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英歌舞文化融入中职海报设计课程的探究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范晓丹

汕头市林百欣科学技术中等专业学校,广东省汕头市,515041

摘要

将潮汕英歌舞文化融入中职海报设计课程中,培养职业教育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使作品具备中华文化底蕴,为其未来从事相关设计工作筑牢根基。


关键词

潮汕英歌舞 艺术特点 海报设计

正文

一、潮汕英歌舞文化的历史与特点

1.潮汕英歌舞的起源与发展

潮汕英歌舞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潮汕地区文化的重要代表,本身存在悠久的历史底蕴。据相关文献表明,潮汕英歌舞最早起源于中原傩文化,伴随着历史上魏晋两朝时期的北人南迁,傩文化随之从中原河南地区传至闽南、潮汕一带。傩舞是傩文化的重要部分,最早是作为祭祀、庆收、祈愿的一种表演形式存在,旨在感恩上天对一年农作的丰富给予,以及祈求未来平安吉祥、获得更好的收成,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随着历史的推进,傩舞也吸纳了戏曲、舞蹈、武术等其他表演文化的影响,发展形成现在我们看到的潮汕英歌舞。一说民间戏曲《水浒传》中的核心角色宋江,外号“及时雨”,非常符合农民群众对祈雨、哺育农作的美好愿望,故将戏曲融入民间舞蹈中并迅速传播,时至今日,宋江仍是英歌舞锣鼓队中司鼓的展现形象,占据核心地位;二说根据《普宁南山英歌》一文指出:普宁市占陇镇早塘乡的一位农民为了反抗封建地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赴嵩山少林寺学习武艺,学成归乡后慑于封建势力不敢设馆传艺,故结合傩舞讲武术改编成舞蹈,并在乡里农间传教,这就是“早塘英歌”的由来。诸如此类的种种民间传说,都说明了潮汕英歌舞的发展,是以傩舞为原型,深度融合其他表演文化的特点,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样一种表演形式。

 

2.潮汕英歌舞的艺术特点

潮汕英歌舞的内核有两个方面,一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二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在舞蹈中,包含了大量祈福平安、惩恶扬善的具象内容,众人同舞也体现了团结协作、同心戮力的合作精神;时至今日,潮汕英歌舞仍在发挥着浓烈的精神力量,是值得我们努力去传承的一项文化瑰宝。

绘画精美的脸谱是英歌舞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文献表明,英歌舞脸谱起源于傩面具,并改戴面具为画脸谱,以《水浒传》中108位“梁山好汉”作为原型,设计夸张、色彩浓烈、装饰性强,体现历史人物忠奸善恶的角色个性,使观众一眼明了。服饰上同样采用鲜艳的色彩,以“黄、黑、红、绿”为主色调,并传承中华历史传统文化,搭配龙、麒麟等文化信号强烈的图案和纹样。除了108位“梁山好汉”,英歌舞中还有大量的鬼神设计,其形象也是鲜明的凶恶、奇异特征,旨在驱鬼逐疫,祈求人民健康平安、农作顺利丰收。

 

二、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中职海报设计课程的现状分析

1.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中职学生课程的重要性

其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经过历史发展后沉淀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这并不仅限于各类具象化的事物中,比如壁画、脸谱、器皿等等,而还包括了这些具象事物的内在精神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积淀下来的纹样、色彩、构图等,均为中职海报设计课程乃至美术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元素。反过来在当前国际形势波动的背景下,在文化领域各国亦在暗暗较劲,做好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益于提高下一代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其二,将中国传统文化积极融入中职海报设计课程中,有益于培养职业教育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使作品具备中华文化底蕴,为其未来从事相关设计工作筑牢根基;同时也为学生开拓思维空间,为中华文化的宣传和普及提供更多的渠道,为我国文化自信建设贡献我们中职教师的一份力量。

 

2.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存在的问题

其一,当前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缺乏人生整体规划、长期发展目标的问题,对需要久久为功长期研究的中国传统文化,容易缺乏学习动力,难以形成系统性的学习框架。

