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中职会计事务专业教学模式初探
摘要
关键词
会计事务、课程思政、中职生、方法与途径
正文
一、“会计事务”专业课程思政研究背景
1、学生思想现状
当今数字技术与网络飞速发展,网络成为中职生生活的重要部分。他们借此释放个性,却也在海量信息中模糊了“是非”“真假”界限。“会计事务”专业面向“00后”中职生,这些学生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快,精神世界和价值观受网络思潮渗透,在自我认知和外界理解上缺乏明确“是非标准”与合理判断依据。面对社会情境,他们理性思考不足,思想道德修养参差不齐,亟需正面价值导向引领。
2、教师教学现状
当下教学模式单一,尚未建立适配思政教育需求的评价体系。以会计专业教学来说,学生既要掌握专业知识与实操技能,也要深入学习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但实际教学多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课外自主学习时间少,实习机会不足,校内课程实践技能训练也多是重复性操作,学生配合教师完成企业账务实训。这使得教师难以全面、准确评估学生对思政教育的理解与掌握程度,进而影响课程思政实施效果。
二、“会计事务”专业融入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分析
在会计信息化、数智化的大趋势下,往昔仅聚焦专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已捉襟见肘,难以满足新时代对复合型会计人才的多元需求。当下,教书与育人的重要性并驾齐驱,不可偏废。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力将“育人”融入到“教书”之中,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达到“全程育人”、“课程育人”、“思政育人”的效果。
面对外部技术环境的剧烈变动,以及内部教学改革的迫切需求,双重压力之下,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构建专业知识与职业素养有机融合的新型人才培养方案,已然成为会计学专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唯有如此,才能培育出既精通专业知识,又具备良好职业道德与创新能力的会计人才,从容应对未来复杂多变的行业环境。
三、“会计事务”专业融入课程思政的方法与途径
1、专业教师在课程思政中的责任与改革探索
“会计事务”专业的教师大多毕业于会计或财务管理专业,而非思政专业,在课程思政上存在认识不足和能力欠缺的问题。对此,可从新生入学教育和第一堂会计课着手改进。例如:在新生入学教育时,专业负责人能用真实财务造假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会计职业道德、审计作用等问题,让新生从接触专业起,就树立正确财富观和价值观,明白恪守职业道德对职业生涯的重要性。
会计学专业不仅要通过专业介绍开展思政教育,全体专业课教师都应在首堂专业课结合课程内容,为学生指引正确人生方向,避免学生误入歧途。要让每门专业课都蕴含“思政气息”,每位教师都肩负“思政重担”,构建全员参与、全程贯穿、全课程覆盖的大思政课程改革教学体系。
2、重构会计事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将思政内容嵌入到课程当中
在人才培养上,目标是培育一批能熟练运用大数据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精通数字化技术与会计核算流程,熟练操作软件系统,具备认真严谨、勇于探索、诚实守信的会计学专业人才。为实现这一目标,修订课程大纲时,要重构会计事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融入思政内容。专业课教师需深挖教学内容与思政目标的结合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爱岗敬业精神,增强职业荣辱与自豪感。此外,需将《会计职业道德》从考查课提升为考试课并优化授课内容,在新生入学教育时普及相关知识。
再者,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职业习惯,做好数据保密。实训类课程作为技术技能型课程,以实操为契机,将“工匠精神”作为思政融入关键点,培养学生注重细节、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意识。
3、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在会计专业教学中引入思政小故事。
在会计教学中,单纯讲授知识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教师可巧用蕴含思政元素的小故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专业知识。比如讲解“固定资产”时,先点明固定资产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再联系教室中的桌椅、电脑等多媒体设备,引导学生爱护教育资源、珍惜学习机会、努力学习。接着展示汕头亚青会场馆和各地重大建设工程,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让学生意识到自己作为未来社会建设者,此刻应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
教师要深入钻研各单元教学内容,精准找到教材与“思政教育”的契合点。授课时采用精细、浸润式的隐性教育,将思政全方位、多领域地融入课程教学,从内容到方法,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思政教育,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
4、优化教学设计,落实思政教育。
在会计事务专业的教学当中,教师要学会利用信息化手段,围绕着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部分展开教学。将思政元素覆盖到课前预习、课中实施、课后延申多个模块中,深化到课程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使思政教育贯穿教学始终。运用该方式,既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实现更高效的理解与掌握,还能在无形中培育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强化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例如,在讲解《企业财务会计》短期借款这一节课时。在课前与课后,教师利用学习通App让学生填写课前与课后测试“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通过问卷测试结果,来检验本节课的思政育人效果。在课中,把当堂教学内容与思政要点深度融合、相互渗透,经精巧构思,让两者有效衔接,切实将思政教育贯彻到位。
5、在实践类课程中检验课程思政。
结合我校教育实际与会计事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我校实践类课程涵盖毕业实践、顶岗实习、毕业教育和劳动教育。
毕业教育与劳动教育着重培养学生对会计实务专业的理解和岗位认知,强化个人涵养与专业能力,厚植家国情怀。毕业实践和顶岗实习则是检验学生对课程思政的理解与实施效果的关键环节。实习时,学生将理论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这要求他们透彻领悟课程思政、熟练运用知识。同时,实习还能检验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社会责任感,学生需遵守企业规章制度,尊重他人,具备良好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关注社会热点,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此外,还需构建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把学生对课程思政的理解和实施效果纳入毕业考评,这对检验课程思政成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助力未来职业发展意义重大。
四、结语
“人才兴国”,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强盛的关键力量。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需契合新时代需求,以课程思政理念为指引,以“思政教育”渗透中职会计事务教学,教师要全面把控课程,深挖思政元素,强化价值引领,发挥思政功能。教师肩负立德树人使命,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道德价值观,造就兼具诚信与专业操守的高素质会计人才。此外,要让学生敬畏会计行业,明晰对错界限,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德才兼备、满足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许珂.财务管理专业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1(10):120-122.
[2] 滕培秀,黄发友.“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提升大学生科研素养的策略研究[J].教育探索,2021,(10):29-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