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阅读能力提升的分层教学策略探索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薛改英

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高村镇中心校 邮编:044200

摘要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语言综合运用水平的提升至关重要。然而,受限于学生个体差异及教学资源的局限性,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难以全面满足学生的需求。分层教学策略作为一种以学生差异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分层教学策略在阅读能力提升中的具体应用,提出目标分层、内容分层与方法分层的系统化教学设计,为提高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质量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

小学英语;阅读能力;分层教学;教学策略;个性化教育

正文


小学阶段是学生英语学习的启蒙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关系到语言基础的扎实程度,还直接影响其未来的语言学习和思维发展。然而,学生个体在语言能力、学习兴趣和背景知识上存在显著差异,统一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往往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分层教学策略以尊重个体差异为原则,通过因材施教的方式,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是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发展方向。

一、小学英语阅读能力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阅读能力培养的现状

当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普遍以教材为核心,教学内容多集中于课文阅读和简单的语篇分析。然而,许多学校在教学设计中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阅读水平,忽略了个体差异的重要性。大多数课堂以教师为中心,缺乏互动环节,导致学生在阅读理解、词汇积累和语言输出能力方面的发展不均衡。一些基础较弱的学生常感到阅读任务难以完成,而能力较强的学生则难以从现有的教学活动中获得进一步提升。

(二)存在的问题

首先,教材内容的同质化问题突出,难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其次,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对学生阅读水平的分层评估,教学方法单一,主要依赖于传统的讲解与练习模式。此外,部分学生的阅读兴趣较低,对阅读活动的参与度不足,严重影响学习效果。最终结果是课堂效率低下,整体阅读能力提升有限。

(三)分层教学策略的引入价值

分层教学策略以学生差异为核心,通过合理分组和分层设计实现因材施教[1]。对基础较弱的学生,分层教学可以提供简化的阅读材料和支持性任务,帮助其逐步提高理解能力;对能力较强的学生,则通过提供更具挑战性的阅读内容和开放性任务激发其学习潜能。分层教学不仅能够提高课堂参与度,还能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实现整体阅读能力的提升。

二、小学英语阅读分层教学策略设计

(一)分层目标的设定

小学英语分层教学的目标应以学生的实际能力为基础,结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具体划分为三个层次:基础层目标是帮助学生积累核心词汇,掌握基本语法知识,达到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层目标是提升学生对段落和短文的理解能力,逐步培养语篇分析能力;拓展层目标是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深入理解阅读材料的文化背景与深层含义。

(二)分层教学内容的设计

阅读材料的选择是分层教学的关键。基础层可选用教材中的核心段落或经过简化的课外阅读材料,例如《牛津阅读树》中的初级篇章。提高层可加入包含复杂句型的短篇故事或图文结合的绘本阅读,如《Diary of a Wimpy Kid》。拓展层则应结合学生兴趣,选取科普类文章、简易新闻报道或具有文化特色的原版短文。教师需提前对材料进行分析,将其划分为不同的阅读任务,例如生词注释、语法分析和主旨提炼,确保每层学生均有适宜的挑战。

(三)分层教学方法的选择

基础层的教学方法以引导和支持为主,教师可通过生词讲解、图片辅助和简单的问题引导,帮助学生完成阅读任务[2]。提高层的教学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设置任务如句意理解、段落总结等。拓展层则更注重开放性任务的设计,例如让学生复述故事、进行阅读讨论或完成阅读后的写作任务,鼓励其结合自身经验与观点对材料进行深入分析。

(四)分层教学活动的设计

在实际教学中,分层活动需兼顾学生的兴趣和能力[3]。基础层学生可参与“词汇接龙”游戏,通过轻松的方式记忆单词;提高层学生可进行“段落排序”活动,增强对文章结构的理解;拓展层学生可尝试“角色扮演”或“情景再现”,以提高阅读后的语言输出能力。此外,教师可利用信息化工具,如Quizlet创建分层词汇卡片,或通过Padlet收集学生的阅读感想,进一步提升分层教学的效果。

三、分层教学策略的实施与效果分析

(一)实施流程与课堂管理

分层教学的实施需严格遵循“分组—任务分配—教学执行—动态调整”的流程。教师首先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分层评估,并将其划分为三个层次的小组。任务设计时,每个小组需拥有独立且明确的目标,例如,当基础组学生对某一生词理解出现偏差时,教师应及时通过提供例句或结合图片解释,帮助其掌握;提高组学生在段落归纳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可通过提示中心句的位置帮助他们理清逻辑;拓展组在讨论中偏离主题时,教师可通过抛出引导性问题,如“作者为什么用这个词来表达情感?”将其引回正确方向。同时,教师需保持任务的动态调整,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调整活动难度和目标,使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适当的挑战区间,确保教学目标的最终达成。

(二)分层教学效果评价

分层教学效果评价需要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从不同维度检验教学成果。在定量方面,教师可设计阶段性阅读测试,测试内容覆盖词汇积累、阅读速度和理解准确率等指标。通过对比测试前后成绩,教师能够直观了解学生阅读能力的进步幅度。例如,基础组学生的生词记忆准确率从60%提升至85%,提高组学生的段落理解准确率从70%提升至90%,拓展组学生的深度阅读问题回答正确率从50%提升至80%。

在定性方面,可通过课堂观察、学生访谈及家长反馈等多途径了解教学效果。课堂观察记录可显示分层教学后学生参与度的提升,例如基础组学生在课堂提问中的回答频率明显增加,提高组在小组合作任务中表现出更高的合作热情,拓展组则能主动提出阅读材料中涉及的文化问题。通过访谈和家长反馈,教师可进一步了解学生在学习兴趣、阅读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变化。一项实践研究显示,分层教学后,90%的学生认为阅读任务更贴合自身能力,78%的学生对英语阅读表现出更高的兴趣和信心,家长也普遍反馈学生的阅读主动性有明显提升。

(三)案例分析与改进建议

以某小学五年级英语班为例,教师将学生按照阅读能力分为三个小组,并针对性地设计了不同的阅读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基础组通过完成图文结合的阅读任务显著提高了词汇量和句子理解能力;提高组通过段落归纳活动增强了语篇分析能力;拓展组则通过阅读后的小组辩论活动表现出较强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实践中发现,教师需在分层教学中平衡分组资源,并注重培养基础层学生的阅读兴趣,以进一步优化教学效果。

总结:分层教学策略在小学英语阅读能力培养中展现了显著的优势。通过科学的分层评估和分组设计,教师能够针对不同学生的能力水平制定个性化的教学目标,提供适配的阅读材料和教学活动,从而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不足。在实际实施中,基础层学生通过直观、简单的任务夯实了词汇和句子理解能力,提高层学生在段落分析与语篇归纳方面取得了明显进步,拓展层学生则在批判性阅读和深层次问题探讨中表现出了更高的阅读素养。教学效果评价显示,分层教学不仅显著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增强了其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

参考文献

[1]刘培丽.探讨小学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和分析[C]//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2022.047977.

[2]孙翠芝.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读后活动设计策略[J].教育艺术,2022,(12):35.

[3]申晓丽.浅谈提升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效率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2,(12):134-13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