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新途径——“共生课堂”视角下的跨学科整合教学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杨文静

东营市胜利第五十八中学 山东省东营市 257094

摘要

初中英语教学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承担着传播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不仅是培养语言技能的任务。探索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交叉融合的方式,从“共生课堂”的角度切入。“共生课堂”将语文、历史、艺术等学科的内容通过资源共享、主题联结、合作学习的方式融入到英语课堂中,在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的同时,也提高了语言学习的有效性。文章围绕四大策略进行跨学科一体化教学分析。旨在为构建既有文化深度又有语言能力的教学模式提供参考,主题教学设计、资源优化整合、活动驱动学习以及评价体系的创新。


关键词

传统文化;初中英语;共生课堂;跨学科整合

正文


引言:

初中英语教学需要从单一的语言技能训练转向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这是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和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在此过程中,作为文化自信重要载体的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已成为不容忽视的一环。但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往往忽略了文化和语言的双向作用,造成学生脱离实际的学习内容和文化认同感的缺失。作为一种讲求学科协同和资源整合的教学模式,“共生课堂”提供了这种解决方案的可能性。

一、主题教学设计:构建文化与语言的桥梁

(一)结合语文学科的传统故事

共生课堂强调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感。将语文学科中的传统故事融入初中英语教学,不仅能实现跨学科整合,还能让学生在互动中深度理解文化与语言的内涵。授课期间教师可从《孔子与弟子》中、《孟母三迁》等学生所熟悉的传统故事中,自行选入,并将故事情节加以翻译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习词汇和句型。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双语对照来了解中国在汉语表达上的不同,并对中国在英语译文的不同理解进行加深。在课堂活动中,教师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对话等方式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英语版本的表演,使学生在语言练习中对文化知识进行进一步内化[1]。另外,教师可以围绕这些故事来引导学生讨论,如:孔子的教育思想怎样影响到当代。在这种深度组合的学习模式下,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不但能增强语言功底,而且对传统文化、文化自强的魅力也有很好的深度体会。

(二)融入历史事件的英语表达

共生课堂注重学生主体性和多维互动以达到构建高效且充满活力的课堂的目的教师将历史事件融入英语表达,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的文化背景中学习和应用英语,提升语言能力与文化素养。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与历史主题有关的英语学习任务,选择学生熟悉且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历史事件,如长城郑和下西洋、红军长征等,促进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如在讲授与长城有关的单元时,可让学生阅读英文版长城历史介绍,学习有关词汇和表达方式,并组织小组对“长城的历史意义”或“长城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进行论述,并对“长城的历史上意义”或“长城对中华文化的影响”等短文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讲授郑和下西洋时,教师可设计“郑和的航海日记”创作任务,让学生用英语描述郑和的航行历程,并对其与其他国家的交流场景进行想象,既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文化理解能力

二、资源优化整合:搭建多维学习平台

(一)数字化资源整合

在共生课堂背景下,数字化资源整合可以为传统文化与初中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提供丰富的工具与平台。教师在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相结合的过程中,可以将视频、动画、电子书以及虚拟现实技术等资源利用起来,借助于数字化平台进行整合,创造一种浸入式学习环境。例如,在以传统的节日为题材的时候,教师可以将英语版的节日纪录片播放下来,把春节的由来、风俗及其现代演变帮助学生在真实语境中学习相关词汇和表达[2]学生同时可以借助虚拟展览技术在网上浏览中国历史文物或传统艺术品,完成对英文简介的各项要求,从而在语言、文化、认识等方面得到很好的发展

(二)校本资源开发

在共生课堂理念下,校本资源开发为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教学提供了贴近学生实际且富有特色的教学材料。要充分利用学校周边的文化资源,为学生提供与生活接近的学习内容,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对文化的认同感。在教学设计中,教师结合英语教学目标,开发具有区域特色的教材或活动,可以挖掘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遗迹、民间传说等特有的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如在地方传统工艺方面,通过查阅英文资料撰写工艺介绍或制作相关作品的英文解说了解这些文化背后的历史和意义,可以设计以本土刺绣或陶艺为主题的英语任务,供学生学习英语资料。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邀请当地民间艺人或文化学者走进课堂,为学生提供一个在亲身体验中感受文化魅力的讲座或实地授课,供他们亲身感受。

三、活动驱动学习: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一)文化主题辩论与表演

共生课堂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强调师生互动,文化主题辩论与表演既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又能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可以围绕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设计辩论主题,如“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是否应该优先于近代的发展”或“传统节日与国际节日的价值比较”作为主要的命题设计,使学生在辩论过程中查阅有关资料、用英文发表自己的看法、练习逻辑思维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通过辩论活动,使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内涵既有了深刻的理解,又在不同的文化角度对它的世界性有了思考。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情境化语言运用,编排《牛郎织女》《岳母刺字》等传统故事英文版,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学习兴趣[3]

(二)项目式学习

共生课堂强调学生主体性,力求让学习在真实情境中展开,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项目式学习是以学生为本,以实际项目完成的方式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教学模式。在把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项目式学习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践中帮助学生加深对语言文化的认识,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对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的学习,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充分的理解,从而使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得到有效的激发例如,可以要求学生对各种传统节日的由来、风俗习惯、庆祝活动进行搜集整理并运用英语进行介绍。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采访当地老人、观看节日活动等多种方式,将学生分组合作,进行资料收集,并将资料汇编成英文,最终形成一本手册,集文化知识与语言能力于一身。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同学们不仅可以学习到英语表达方面的技巧,而且可以对传统文化的历史背景、独特韵味进行深入的了解。另外,项目式学习鼓励学生在团队合作、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等方面自主探索、自主解决问题。

四、结束语

“共生课堂”理念的跨学科整合教学,为传统文化在初中英语课堂中融入提供了新的路径,通过主题设计、资源整合、活动驱动,使学生深刻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文化自信和世界眼光。在实践中,教师为增强课堂教学的整体效能和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手段,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协作。今后,“共生课堂”将继续为促进教育变革、构建文化自信与语言技能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方向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马永霞.将中华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探究[J].甘肃教育研究,2024,(19):146-148.

[2]袁少群.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路径的研究[J].英语广场,2024,(30):132-136.

[3]戴红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师范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路径研究[J].海外英语,2024,(20):131-133.

作者信息:杨文静,女(1990.01-),汉族,山东青州,本科,二级教师。
研究方向:初中英语教学

 

 

 

 

 


...


阅读全文