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翻译学视角下中国特色词汇的英译策略研究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李魁龙 刘伟 (通讯作者)

吉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要

胡庚申教授在翻译适应选择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翻译学理论, 该理论将达尔文的适应与选择原理应用到了翻译研究中。它是运用生态理性,从生态学视角对翻译进行综观的整体性研究,是一个翻译即适应与选择的生态范式和研究领域。中国特色词汇因其反映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发展的独有特征和时代性,使其成为在翻译研究中重点。本论文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出发探讨中国特色词汇的英译的适应性选择和选择性适应过程,以期为中国特色词汇英译提供借鉴。


关键词

生态翻译学;中国特色词汇;英语

正文


   一、引言

中国特色词汇因其反映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发展的独有特征和时代性,使得译者在翻译中国特色词汇时很难保证译文的准确性, 遑论有所创新。因此,找到适合翻译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策略具有重要价值。生态翻译学是运用生态理性、生态视角对翻译进行综观的理论,其跨科际整合研究的性质有助于解决中国特色词汇的英译出现的困难,以提升中国特色词汇英译的效果。

  二、生态翻译学

    胡庚申(2008指出生态翻译学着眼于翻译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以生态翻译学的叙事方式,对翻译的本质、过程、标准、原则和方法以及翻译现象等出新的描述和解释”(胡庚申,200811生态翻译研究范式以生态整体主义为理念, 以东方生态智慧为依归, 以“适应/选择”理论为基石, 系统探讨翻译生态、文本生态、和翻译群落生态及其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致力于从生态视角对翻译生态整体和翻译生态理论本体进行纵观和描述(胡庚申,2013)。

生态翻译是从原文内在的生态结构出发来对翻译作品进行选择,并且在翻译的过程中循环原作固有的生态结构来在另一种语言中进行再现,它不片面强调翻译过程,所以,生态翻译首先注定要带有特色。生态翻译学的跨科际整合无论是依归于原语生态环境还是译语生态环境,都是译者为了适应翻译生态环境而做出的适应性选择。

  三、中国特色词汇英译研究现状

1、中国特色词汇

    中国特色词汇立足中国独特的国情,产生于中国特定的社会语境,是中国文化中特有的语言现象,反映了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环境等方面呈现的特点、现象和思想(肖灿,2021当中国的文化要走向世界的时候,如何使这些中国特色词汇要不失原味地翻译成外语从而被外国人所接受则是翻译中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2、英译中存在的困难

目前,一些主流杂志和媒体都为中国特色词汇的英译开辟专栏,同时,不同的学者针对中国特色词汇的英译开设了不同的研究项目, 主要用来分析和讨论英译的方法和策略, 并总结出中国特色词汇英译的困难之处。                                                                                                           

中国特色词汇翻译的主要困难之处在于文化差异导致的翻译中词汇空缺问题,进而产生了一些不可译现象。例如饮食,婚嫁,节气,色彩,亲属关系等等。在中国,人们认为红色代表着吉祥好运,而在西方国家里它们则认为红色代表着暴力与血腥。人们在对待动物的态度上,在西方文化中,狗是他们最喜爱的宠物之一,他们认为狗很忠诚。而狗在汉文化中却是一种卑微的动物,它被人看作是“低贱”的代名词,所以与狗有关的词语大多具有贬义,还有一些反映中国居住习惯的词如“炕”kang:a heat able brick bed等等。

以上都可以被看成是习俗文化的差异造成的词汇空缺。中国特色词汇英译中的"词汇完全空缺"和"词汇部分空缺"揭示了对应词汇空缺的本质是两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信息的有效转换问题,空缺词汇的缺失补位策略不能仅趋向使用单一的归化或异化方法,需根据词汇自身的特征进行适度选择。

