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初中生物学作业的设计分析——以培育核心素养为准绳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张雄英

​泸西县第二中学

摘要

伴随着2022版义务教育新的课程方案和标准的颁布,各学科的教学都必须立足于核心素养、立德树人为出发点,最终能实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作业设计作为生物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必做的内容之一,是教师课堂效果和学生学科思维能力发展和综合运用能力的主要评价方式,能充分为课堂教学服务,提高课堂效率。基于课标给予的明确要求,作业设计要能充分体现培育核心素养。那么,如何才能体现作业设计以核心素养为准绳呢?本文将围绕作业设计这个主题,从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关键词

核心素养 初中生物 作业设计 要素 策略

正文


一、初中生物学作业设计面临的困境和存在的现实问题

1、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更多关注巩固知识点的作用,忽略作业对促进学生学科思维能力发展和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形成的作用,深层次反映了现有教学观念与时代要求不一致的困境。

2、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更多重视具体的课时作业,缺少对单元作业的思考设计。其主要原因是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布置时,课时教学目标与单元教学目标脱离,没有构成有机联系,不利于生物学大概念的形成以及核心素养的培育。如以下两个例题:

1:下列属于呼吸系统组成结构的是(    )

A.  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B.  呼吸道和肺

C.  肺和气管       

D.  呼吸道和气管

2:指出下图各个标号表示的泌尿系统结构名称。

 

例题分析:上述两道题的设计,只注重单一知识点的检测,而忽略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使课堂评价缺乏系统性的认知。因此,无法诊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的形成处于什么样的水平,这样就容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造成机械性记忆,结果抹灭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必然不理想。其次,无法体现课标中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要求,不能体现作业的育人功能。那么,我们该如何优化和设计作业呢?

二、初中生物学作业设计所需要素

以案例:七年级下册第三章《人体的呼吸》为例进行分析。

(一)立足分析课标,把握作业设计的重心。

从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学业质量、教学实施等几个方面入手:分析主体大概念下的重要概念和次位概念组成,理解单元知识的结构形成;分析核心素养在本章的具体要求;分析学业质量要求如何在大概念中体现;要能明确教学和评价建议,重点把握课时作业评价和单元评价的要求。这样设计出来的作业才有重心,重难点突出。

(二)重视分析教材,把握作业设计的内容。内容是框架的填充,没有内容,作业设计会失去灵魂。依据课标的内容要求,人体的呼吸是课标中第五主题的内容(课标5.3),具体包括以下两节内容。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第一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该章教材从思考运动员在高原地带训练一段时间后,肺活量提升,成绩得到提高为着手点,让学生学会分析人体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肺,以及呼吸道的组成;通过资料分析,让学生认识呼吸道各器官的作用以及常见呼吸系统疾病(课标5.3.1);通过模拟实验理解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过程,让学生完整认识呼吸的全过程(课标5.3.25.3.3)。

(三)实际分析学情,从学生现实出发设计和选择作业形式和层次。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能从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并设计实验来验证假设,分析讨论得出结论。生活中,学生对于不同年龄阶段测定肺活量已有了解,对于呼吸的器官和过程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于生物学概念并不十分清楚。生物学概念是核心素养培育的基础,所以设计分层次的基础性作业,把握相关概念是作业设计的重点。

当然,这个阶段的学生乐于动手实践,可以尝试指导学生自制模拟膈肌与呼吸的模型。通过模型设计,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四)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为作业设计提供精准依据。如何以单元和课时教学目标为依据设计单元作业和课时作业呢?

1、存在的难点分析教师习惯按课程进度选择相应的习题以及教材中的习题作为学生作业,不适应作业应达成核心素养的要求,不知如何操作。主要原因是教师未将作业视为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组成部分,作业的设计和选择具有随意性。因此,教师应该把作业的评价和要求与作业设计相吻合在一起。

2、突破作业设计难点的建议。(1)作业内容方面:强化课标意识,围绕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单元和课时教学目标设计作业内容。设计人体的呼吸课时作业,重点是考查要落实的次位概念(课标5.3.15.3.25.3.3),为形成重要概念奠定基础;围绕单元教学目标设计单元作业是重点考查重要概念(课标5.3),进而为形成大概念(课标5)奠定基础。(2)作业类型方面:注重作业类型的多样性,既要有填空、选择、判断等基础性作业;又要有调查、制作模型、画图以及社会性科学议题等实践性作业。(3)作业评价方面:既要考查、诊断、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也要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五)课时作业和单元作业设计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课时作业与课时目标为导向,单元作业对应本单元重要概念精选习题,不是简单的课时作业重复,单元作业内容要求有进阶、概念之间相互联系。单元作业与本单元具体学习内容相关的核心素养联系起来,应体现核心素养的综合性、发展性和实践性要求,如画图加文字形成学生自己的思维导图。

三、初中生物学作业设计的策略

基于对生物学作业设计存在的困境和现实问题的分析,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转变教学观念,让新的教学理念与时代要求接轨,重视作业的育人价值,让作业的设计真正能为教学服务,体现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

1、生物学课程方案和标准是作业设计的领航者。

深入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把握作业设计的重心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新的课程方案明确指出,教师要整体理解与把握学习目标和学业要求,注重知识学习与价值教育有机结合,发挥每一个教学活动多方面的育人价值。积极探索大单元教学,加强次位概念间的内在联系,促进知识结构化和系统化,有利于单元作业的设计。以课标为指导,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增强针对性,合理安排难易题目。做到精心设计课时与单元作业相结合,发挥作业的诊断评价功能。使作业设计能体现正确的价值观和必备能力的培养,有效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所以作业设计和教学设计一样,必须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为重要依据。

2、把育人价值优化融入到基础性生物学作业的设计中。

如前面的习题例2,可以改为:(1)看图写出泌尿系统的各个部分;(2)想一想每个结构有什么作用;(3)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是什么?为什么排尿是间歇性的?(4)生活中有的人患尿毒症,需要换肾吗?优化后的作业具体指向了哪些核心素养呢?巩固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作用,为形成结构与功能观提供了事实性知识;分析比较不同器官的作用,可以大概认识形成尿液的本质特点及其重要性,为学习尿液的形成过程搭建平台。所以,教师要立足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系统化选编、改编、创编符合学习规律和要求、难度适当的基础性作业,是提升作业质量和减负的必然要求。

3、加强生物学实践性作业的研究。

生物学实践性作业种类繁多,如收集和分析资料、模型制作、画图、课后小实验、探究实践、调查等。设计和选择时注意几个要点:(1)重视题目相关问题情境设计。积极探索综合性、开放性作业设计,培养学生在真实问题情境中,利用所学理论知识综合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创新思维能力。(2)注重科学性和时效性。根据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3)学生完成实践性作业应规避各种不安全因素。

4、作业评价应指向核心素养,提高作业质量。

一要关注学生概念表达是否清晰、理解正确;审题到位、表达规范;生物学术语无错别字;符号、反应式、画图等符合要求;对作业态度、过程及效果做出评价。二要能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推理、作出判断或得出结论、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作出评价。三要对学生材料的选择利用、模型的制作等,作出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评价。

总之,生物学作业的设计要坚持素养为纲,以课程标准为依据,重视作业的育人价值,减少机械重复性作业,真正实现减负增效。注重强化学习主题大概念与单元概念、单元概念与重要概念、重要概念与次位概念之间的有机联系,使作业结构化和系统化。遵循学生学习规律,适当增加实践性探究作业。最终使作业评价也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让作业设计也能激励和促进学生发展,真正服务于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 2022年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义务教育(课程方案)》, 2022年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