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教育对学生人格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徐军才

鹰潭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鹰潭市 335000

摘要

书法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不仅承载着千年的历史与文化,更在美育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本文基于作者的教学经验和实践体会,从书法的育人价值和美育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出发,分析了书法在学校美育教育中的重要性,并探讨了书法教育对学生人格发展的积极影响。通过实证研究,本文旨在为书法教育的推广与深化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

书法教育;人格发展;美育教育;传统文化

正文


引言书法是以文字为载体,集线造型艺术、美学、中文学等多种艺术门类于一体的综合艺术。不仅是文字书写的艺术,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历史与文化。随着国家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书法在学校美育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本文将从书法的育人价值和美育功能出发,探讨书法教育对学生人格发展的积极影响,以期为书法教育的推广与深化提供有益参考[1]

、书法教育与学生人格发展的理论基础

(一)书法的文化内涵与人格塑造

书法以文字为载体,其背后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义。每一个汉字都有其独特的起源和演变过程,这些都反映了古人的智慧和社会文化风貌。例如篆书的古朴典雅,隶书的端庄稳重,楷书的严谨规范,行书的流畅灵动,草书的奔放不羁,学生在学习不同字体的过程中,仿佛在与古人对话,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这种文化的浸润有助于培养学生尊重传统、热爱文化的情怀,进而影响他们的人格塑造,使他们具有更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自豪感。

(二)书法教育中的德育元素

书法教育强调“书品即人品”的观念。在书写过程中,要求笔画的起止、结构的安排都要有规矩、有秩序,这与做人的道理相通。一笔一画的书写如同一个人在社会中的行为举止,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道德准则。例如,书写楷书时,严谨的结构和规范的笔画要求学生具备耐心、细心和责任心,这有助于培养学生诚实守信、遵守纪律的品德。同时,书法作品中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也能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如欣赏颜真卿的书法,能感受到其作品中蕴含的刚正不阿、忠义爱国的精神,从而对学生的人格产生激励作用[2]

(三)书法教育在美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美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和审美创造能力,提高审美素养。书法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融合了线条造型艺术、美学、文学等多种元素,是美育的重要内容。通过书法教育,学生能够领略到汉字的线条之美、结构之美、意境之美,从而提高审美能力。在欣赏和创作书法作品时,学生的感官被调动起来,他们用心去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这种审美体验有助于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使他们在生活中能够追求美、崇尚美,进而影响他们的人格发展,使他们具有更高的精神境界。

二、书法教育的审美功能

书法之美,建立在汉字之上,更建立在中华文化五千年的演变之上。汉字与书法艺术携手穿越了几千年的繁华与风尘,成就了独特的东方美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历代书法碑帖的介绍与欣赏,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个体的审美体验,感受不同时期的碑帖所演绎的时代特点,体会书法作为时代美学乃至思想最集中的表现。书法美育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审美观照在老师的引导和诱发下,学生对古今佳作进行静观,捕捉审美意象,使理性与感性合一,对色彩、线条、构成、章法、比例等知识在感性空间建立起印象,感悟形式美法则,建立优秀的时空观[3]

2. 心灵对照学生与作品交流,以“心斋”、“坐忘”的虚静状态,实现一种独特的心性训练,让内心沉静下来,克服涣散习性。在手心配合、练习毛笔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实现心灵的净化与提升。

3. 情感体验挥毫走笔,阴阳虚实,刚柔枯润,无不随其性情。学生在学习书法技法的同时,感受到毛笔在运行中的速度、墨色的枯湿、腕力和运气等,在动情的投入中培养对现实功利的超越,培养审美的敏感能力和完形知觉能力。

4. 培养情趣在观赏和体验中培养鉴赏力、创造力,实现自我价值。以新、奇、特为特点的笔墨形象,在时间的沉淀中升华为理性的评判,通过接受者的想象、联想去补充、完善原作品的形象,进行审美再创造,培养一种雅逸的情怀。

、书法教育在促进学生人格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一)书法教育重视程度不足

部分学校,尤其是非重点学校和农村学校,书法教育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往往优先考虑主科课程,书法课程被边缘化,甚至被其他课程占用。部分家长也只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认为书法学习是一种可有可无的兴趣爱好,没有认识到书法教育对孩子人格发展的重要性,从而不支持孩子参加书法学习活动。

(二)书法教师队伍建设薄弱

许多学校没有配备专职的书法教师,书法教学任务往往由语文教师或其他学科教师兼任,这些教师缺乏专业的书法知识和技能培训,难以保证书法教学的质量。部分教师在书法教学中仍然采用传统的临摹和示范教学法,缺乏创新意识,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难以在书法教学中渗透人格教育。

(三)书法教育资源不均衡

城市地区和发达地区的学校在书法教育资源方面相对丰富,如拥有专业的书法教室、充足的书法教材和教具等。而农村地区和偏远地区的学校则资源匮乏,书法教材陈旧,书法工具简陋,甚至没有合适的书法教学场地,这严重影响了书法教育的开展,也制约了书法教育对学生人格发展的促进作用。书法教育资源在不同学校之间的分配也不均衡。一些重点学校往往能够获得更多的书法教育资源,而普通学校则资源相对较少,导致不同学校学生在书法学习和人格发展方面存在差距。

四、改进书法教育以促进学生人格发展的策略

(一)提高书法教育的重视程度

教育部门应加强对书法教育的政策支持,制定相关的书法教育标准和课程要求,将书法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的整体规划中,确保书法课程的正常开设。学校应提高对书法教育的认识,将书法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营造良好的书法学习氛围,如举办书法展览、书法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对书法的兴趣。家长也应转变观念,认识到书法教育对孩子人格发展的重要意义,鼓励孩子参加书法学习,支持学校的书法教育工作。

(二)加强书法教师队伍建设

加大书法教师的培养力度。师范院校应加强书法专业的建设,培养更多的专业书法教师。同时,教育部门应定期组织在职书法教师的培训活动,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鼓励书法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教师可以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如利用多媒体展示书法作品的演变过程、书法家的创作故事等,提高书法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书法创作实践等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格教育。

(三)均衡书法教育资源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和偏远地区书法教育资源的投入,改善这些地区学校的书法教学条件,配备专业的书法教材、教具和书法教室等。建立书法教育资源共享平台,通过网络技术将优质的书法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和共享,使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学生都能享受到丰富的书法教育资源,缩小书法教育的差距,促进全体学生的人格发展。

、结论

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当代书法教育对学生人格发展具有多方面的积极影响,包括品德修养的提升、意志品质的锻炼、审美情趣的培养和创新思维的激发等。然而,当前书法教育在促进学生人格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重视程度不足、教师队伍建设薄弱、教育资源不均衡等问题。为了进一步发挥书法教育对学生人格发展的积极作用,需要提高书法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均衡教育资源等,培养出具有高尚人格和全面素养的新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1] 黄越华,明苗苗.数字化时代的书法审美教育[J].艺术教育,2024,(05):200-203.

[2] 陆祖鹤.书法主体精神溯源——浅谈书法创作情感的哲学内涵[J].中国美术,2023,(03):86-95.

[3] 何昀灿.谈书法教育对学生人格形成的价值[J].艺术教育,2021,(06):171-174.

 

作者信息:徐军才,男(1973.5),汉族。籍贯:江西鹰潭,本科,讲師。

研究方向:美术,书法。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