四、中国特色词汇英译的“适应与选择”分析

 生态翻译学认为,“适应”与“选择”是译者的本能,是翻译过程的实质,翻译是译者适应和选择交替循环的过程,翻译活动中无论是“适应”还是“选择”,都是由“译者”完成的(胡庚申,2008)。在翻译中国特色词汇时,译者从“三维”角度进行适应性选择转换,不仅使中国特色词汇表达的内容更为准确地传达,而且在传达事实的基础上能有更好的交际效果(肖灿,2021

(一) 选择性适应

根据生态翻译学理论,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 译者也同时需要关注其他因素诸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意识形态等方面。总而言之, 译者在翻译时必须在语言和非语言上进行适应与选择,从而更好地对内容进行翻译与解读。

1. 语言适应。

首先汉语和英语在含义和层次上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以政府工作报告为例,其中有很多词语,有的是可以随机组合的。它们巧妙地把语言要素融为一体,从而能够使整个句子结构严谨,表达力强。

 2. 非语言适应。

根据生态翻译学的理论,译者自身的翻译能力和外部的生态环境是影响翻译水平的两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一位优秀的译者不仅需要具备双语基础好,能客观忠实地翻译原文或源语内容的素质还要知识面广,需要对各个领域都有所涉及;逻辑思维能力强,能在翻译时掌握语言的逻辑。译者还需要具有极强的政治敏感性。由于政府工作报告的特殊性,译员需要保证其英译版本的准确性,严谨性和权威性。

  二) 适应性选择

根据生态翻译学的理论,译者首先要依据翻译的生态环境来确定其翻译策略及方法。通常情况下,译者分别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个维度上进行适应性选择。

 1、 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语言维转换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形式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这种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是在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上进行的。例如,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经常出现缩略的表达方法,“三农工作”,“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等。这其中“三农”和“五保”都是缩略的表达,在翻译时,为确保读者能够正确理解,就需要译员适应译入语国家读者的理解能力,将这两个表达分别解释清楚,即“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和“assistance in the form of food clothing, medical care, housing, and burial expenses”。

 2、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文化维转换指的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文化内涵的传递与阐释这种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在于关注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在性质和内容上存在的差异,因此要注重文化内涵的传递。例如在中国,我们习惯上称中国共产党以外的党派为“各民主党派”。一些国内外的主流媒体为了将其与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区分开来,把“各民主党派”译为“non-communist party”。显然,这种译法并不准确。因为中国特殊的政治制度,除共产党以外,其他党派也是参政党,也参与到政府事务。所以,译员在翻译时要将“各民主党派”合理地译为“the democratic parties”。

 3. 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交际维转换指的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交际意图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要求译者除语言信息的转换和文化内涵的传递之外,把选择转换的侧重点放在交际的层面上,关注交际意图是否在译文中得以体现。例如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经常出现a .全国统筹即全国统一管理的意思,我们并不将其译为national overall planning而是翻译成national unified management,更利于西方国家的解读。b.军人军属并不翻译为military families而是译为service members and their families,其中service一词更好地体现出了我国人民军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五、结语

    中国特色词汇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文化现象,它的英译直接关系着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和自身发展。因此,我们十分有必要重新审视中国特色词汇的英译研究。生态翻译学是以生态翻译为依托,根据其理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更为全面的视角。在该理论的支撑下,更多富含中国特色表达的词汇的英译更加准确,也更具说服力,从而有助于推进全球对话中中国的参与

 

参考文献:

1]胡庚申 . 例示“适应选择论”的翻译原则和翻译方法[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03):49-52.

2]胡庚申. 生态翻译学解读[J]. 中国翻译,2008(06):11.

3]胡庚申.生态翻译学—构建与诠释M] 北京: 商务印书馆,2013.

4]肖灿.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中国特色词汇的英译研究 ——基于《中国关键词(第一辑)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1(7),144-147.

 

作者简介:李魁龙,男,2001年12月,吉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生

刘伟,男,198111月,吉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本论文为吉林农业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国特色词汇英译缺失补偿策 略研究——以近五年政府工作 报告英译为例”阶段性成果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