其二,中国的中职教育发展至今,还难以像高等教育一样积累丰富的文化底蕴,因此要将传统文化融入海报设计中还存在难度。加之艺术设计更多源自西方文化,而中华文化由于与现在的色谱、纯度等专业美术知识无法一一对应,没有系统性的理论成果来引导发展,限制了学生无法正确、深入地认知中国传统文化,导致作品缺乏底蕴和独特性。

 

三、潮汕英歌舞文化融入中职海报设计课程

1.为什么要将潮汕英歌舞文化融入中职海报设计课程

综合上文的分析,潮汕英歌舞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强烈的色彩表现、奇妙的构图设计、丰富的历史底蕴、强大的精神内核值得我们深入地去研究、使用、发扬。通过海报的形式,向国人、向世界宣传我们的这一文化。因此将潮汕英歌舞文化融入中职海报设计课程,培养潮汕当地中职学生的文化素养,有着非常强的必要性。

 

2.如何将潮汕英歌舞文化融入中职海报设计课程

潮汕英歌舞文化融入中职海报设计课程,需要以文化根植内心为中心思想,并做好以下几点有效途径:

其一,除了传统的课堂讲授,必须结合更加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教学如果仅以理论学习为主,缺乏实践和互动,很难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认为,有必要组织学生前往潮汕地区几个重要的英歌舞文化集聚地如潮阳、普宁等,通过与当地英歌舞培训班开展合作,让学生亲自参与英歌舞的各类课程如脸谱设计、服装设计、舞蹈教学、乐理课等。通过实践,学生对英歌舞可以更加系统地了解,再结合课堂教授、理论学习,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学习中也可以更好地去理解和吸收。

其二,电脑与手绘设计相结合。要运用好Adobe IllustratorPhotoshop等制图软件,引导学生通过现代化的设计工具,创新创造设计手段;同时指导学生学深悟透英歌舞中“黄、黑、红、绿”等主色调的细致差异,配置传统的脸谱手绘课程。开展课堂小组合作模式,在比学赶超中提升学生对英歌舞的理解程度。

其三,鼓励学生创新设计思路。传统元素需要与当代的设计审美相结合,故而中职海报设计课程不单单要强化英歌舞传统文化的学习,还要取其精华,正确的创新发展。当代设计中卡通设计占据重要地位,其可爱又深度融合传统文化,将这样地设计思路融入海报设计中较有发展前景,为后期的其他专业设计课程奠定了一定基础。

 

3.达到的预期目标

通过上文所述的途径,我们要达到的预期目标包括:

其一,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潮汕英歌舞文化,能够在其海报设计中体现一定的文化内涵,弘扬潮汕英歌舞中祈愿平安、扬正抑邪、豪情正义的精神,向外界宣导、普及潮汕英歌舞文化。

其二,从海报设计领域延伸到其他设计领域。学生能够较好地完成潮汕英歌舞文化海报设计中,可以逐步朝包装设计、形象设计、产品设计等领域延伸,并运用在各类具象化产品如冰箱贴、手机支架等文创产品上,更好帮助学生培养、形成在潮汕英歌舞方面的能力优势。

其三,能够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在学习潮汕英歌舞的基础上,引导向潮汕剪纸、嵌瓷、美食、工夫茶等其他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学习,更好完善学生的文化素养,有益于学生在走上社会、进入职场后,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运用在工作、生活的各个领域。

 

参考文献

[1]李小婧,潘汝琦,姚莹欢.潮汕英歌舞传承与创新路径探究[J].文化学刊,2021(7): No.7.

[2]林津津.非遗文化融入中职艺术设计教学的策略探究[J].亚太教育,2022(18).

[3]韦杏.传统文化在中职平面设计教育中的价值挖掘与实践探索[J].上海轻工业,2024-09-05.

[4]李敏,霍韵竹,钱珣.基于课程思政教育模式的平面设计教学改革研究 [J].教育教学论坛,2020(19): 181-183.

[5]蚁哲芸.论英歌舞起源、表演形式、价值及其特性[J].体育科学研究,2008(12):5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