。

(二)兴趣领航员

身为班主任,要深入了解班上每位学生的兴趣爱好 “密码”,成为他们兴趣探索之旅的领航员。充分挖掘校内的人力、物力资源,将志同道合的学生汇聚起来,搭建各类社团或兴趣小组的平台。就拿发起绘画社团来说,前期精心制作招募海报,用绚丽色彩与动人文字吸引学生报名;过程中积极联系专业的美术教师,协调好指导时间与课程内容;后期用心策划展览,从挑选作品、布置展厅到撰写介绍,事事亲为。让学生在绘画创作中尽情释放艺术潜能,使课后时光化为缤纷多彩的兴趣天地。

(三)心理护航者

课后时段,学生紧绷的学习神经稍有松弛,学习压力缓解、人际交往困扰等心理问题常常悄然浮现。此时,班主任就要化身敏锐的心理护航者,时刻留意学生的情绪变化、行为细节。一旦察觉异样,便及时开启心灵沟通之门,通过温和耐心的谈心,引导学生倾诉心声。还可巧妙组织 “优点大轰炸”“情绪接力” 等趣味心理小游戏,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中舒缓压力,打破心墙。以专业关怀营造轻松温暖氛围,及时驱散不良情绪阴霾,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三、初中班主任在课后服务中的策略突破

(一)家校共育策略

“双减” 背景下,家校共育成为课后服务提质的关键一环。班主任需积极搭建家校沟通的全新桥梁,摒弃传统单一的沟通模式。一方面,定期组织线上家长会,借助便捷的网络平台,如钉钉、腾讯会议等,打破时空限制,让家长无论身处何地都能深入了解课后服务的详细规划,包括课程设置、师资配备以及预期达成的目标等。同时,通过展示学生在课后服务中的精彩瞬间、学业进步数据、作品成果等,使家长直观感受孩子的成长变化。另一方面,线下家长会也不可或缺,面对面的交流更具温度,班主任可以针对个别学生的特殊情况,与家长深度沟通,共同商讨教育策略。

不仅如此,邀请家长志愿者深度参与课后服务意义重大。挖掘家长群体中的各类人才,像是邀请擅长手工的家长走进校园。在手工课堂上,家长志愿者手把手教学生制作剪纸、陶艺、刺绣等传统工艺品,既传承了文化,又丰富了课后服务内容。家长从教育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与班主任携手,凝聚成强大的家校合力,为学生营造全方位的成长环境。

(二)资源整合策略

资源整合是助力初中课后服务多元发展的核心策略之一。对内,班主任要充分发挥纽带作用,联合各科任课教师,打破学科壁垒。以语文与历史学科为例,结合两者的学科优势,设计 “古代文化探寻” 跨学科实践活动。语文教师引导学生研读经典古籍,赏析古代文学作品,挖掘其中蕴含的历史背景信息;历史教师则负责补充相应朝代的政治、经济、社会风貌等知识,让学生全方位领略古代文化魅力,随后将这一精心策划的活动融入课后服务时段,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对外,积极引入社会资源能为课后服务注入新活力。班主任可与科技馆、博物馆、图书馆等机构建立联系,邀请科技馆讲解员进校开展科普讲座。讲解员带来前沿科技知识,通过实物演示、模型展示、互动问答等形式,将晦涩的科学原理通俗易懂地呈现给学生,拓宽学生视野,激发他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让课后服务不再局限于校园围墙内。

(三)个性化管理策略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利用信息化工具实现课后服务个性化管理成为可能。班主任借助如功能完备的学习管理 APP,开启精准教育模式。在课后服务期间,详细记录学生的参与情况,包括参与的项目、时长、频率等,同时实时追踪学业进步轨迹,收集课堂表现、作业完成质量、测验成绩等多维度数据。基于大数据分析,为每个学生勾勒出清晰的 “画像”,精准洞察学生的学习风格、兴趣偏好、知识短板与优势潜能。

依据这些精准 “画像”,班主任能够打破 “一刀切” 的服务模式,为学生量身定制适合的课后服务项目。对于逻辑思维强、对数理化感兴趣的学生,推送编程、机器人搭建等科创类项目;而对于有艺术天赋、热爱文学的学生,则推荐绘画、书法、文学社等活动,全方位满足学生个性成长需求,让课后服务真正助力每个学生茁壮成长。

四、总结

“双减” 为初中课后服务开启新篇章,班主任角色重塑与策略突破势在必行。从聚焦学业到兼顾多元发展,从单打独斗到协同各方力量,班主任成为课后服务的组织者、推动者、参与者。通过不断探索实践,持续优化课后服务供给,定能助力初中生在减负背景下健康成长、全面成才,为未来奠基。

参考文献

[1] 李松,谢芳."双减"背景下班主任课后服务的有效办法[J].宁夏教育, 2022(11):25-26.

[2] 徐涛."双减"政策下初中课后延时服务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J].进展, 2024(1):263-26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